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區實施“1339”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

4月1日上午,濟南市天橋區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會上,該區提出全力實施天橋發展“1339”戰略,咬定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一個目標”,聚焦實力之區、活力之區、魅力之區“三區共創”,推進一年成勢、兩年突破、三年崛起“三年行動”,全力打好“九大攻堅”,實現天橋賦能趕超、跨越崛起。

天桥区实施“1339”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實施“三區共創”戰略 推進“三年行動”

天橋區地跨黃河,把守著泉城北大門,作為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面對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國家戰略,天橋區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今年,天橋區提出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的目標,到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2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60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3年累計完成投資75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建成“現代、開放、富強、美麗”的中心城區。

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深入實施“三區共創”戰略。創實力之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發展速度明顯提高,到2022年綜合實力排名進入全省各縣(市)區50強、力爭40強;創活力之區,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優勢產業日益凸顯,“一帶一路”戰略融入度明顯增強;創魅力之區,全域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城市“長高長大”“變靚變優”,建成城鄉秀美、宜居宜業、多元融合、現代時尚的中心城區。

為實現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的目標,天橋區將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分步實施。一年成勢,在2020年形成城市規劃先行引領之勢、發展框架全面拉開之勢、動能轉換加速推進之勢、基礎設施全面升級之勢、城鄉產城加快融合之勢、基層治理創新優化之勢的“六大勢頭”;兩年突破,到2021年,取得經濟實力大跨越、產業結構大升級、城市能級大提升、空間佈局大優化、人民生活大改善、黨的建設大加強“六大突破”;三年崛起,到2022年,實現黨的建設堅強有力、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產業結構全面升級、城市品質高端精緻、改革開放縱深突破、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生態環境美麗宜居、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社會治理和諧有序“九大崛起”,以跨越崛起的發展態勢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

天桥区实施“1339”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打好“九大攻堅” 聚焦跨越崛起“四大戰役”

實現賦能趕超,由地區中心升成為省會經濟社會發展中心的地位,天橋區需著重打好黨建引領、發展賦能、產城融合、動能轉換、城市提升、生態環保、改革開放、改善民生、社會治理“九大攻堅”。“九大攻堅”中,“四大戰役”對天橋跨越崛起具有全局性、先導性、決定性作用。

首先是“兩軸四園”發展賦能戰。濟濼路南北發展中心軸、小清河東西發展隆起軸、濟南新材料產業園、藥山科技園、濼口國際商貿示範園(國際商貿城)、北湖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園,這“兩軸四園”對天橋跨越崛起具有“四梁八柱”強力支撐作用,是天橋賦能趕超的主要動力源。要加快“兩軸四園”的隆起、發展和引爆,帶動城市更新、開發改造、產業壯大,打造成為在省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金街玉帶、四顆名珠”。

加快濟濼路南北發展中心軸隆起,加快沿線開發建設和城市更新,自南向北依次打造高端商務、文化創意、特色夜經濟發展商圈、總部經濟、高端服務業、現代商貿業集聚商圈和以濼口服裝商貿城、濼口片區為核心的國際商貿示範園(國際商貿城)三大商圈;加快小清河東西發展中心軸隆起,以小清河復航為契機,全力推動小清河沿河新型業態集聚,圍繞“六大高地”導入資源、提升產業、完備業態,支撐小清河發展軸賦能提升,把小清河沿線打造成產業發展軸、城市隆起軸、生態景觀軸、人文活力軸;以揚起龍頭、重振天橋工業雄風為目標,做好擴、拓、控、改“四篇文章”,加快濟南新材料產業園發展;加快藥山科技園發展,以打造工業總部基地、工業互聯網+5G產業集聚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高級職業人才培訓基地為目標,優化產業佈局,加快“騰籠換鳥”,實施產業升級,全力做大做強;加快引爆濼口國際商貿示範園(國際商貿城), 推進濼口二期拆遷和開發建設,形成濟南北部高質量發展的標誌區,打造國際消費和商貿平臺,加強地域文化挖掘和開發,注入現代時尚元素,打造獨具特色的現代商埠文化片區;加快引爆北湖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園,以打造中央活動區(CAZ)為目標,建設一批大型商業設施、城市綜合體、星級酒店,完備商業貿易、商務辦公、創業創新、文化休閒、娛樂餐飲、生活居住等功能,建成傳承特色歷史文化、匯聚現代時尚元素的活動中心、活力中心,成為泉城特色風貌軸上的璀璨明珠。

