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最後3個多月:爸媽稍一放鬆, 孩子遺憾一生!正確的做法在這

彷彿只是一晃眼,2020年已經過去3個月,中考的腳步也是越來越近。


中考的壓力巨大,可以說中考的發揮決定了孩子部分人生走向。


考重點高中不比考大學輕鬆,同級別的大學有很多,可本地的重點高中就那麼幾所,大家都是削尖了腦袋往裡擠。



而一旦上了一所好高中,就等於一隻腳邁進了重點大學的門檻。


三年的辛苦學習即將面臨檢驗的時刻,稍有忽略和考慮不周,都可能會讓孩子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我們每天在要求孩子們努力學習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孩子們的心理變化。

而在當前這個非常時期,學習的壓力加上長時間的封閉,使得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變得更大。

最後這3個多月的時間,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在孩子出現各種心理情緒方面的問題時,及時發現並介入疏導,讓孩子帶著滿滿的信心進入考場,穩穩地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以下內容,還望各位家長認真閱讀。


中考最後3個多月:爸媽稍一放鬆, 孩子遺憾一生!正確的做法在這

衝刺階段

常見的反常表現

表現1:脾氣越來越大


張女士的女兒小蕊今年上初三。


“這學期開學後,我就發現女兒有了變化,原本對學習漫不經心,現在變得很努力,不用家長督促。”張女士說,看到女兒這樣,她難免有些竊喜。可是最近半個月,她發現女兒的脾氣跟學習勁頭一樣,變得越來越大,動不動就耍小性子,有幾次說話就像是吃了“槍藥”,火爆得很。


前兩天的一個晚上,女兒學習到深夜,看到她累得趴著睡了,張女士便叫她早點兒去睡覺,誰知女兒當時就衝她喊了起來:“不要管我!”


另外,每次聽到張女士提到別人家的孩子,女兒也特別反感。“有些事稍微提醒一下,她就不耐煩地說:‘別磨嘰了!’”張女士說,以前女兒不是這個樣子,肯定是最近壓力太大了。


表現2:各種挑剔


同樣上初三的小浩則出現了另外的變化。


小浩性格比較隨和,在班裡人緣也好,跟老師、同學都合得來,大家都挺喜歡他。可是最近,小浩卻變得特別挑剔。比如下課時,有的學生在走廊裡打鬧,發出嘎嘎的笑聲,放在之前,小浩根本不會在意,可現在他就覺得很刺耳。回到家裡,總是跟父母抱怨說這個老師不好,那個同學不好。


“以前兒子並不是這麼挑刺的人,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了。”小浩的爸爸說。


表現3:信心不足


“我兒子成績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他學習一直挺努力,而且以前總是信心十足。可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總是說些洩氣的話。


“我肯定不行,你們可別想得太好,就我現在這成績,肯定考不上那所高中。”說完,孩子轉身進屋,關上了門,把王先生和妻子搞得一愣。


王先生說,最近兒子不經意中總是流露出這些氣餒的話,讓他和妻子很擔心。


表現4:情緒起伏大、易低落


小涵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中等。她性格開朗,且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學習一直也很努力,班裡什麼活動也都積極參與。


但是最近,媽媽發現她的情緒有些低落。“常常跟我念叨,說希望中考快點兒考完,考完就省心了。”


看到女兒情緒不高,上週末媽媽要帶她去看電影,結果女兒寧可宅在家裡,也不願意出門。讓她出去多跟同學散散心,她也沒什麼興趣,說“沒心情”。


表現5:睡不香、身體不適


中考越來越近,上初三的小宇覺得壓力越來越大。


“孩子這十多天以來總是睡不好,晚上很晚才能入睡,還總做夢。”小宇的媽媽說,為了幫助女兒改善睡眠,讓她睡前喝一杯熱牛奶,還讓她適量做些運動,但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好轉。


據小宇介紹,班裡有的同學還總喊頭疼、胃疼,有的同學食慾不好。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他們沒有實質性的疾病,都是情緒和壓力導致的。


中考最後3個多月:爸媽稍一放鬆, 孩子遺憾一生!正確的做法在這

家長如何

正確陪伴和疏導

中考是孩子們第一次需要獨立完成的人生試卷,所以,每個學生都會有壓力。


產生壓力的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假想悲觀的預期,許多學生對中考有一些過於絕對的想法,認為如果考不好會有多麼不好的後果;


二是學生真實的學業水平與理想目標之間的真實壓力;


三是來自家長的壓力。


相對高考生,中考生的年齡還小,想幫助他們解壓,要建立家庭支持體系,其中包括爸爸媽媽,也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方法1:良性溝通、多傾聽


一個多月後就是中考了,很多考生會在此時出現不同的應試心理表徵。他們內心裡會更多地認為中考是為了實現他人的期望,而非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非常容易出現認同偏差,從而出現狀態不佳和負面情感爆發的現象。


