動盪時代下的才子佳人,書寫的都是歷史的哀歌

高陽的小說,在中國的歷史小說中,是值得被稱讚的一筆。無論是在人物,事件發展,框架還是在歷史真實性上,高陽的歷史小說幾乎可以當做歷史本身來解讀。對於各個年代,尤其是明清時期的風土人情,都還原的極其到位。

這本《紫玉釵》中還原的是著名的幾篇才子佳人的故事——《霍小玉傳》《章臺柳傳》以及明清傳奇《桃花扇》《藕絲心蓮》。

表面上是才子佳人私定終身後花園的故事,但是從高陽渾厚的歷史功底裡,其背後的歷史文化,社會的動盪不安,無不從字裡行間慢慢的滲透出來,為這幾則香豔的故事,增添了幾許揮之不去的痛楚和哀愁。


動盪時代下的才子佳人,書寫的都是歷史的哀歌

《紫玉釵》——霍小玉與李益

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一落已成塵。自從一閉風光後,幾度飛來不見人。

《紫玉釵》脫胎於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創作的戲劇劇本《紫釵記》,是根據唐人蔣防傳奇小說《霍小玉傳》中的李益和名妓霍小玉的故事創作的,是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第一夢。

晚唐詩人杜牧曾有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雖然是杜牧的自嘲詩句,但後人曾經質疑過這映射的就是中唐詩人李益。

《霍小玉傳》中,才子李益和名妓霍小玉相遇相知,後遇到安史之亂分開。霍小玉在長安苦苦等待情郎,而李益則已經琵琶別抱,娶了高門大戶的妻子。他完全把霍小玉拋擲腦後了。之後霍小玉輾轉找到了他,等到的不過是一份嫌棄與鄙夷。這直接導致了霍小玉的香消玉隕。

蔣防在寫《霍小玉傳》的時候,李益還在世,甚至曾經官至尚書,所以這一作品一面試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然而李益並未有過辯解,這讓小說的真實性大大的增加了。其後湯顯祖又進行了文學改編,讓整個故事更加的完善,富有戲劇性。

一般來說,能流傳下來,堪為經典的傳奇故事,一般都是作者所處社會的一種表達。

《霍小玉傳》中李益與霍小玉的愛情悲劇,造成李益忘恩負義的,除了封建的腐朽觀念,還有中唐時期安史之亂造成的社會動亂。大量民眾流離失所,李益代表的中低層官僚的失落和迷惘,對動亂之後唐朝的極速衰敗的擔憂。

在那樣的歷史大潮中,要李益逆歷史洪流去完成和社會底層的名妓的海誓山盟,幾乎是不可能的。個體的渺小在時代洪水中,只會被強力地裹挾而去。任何美好的事物,譬如愛情,都只是洪流中的小小水花,終究會被侵吞消失。霍小玉的悲劇在兩人相遇的開始就幾乎可以說是註定的。


動盪時代下的才子佳人,書寫的都是歷史的哀歌


《章臺柳傳》——柳青青與韓翃

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章臺柳,是詞牌名,又名“憶章臺”,以詩人韓翃寄詩柳氏而聞名。

天寶年間,韓翃羈滯長安,與李王孫的愛姬柳青青一見鍾情,李王孫便慷慨解囊拿出三十萬成全二人婚事。兩人成婚後,韓翃新科及第,回老家省親,沒想正趕上“安史之亂”爆發,京城陷落。這一對有情人,從此天涯相隔。

在危難時刻,柳青青剪去長髮,塗黃臉龐,躲到了法靈寺裡,等到了戰亂結束。好不容易,韓翃請人尋訪到了柳氏。正在兩人滿心歡喜的準備團圓,藩將沙吒利搶走了柳青青。之後韓翃一名叫做許俊的同事,聽聞此事,竟然硬是從沙吒利的府邸裡把柳氏搶了出來。

因為韓翃與沙吒利的官職都不低,這一段緋聞在當時也頗為轟動,連皇帝竟感嘆韓翃與柳氏的這段多災多難的亂世情緣,又讚賞許俊的俠義,判定讓柳氏復歸韓翃,將故事畫上完美的結局。

《章臺柳》的故事背景也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和李益負心形象不同,韓翃對待柳青青也算得上是有情有義了。一樣是被戰亂所隔,韓翃歷經千難萬苦,終於和劉青青重逢了。