其次是“371”產業振興戰。產業振興是天橋跨越崛起的根本和支撐,天橋區提出全力打造“371”現代高端產業體系,“3”即做強先進製造業方面的新材料、智能製造、高鐵裝備製造三大產業,“7”即做優高端服務方面的科技服務、現代物流、醫療康養、文化創意與設計、電子商務、現代商貿、休閒旅遊七大產業,“1”即做精現代都市農業。

圍繞“371”產業振興戰,天橋區實施了增量帶動、創新驅動、企業拉動、資本撬動“四措聯動”,一方面打造高端研發集聚地、成果轉化示範地、創新創業策源地,另一方面大力實施企業上市計劃、“大樹”計劃、“群狼”計劃、企業家培育計劃,形成骨幹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高新技術企業搶佔高地的發展局面。在這次經濟工作會議上,天橋區不但對區級納稅前20強的企業發放了金牌,還拿出8000餘萬元,對全區700餘家符合獎勵政策的企業進行獎勵兌現。打破慣例讓獲獎企業家坐主席臺、披授帶、戴紅花,彰顯了天橋區支持鼓勵企業發展的決心。

再次是“三個一”城市開發建設戰。提升城市能級、改善環境面貌,根本上要靠開發建設。天橋區棚戶區多、舊村居多、舊廠區多,因此要咬定“三個一”的目標,三年全域實現拆遷1000萬平方米、供地1萬畝、開工建設1000萬平方米。要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要加快拆遷,以大拆遷、大改造帶動大建設,另一方面加快安置房建設,對拆遷片區優先保障安置房建設,讓群眾如期回遷,並加快片區開發,實施一批重大片區開發項目,推動城市建設迅速形成規模、塑成優勢、破繭蝶變。

最後是“五位一體”桑梓組團崛起戰。桑梓組團包括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現代都市農業區、桑梓店街道駐地片區、北展區、北郊林場“五大板塊”,天橋區將要按照一體發展、融合發展理念全力規劃建設桑梓組團,形成 “北田園、中產城、南文旅”發展格局,構建“4+2+1”主導產業體系組團式佈局,把桑梓組團打造成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城市的產業新城、生態新城、宜居新城。下一步,天橋區將繼續完善黃河北高質量發展規劃研究,率先啟動梓東大道、308國道改造,並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為桑梓組團開發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建立領導包掛機制 專班推進36項攻堅任務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確保“三年行動”和“九大攻堅”順利推進和落實,天橋區建立了專班推進機制,確保九大攻堅行動36項攻堅任務,每一個攻堅行動都有明確責任領導,每一項攻堅任務都有明確責任單位。九大專班和各指揮部要明確作戰要求、細化作戰任務,制定年度目標任務、具體工作方案和責任清單、時限要求,形成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責任書,落實到具體責任單位、具體時間節點、具體責任人。

同時,建立領導包掛機制。進一步完善區級領導包掛制度,區級幹部包掛全區重點項目,全鏈條解決項目落地、開工、建設、達效等方面的問題;包掛重點企業,盯上靠上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部門、街道領導幹部要圍繞“1339”戰略任務落實,踐行“一線工作法”,做到問題在一線發現、政策在一線實施、工作在一線推進,確保每一項任務都一抓到底、落實到位。

此外,天橋區還建立了激勵擔當作為機制,出臺《關於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激勵擔當,懲戒庸懶,營造崇尚實幹、鼓勵擔當、為擔當者擔當的濃厚氛圍;並完善考核督導機制,把“1339”戰略實施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評體系和監督執紀體系,設立專項考核評價制度,最大限度激發全員幹事創業、建功出彩的戰鬥力、創造力、凝聚力。

“天橋賦能趕超、跨越崛起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將全力實施天橋發展“1339”戰略,讓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成為全體幹部群眾的最大共識,讓賦能趕超、跨越崛起成為天橋發展的最亮標識,讓開放包容、誠信圖強成為天橋氣質的最美底色,在新時代奮力開創新的天橋奇蹟!”天橋區委書記韓偉表示。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鵬程 申紅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