一般面對孩子的哭訴,家長會更多地自責給了孩子過多的壓力,因此希望通過調整自身狀態來給孩子減壓。


其實這是存在一定偏差的,老師和家長的厚望的確是壓力的來源,但根本原因在於孩子並沒有把家長給予的期望科學地內化到自己的學習目標當中。這既表明了孩子缺乏有效的目標設定方法,也體現了家長與孩子之前的溝通不到位。


當家長觀察到孩子的異常狀態後,最優的方法是利用親子間的有效溝通來進行心理疏導。溝通時,家長不要長時間的嘮叨,因為在備考階段家長很容易把自己的緊張情緒通過嘮叨來集中在孩子身上,溝通變成說教,效果很不明顯,甚至背道而馳。


我建議溝通的開始一定應以孩子先說為主。同時,家長還可以通過“多做飯,少說話”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


家長首先要留給孩子傾訴的機會,自己先是做一個傾聽者、陪伴者。即使孩子表露出很多負面情緒,也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去宣洩,因為這是他自我減壓的最好時機。隨後,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從感性的負面情緒上轉移到理性的學習方法上。


方法2:別讓自己的關心氾濫


中考步步緊逼,緊張的不光是孩子,連各位家長都像自己要上戰場一樣,不由自主地和孩子一起緊張起來。有關機構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學習中面臨的真正壓力,恰恰來自於關愛自己、呵護自己的父母。


孩子在群體中時時處於比較之中,而這種比較使孩子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但在學校裡,孩子不能釋放自己的壞情緒,不能表現出自己的緊張。


於是回到家,他需要一份寧靜,他不想多說什麼。家長這時就要控制住自己的“關心”,讓孩子有獨立思考和休息的時間、空間。對孩子的一些情緒反應不必過分地緊張,甚至為孩子創造可以獨自一人“哭一哭”的機會,來宣洩他們心中的緊張和壓力。


同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心靈的安慰,默默地注視,積極地鼓勵,做他們最後的退守。


方法3:鼓勵比寬慰更重要


面對中考等一些重要場面時,越是懂事的孩子可能壓力越大,他們擔心辜負父母的期待,辜負學校老師的厚望,甚至他們有些失去了自我。


孩子有如此的表現,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他自己對於結果的期待和要求。孩子希望考到最理想的學校;他難以接受最後的結果低於自己真正的水平……往往這些才是考生壓力大的主要原因。這時家長的鼓勵遠比寬慰要管用得多。


另一方面,學生在面臨中考時,心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如果家長也像坐過山車一樣,那樣孩子可能會更加緊張。


因此,作為家長,能做的就是安下心來,給孩子營造溫馨的學習和複習環境,使他能保持一個穩定的學習心態。具體來說,照顧好他的飲食、生活起居,並儘量少地去批評他,即使不是學習方面,哪怕是生活的懶散,行為的不規矩,在這樣的階段,家長儘量不要吭聲,這是您對孩子的體諒,這就是家長能為孩子做的。


有調查顯示,學生在臨考前,最不愛聽到的話是家長每天詢問“複習得怎麼樣啦”。他們沒法回答您,而且沒有人是複習完了才去參加考試的。


方法4:教孩子學會降低期待


中考越來越近了,有些孩子卻覺得心中越來越沒底了。在模擬考試中,有很多題答不上來,成績不太理想。體育考試和理化生考試發揮得不好,都會讓他們心中特別著急。其實,只要跟著老師的節奏複習,就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節奏呢。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降低自己的期待。根據模擬成績,家長讓孩子確定自己的平均水平,並且在此基礎上,浮動大約5%~10%,分數越高,浮動的比例可以適當降低,以此作為自己的中考目標。有挑戰性而且通過一定努力能實現的目標,比太難或太易的目標,更能激發學習的動機和提高信心。而如果期望值定得過高達不到,會使孩子情緒低落,產生挫折感,失去信心。


其次,孩子也要學會給自己積極的暗示。比如:“我的基礎很好,又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我要相信自己的實力。”還有“我已達到坡底,反彈即將開始,我已做好準備,我能行。”


最後,家長可以在晚飯後,陪孩子跑跑步,聊聊天,緩解一下孩子的緊張心情,打消孩子的顧慮,睡覺前聽一下舒緩的音樂,幫助孩子提高睡眠質量。


方法5:不要總問“複習咋樣了?”


不要總是問“複習的咋樣了?”因為孩子沒法回答你!事實上沒有人是“複習完了”才去參加考試的,總會有點不放心沒把握。而如果他事實求實地回答你,沒複習好,這個信息又會強化他內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場的壓力。


不要總是跟孩子討論最後的結果。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言語中帶著威脅和恐嚇。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要從一條湍急的河流上走過一座獨木橋,過橋之前不斷地說掉下去會如何如何,那麼過橋的時候還能走的安穩麼!


中考就像長跑,現在離終點僅剩一二百米了,成功就在不遠處!家長和孩子,都有告訴自己要堅持下去,誰笑到最後,誰就是笑得最甜的那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