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的讀書方法正確嗎?

疫情期間,在家讀書提升自我似乎成為了一股潮流,但是捫心自問,

我真的會讀書嗎?


回憶自己的讀書歷史,書本大多都是快速瀏覽一遍後就不會再看第二遍。


平時和別人說自己看過很多書,但要問我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我卻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書裡的劇情已經忘記的七七八八,印象深刻的高潮也已模糊不清,更別提這本書要傳達的精神是什麼了。


痛定思痛,古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開始讀書之前,我們不如先學一下如何讀書。



在瀏覽書城中偶然看到《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仔細的搜索發現很多作家都推薦過它,於是沒有一點猶豫就買了下來。


書名起的很誘惑,但並不是虛有其表,裡面介紹的方法讓我眼前一亮。


可以說,這就是我想要的那一本工具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的讀書方法正確嗎?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如果一件事情,單單想到,嘴角就會不由自主的上揚,那麼心中一定是滿心歡喜。


我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看到了作者對書的熱愛。這份熱愛同樣存在我的胸膛中。


這本工具書的大綱其實三言兩語就可以概括: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和活用。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的讀書方法正確嗎?



為了讓我們消化其中的內容,作者非常用心的把每一個點都細細拆開來講。


由淺入深,再結合上具體的事例,我們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其精髓。


他舉出的事例大多是他自己看過的書籍,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閱讀量之大、涉略面之廣。上到政史下到廚用,彷彿是一個精通的全才。


我認為這是讀書帶給他的。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的讀書方法正確嗎?



其實總體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整體全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是一些常人認真一些都能做到的事情,甚至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如出一轍的文章。但是那些細微的小細節,卻可以讓我眼前一亮。



在讀完一本書後,記錄自己購買的店鋪(SHOP),購買的日期(BUY),閱讀結束日期(READ)和製作筆記結束日期(NOTE),就像是每本書的最後,都有版權頁,記錄了作者名、出版社名、發行日期和版次,就像書的簡歷一樣。如果買下一本書,對這本書進行獨創版權的記錄,就會對這本書的信息一目瞭然。


只是這麼一看,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怎能不叫人意外?這本書給你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思維模式。


正因其細節的精緻,所以我才對這本書特別喜愛。


一定只有對書本特別的喜愛,才可以想出這種細枝末節。對於主體的枝幹部分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一些華麗而不庸俗的藻飾,怡人心神。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的讀書方法正確嗎?



但是網上對於這本書還有一些不好的評價——認為它沒什麼用。


我能理解這些人想法,不外乎就是吸收和付出不對等。


歸根究底這只是一本工具書,裡面沒有散文一樣華麗的詞彙,也沒有名著裡面警醒他人的名句,就單單只是一本工具書。沒有什麼收藏價值,只要看過一遍記住了,就可以扔了。


所以當他裡面講述的方法整體都很通俗之後,網友就有些不滿,有一種你花了一本書的錢卻像是看到了一篇免費的公眾號文章的感覺。


不滿之下便會生出惡意的謾罵。


但我認為,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能出版並熱賣的書一定有它自己的特殊之處,對不理解的事情持有一種尊重的態度,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的讀書方法正確嗎?



其實我對國外的作品不是特別喜歡,如果不是經典名著,我向來不敢輕易購買。


這是16年的書,現在2020年了,有可能是這四年的時代進步,導致了我對這本書的大部分方法都已經落實到了實處,也有可能是因為中國和日本的文化和發展速度有所差異,我對裡面一些做法不僅不認同甚至覺得有些荒謬。


但語言的魅力可以讓我忍受文化的差異。


文化的差異可以體現在文中的很多地方


舉個小例子,作者認為讀書筆記應該一體化,他稱為“信息一元化”。


把以上有關讀書的所有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就是信息一元化,具體來說就是把想讀的書和讀過的書都記在同一本筆記裡,不設分冊。就像是把所有的卡都放到同一個錢包裡,需要的時候只要全倒出來就可以很快找到急需的那張,非常方便。


就是把所有的東西,不管是隨想還是筆記、雜誌的剪貼還是書本的腰封……只要你想,就可以放在一個本子裡,可以方便尋找。


但我認為,讀書應該要有儀式感,但這種亂七八糟沒有格式沒有規律的本子,會失去它的美感,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在。當然,這是在讀書筆記我堅持的下去為前提的。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的讀書方法正確嗎?



真正的讀書不是囫圇吞棗的將一本書匆匆瀏覽完畢,而是細緻的勾畫字詞語句,並且吸收文章的精髓,在恰當的時候進行輸出。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是建立在你真的將一本書吃透的前提下的。


不僅僅是總體的方法,書裡還有很多精彩的點子和小細節都很出彩,我覺得這些反倒是全書值得一讀的東西。


因為這些是一個熱愛讀書的人獨創的小精緻,值得我們好好品味,這就是它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