然而在封建社會,即使如柳青青已經嫁給了韓翃,她的命運也不由的自己做主。她被人像物品一樣搶來搶去。雖然最後和愛人團圓了,她所依仗的也不過是封建王朝的王權,毫無自主意識。

她的命運其實和霍小玉是一樣的,面對洶湧的歷史浪潮,都毫無反抗之力,像柔弱的浮萍一樣無依無靠。


動盪時代下的才子佳人,書寫的都是歷史的哀歌


《藕絲心蓮》——王一姐與鄭板橋

廿年湖海長為客,都付與風吹夢杳,雨荒雲隔。今日重逢深院裡,一種溫存猶昔,添多少周旋形跡!

這篇鄭板橋與王一姐的故事,源自於鄭板橋的《賀新郎·贈王一姐》。高陽通過對這首詩的詮釋,完成了一個青梅竹馬,再重逢卻咫尺天涯的愛情故事。

鄭板橋相對於李益、韓翃、侯方域,所處的年代顯然更平和的多。他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雖然說一路晉升並不是一帆風順,身處和平年代的鄭板橋顯然並不用為自己生命安全擔心。對待王一姐也不過是憐惜少年愛人的惆悵之感。

王一姐的形象在作品中,與其他三個名妓有所不同。她顯然是出身於清白家庭的普通女子,性格能幹潑辣。但即使這樣的背景性格,在父權夫權的社會上,也是一轉眼就被父親抵債了。最後王一姐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為自己爭一爭,只一個驚雷就落荒而逃。

表面上王一姐衣食不愁,其實骨子裡也沒有辦法去反抗命運的擺弄。

相對於其他三個故事來說,《藕絲心蓮》更像一個小短章。因為故事本身並沒有十分波瀾的起伏,高陽把重點放在了鄭板橋的詞畫上。以至於整個故事在整本書裡像一個輕鬆優美的休息曲調,不僅讓人領略了鄭板橋的詩詞,也感受到了高陽寫小品的功力。


動盪時代下的才子佳人,書寫的都是歷史的哀歌


《桃花扇》——李香君與侯方域

笛聲吹亂客中腸,莫過烏衣巷,是別姓人家新畫梁。

《桃花扇》在這本書中,應該是最著名的一部。它是清朝戲劇作家孔尚任嘔心瀝血之作,被無數次的傳唱,搬上熒幕。孔尚任曾經說過,他寫《桃花扇》,無非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桃花扇》的背景處在明清改朝換代的時候,一方面國家岌岌可危,四面楚歌,一方面秦淮河畔靡靡之音更勝以往。崇禎殉國之後的南明君主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盃空對月”,擔憂的不是國破家亡,而是南京的戲班太少了。

在山河欲傾,時代迷茫的背景之下,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愛情則像玄武湖畔從淤泥中巍然挺立的荷花,雖然高潔卻也顯得與環境格格不入。

高陽並沒有在兩人的愛情上著墨太多,而是把這部作品的重點放在了南明搖搖欲墜的境況上。各方列強對這明朝遺留的弱小政府的虎視眈眈,各方關係的角逐拉鋸,比才子佳人的相處更有看頭。

身為上帝視角的我們,當然知道其中的人物除了降清的,最後的結局都是末路。無論忠臣義士,還是奸佞之輩,幾乎所有人物的下場都是時代的殉葬者。這些這也符合那桃花扇的來由——看上去花團錦簌,實際卻是由鮮血構成的。

最後的結局,李香君和侯方域在重逢之後,忽又橫遭鉅變。李香君決然地選擇了赴死。這也是傳統戲劇的一種悲劇表現方式,是一種“面對絕望痛苦的悲劇審美”趣味。

這一結尾與之前的三部的主旨是一脈相承的,在山河動盪,國家將亡的時候,愛情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筆亮色,承受不住時代的鉅變。

高陽的文筆厚重,在細節的把握上也相當到位。無論是唐朝的官僚體制還是秦淮河上的俚語,都能讓人潛入進那個時代中,感受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

這四個故事,寫的是才子佳人的愛情韻事,看起來都無比香豔,但背後承載的,都是一曲時代的哀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