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風雲】一戰賺了275億美元,可怕的埃隆·馬斯克!


【商業風雲】一戰賺了275億美元,可怕的埃隆·馬斯克!

我們今天談論的,可能是這個新世界裡,最特立獨行、最有爭議的一個人。

媒體將他描述成身懷絕技的超級英雄,現實版的鋼鐵俠;也有人把他當成異端組織的領袖,或二者兼有。

這是埃隆·馬斯克,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南非。白手起家,橫跨七個高科技領域創業,無數人視他為精神偶像,稱他的成功是“非人類的成就”。

查理·芒格所說:我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看一看厲害的人在做什麼,在想什麼,也許能幫你衝開人生的迷霧,堅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很多時候,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切身感受到“追逐的力量”

【商業風雲】一戰賺了275億美元,可怕的埃隆·馬斯克!

帶著目的學習

埃隆·馬斯克,小時候被稱為"天才少年",並不是他在學校成績出色。相反,因為他懂得太多,是最不受歡迎的小孩。

在生命中最初的八年時光裡,馬斯克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南非的比勒陀利亞。

母親梅耶是一名營養師兼模特,父親埃羅爾是一名工程師。

但馬斯克卻很少能見到父母,只有一個女管家負責照顧他,但也只是偶爾來檢查一下馬斯克有沒有打碎什麼東西。

獨自一人的馬斯克只有看書,小學時就看遍了學校和附近圖書館的書,甚至翻爛了兩套百科全書。

自己學會做炸藥、火箭這些很容易把自己炸死的東西。

他很快成了周圍孩子裡最聰明的那個,不管什麼問題,他都能在找看過的書裡找到答案。

當妹妹想知道地球到月亮的距離時,脫口而出精確的數字。

有人怕黑大哭,他說"黑暗不過是沒有光線"這種冷冰冰的科普語言。

沒人喜歡總被糾正錯誤,大人不喜歡,小孩同樣不喜歡。

“天才”馬斯克因為懂得太多,孩子們拒絕和他一起玩耍;

學校的混混們像追捕獵物一樣,整日毆打馬斯克,每次都要打到心滿意足,才會放開他。

8歲時他的父母離婚,擔心父親太孤獨,馬斯克執意回到了父親身邊,卻一直受到父親各種殘酷心靈遊戲的折磨。

學校裡被毆打、排擠,回到家裡,情況也同樣可怕,小小的馬斯克,從沒有一處安全的容身之所。

【商業風雲】一戰賺了275億美元,可怕的埃隆·馬斯克!

情況在高中時開始發生變化,馬斯克有目的的練習空手道、摔跤、柔道...在一次打架中,他一拳揮在了對方的鼻子上,把對方打趴在地。

從那以後,這夥人再不敢惹他。

談到這段回憶時,馬斯克說:

“惡棍們找的是那些不會反擊的目標。如果你讓自己看起來不好惹,對準他的鼻子狠狠來一拳,他當時可能會猛烈地還擊,但你再也不會被打第二次。”

痛苦是外界的提醒,告訴我們有一些重要的東西,需要去學習,無論是自我保護,還是學一門知識。

目的清晰,把自己變得很飢渴,學習的慾望變得非常強烈,那學習的效果確實會好很多。

馬斯克認為高中必修課荷蘭語“毫無意義”,但荷蘭語考試不及格就沒法升學。他迅速學習,而且考了最好的成績。

馬斯克總是說:

"我會盡我所能取得最好的成績,我取得的每一個成績都是有原因的。"

當馬斯克開始造火箭時,實際上是個外行。但他腦子裡的知識,卻比任何一個火箭專家都多。

他是怎麼做到的?答案是目標清晰的學習。

在第二次創業網絡銀行Paypal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俄文版火箭機械類的書。並收集了全美火箭專業最好的大學裡的教材,一點點自學。

創立SpaceX太探索公司之初,需要從俄國購買火箭。但俄國人要價太高談崩了。

在坐飛機回美國的路上,馬斯克悶頭在電腦前幾個小時,列出一張造火箭的詳細表格,計算出各個細節與預算。

根據計算結果,他得出自己造火箭的成本,遠遠低於從俄國人手裡直接買。

SpaceX的火箭專家們經常被馬斯克堵住,追問某個閥門的作用、某個管道的結構、某個排線的方式...

很多人以為,這是在測試技術水平或能力,後來才知道,馬斯克是向他們學習。

他習慣用像審訊似的追問方式,直到從這些工程師身上,再也擠不出乾貨為止。

SpaceX頂尖火箭發動機的設計師說:“其它公司CEO也許懂商業、社會、政治,但專業知識水平,沒有任何人可以與埃隆馬斯克抗衡。”

在SpaceX,火箭發射的核心關鍵決策,都是馬斯克做出的。

要想掌控一切事態的發展和走勢,他必須要知道的比所有人都多。

沒有左右別人的力量,就不會有被服從的威嚴。

【商業風雲】一戰賺了275億美元,可怕的埃隆·馬斯克!

第一原理思維

“和埃隆·馬斯克比起來,我們乾的好像都是別人能幹的事情,但他乾的別人想都想不到。” ——雷軍

全世界視馬斯克為偶像的年輕人,像信奉宗教一樣,追捧著“第一性原理思維”這個想法。

第一性原理思考方式,讓馬斯克做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汽車特斯拉、第一枚可重複使用火箭。而這些,不是國家力量,僅僅是一個公司做到的。

什麼是第一性原理思維?

《硅谷鋼鐵俠》的作者用一句話總結:凡事先從本質開始思考,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回拾掇。

舉個例子:

特斯拉早期研製電動汽車,遇到電池高成本難題,當時儲能電池的價格是每千瓦時600美元,一輛車需要85千瓦時,價格將超過5萬美元。

電池成本為什麼這麼高?電池的材料是什麼組成的?

碳、鋁、鋼、鎳以及一些分離的高分子,如果直接在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這些物質,需要多少錢?只需要每千瓦時82美元。

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就是:我不是買現成的汽車電池去改,而是分析它的組合部分,然後採用筆記本的電池排列技術,重寫了一個管理程序,成了今天特斯拉的電池。

【商業風雲】一戰賺了275億美元,可怕的埃隆·馬斯克!

2019年11月特斯拉Cybertruck

無論你推導出什麼結果,你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是根據“第一原理”推導出的必然結果。

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既不會被暫時的困難嚇到失去信心,也不會因為目標浩大而徒勞的努力。

2016年,馬斯克成立 Boring公司,目的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建造地下隧道網絡工程。

第一條地下隧道,位於Space X公司(馬斯克的火箭發射公司)地底下。

他在會議上,問需要多長時間,把所有的車從停車場挪開,開始挖隧道的第一個洞。

他得到答案是:兩週。

於是,他仔細詢問了為什麼,在得到必要的信息後,他說:今天就開始挖,24小時不停,看看到週日能挖出多大的洞。

三個小時後,車全都不見了,地面上出現了一個大洞。

那天,工程師們瘋狂地在辦公室,與街對面的停車場來回奔波。

在馬斯克的腦子裡,裝著從第一原理出發的一系列推論:

如何想出一個點子?如何解決一個問題?如何選擇創業時?

那開始使用下面的方法吧:

1、問一個問題;

2、收集儘可能多的證據;

3、根據證據發展可能的公理,嘗試計算每一個公理是真理的可能性;

4、得出結論:這些公理正確嗎?他們與問題相關嗎?是不是能嚴格推出這個結論?有多大的概率成立?

5、證偽這個結論:找到別人對這個結論的批駁,打破自己的結論。

6、如果沒有人能否定你的結論,那麼你很可能是對的,但你不一定絕對正確。

這就是馬斯克基於物理學的科學方法論。

科學的方法論,是解決棘手問題的最好工具。

很多人認為馬斯克是個滿嘴大話的人,總是許諾不能實現的妄想。

但對於跟隨他的員工來說,這是最讓他們抓狂、但也最令他們興奮的地方。

馬斯克這種對於工作預期時間不尋常的期望,常常激發了很多人的鬥志,也逼出了讓自己都驚訝的潛力。

第一次創業時,公司有人抱怨,某項技術根本無法實現變革。

馬斯克一拍桌子,留下一句“我不想聽你說這些廢話。”轉身離開。

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有你不去做,不去找方法。

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馬斯克,經常有很私密的交談。馬斯克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讓拉里打心裡佩服的人。

馬斯克曾對拉里說:“你總是需要從一個問題的首要原則開始著手。它的物理本質是什麼?需要花多少時間?需要花多少錢?我要做的話可以便宜多少?”

但在確定最有前景的那個項目之前,他可能已經考慮了幾百、甚至幾千個可能的項目。

馬斯克的白日夢,不是靠煽情的吶喊和情懷,而是一條條從最基礎參數出發,推導出的一系列技術問題。

【商業風雲】一戰賺了275億美元,可怕的埃隆·馬斯克!

03

聰明只是條件,執著才是關鍵

1985年,喬布斯被一手創立的蘋果解僱,他說:

"有時生活會給你當頭一棒,不要失去信念,我確信推動我不斷向前的唯一動力,是我喜歡我做的事。"

1988年,17歲的馬斯克,隻身來到加拿大投靠親戚,一邊四處打零工,一邊等待入學。

在加拿大讀了兩年書,拿到了獎學金的馬斯克終於到了美國。這個時候,他靠著獎學金、貸款、每天打兩份工,完成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與經濟學雙學位。

此後,開始了創業歷程。幾次創業,馬斯克都展現了一種能力——洞察人心與技術發展趨勢。

1995年,當別人還在圍繞互聯網爭論不休時,馬斯克創辦Zip2公司——地圖與點評的結合體,第一次整合了分類目錄、地圖、網站的垂直技術。

4年後,被康柏收購,28歲的埃隆·馬斯克擁有了2200萬美元。

當人們開始在亞馬遜和eBay上購物時,馬斯克打造了完善的網絡銀行“X.com”,後更名為Paypal。

當時,馬斯克認為“網絡銀行將一統天下”,但投資人對此卻嗤之以鼻。

Paypal有著硅谷史上最為精英的團隊,也發生了硅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政變”。

2000年,趁馬斯克新婚蜜月,一小撮人聚集在一起,慫恿董事會請彼得·蒂爾擔任CEO(《從0到1》的作者)。當馬斯克得知出事時,一切都已經難以挽回。

此後Paypal被eBay收購,馬斯克賺了1.65億,敗於內部爭鬥,被逐出公司。但他終於有錢可以去做改變世界了。

2002年,馬斯克創立SpaceX太空探索公司,研究運載火箭發射。

2004年,馬斯克投資特斯拉,擔任該公司的CEO。

2005年,34歲的馬斯克身價超3億美元,在互聯網、清潔能源和太空這三個理想已經實現。

2013創立hyperloop;2015年創立OpenAI;2017年創立Boring

【商業風雲】一戰賺了275億美元,可怕的埃隆·馬斯克!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商業風雲】一戰賺了275億美元,可怕的埃隆·馬斯克!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鏈接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