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生的卑微和忍耐,救贖16歲時被父親毀掉的尊嚴

趙父萬萬沒有想到,他發的女兒私奔的聲明,倒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逼得張少帥不得不收留下趙四小姐,但是,這個聲明同時敗壞了女兒的名聲,因有辱門楣,家族除名,以後概不負責,這在舊社會,對於一個未出閣的小姐,是多麼大的羞辱!這意味著,這個女人尊嚴掃地,沒有教養,被人不齒。該學習的年紀,離家出走,私奔情人,還是有婦之夫,誰看得起?為了找回這個尊嚴,女兒後來花費了多麼大的力氣,受了多少苦。

後來跟著張少帥吃的苦,她未必是甘願吃的,但是,不吃,她這一輩子都是被人不齒的私奔女人,最後被甩掉的小三。為了改變這一切,她耗盡了一生。

她用一生的卑微和忍耐,救贖16歲時被父親毀掉的尊嚴


趙四小姐被張學良留下, 身份是秘書。這給於鳳至出了個大難題,這個燙手的山芋推是推不出去了,丈夫張學良以秘書的身份把她留下來,表明了態度,同時也給足了于鳳至面子,不納妾,但是必須給趙四一個安置,或者說,出路,因為她孃家不要她了,同時,私奔張學良盡人皆知,不能辯解,必須留下。現在,于鳳至必須給丈夫一個臺階下,也必須幫助丈夫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幫他安置趙四小姐。否則,這事處理砸了,于鳳至少帥夫人的位置,也難坐下去了。這局面,作為趙四小姐,其實挺難堪的。

如何安置趙四,張學良其實很為難,因為他沒有準備,是突然被逼無奈的。作為夫人的于鳳至,其實不得不幫他解決這個難題,推不開。

網上很多文章說于鳳至被趙四小姐的真情打動,答應她留在張學良身邊。這明顯不可能,哪有女人被情敵的真情打動的?

于鳳至答應讓她留在張學良身邊,提出了三個苛刻條件:一不能有名分,二不能進少帥府,三不能姓張。

啥意思,也就是趙四小姐永遠不是張家的人,只是一個在張學良身邊工作的秘書,只是一個侍寢的,啥時候風頭過去了,或者張學良不需要你了,你就走人。

趙四小姐好歹也是大家閨秀,聽了這些心裡會是啥滋味?但是,不管什麼滋味,她除了答應,別無出路。

這種無法見光的情人生活,如果有甜蜜的愛情,也算是一種補償和收穫吧,但是,有嗎?

趙四小姐曾經對張學良說過:“如果不是事變,我們早完了,你這亂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可見,她主動貼上去的愛情,千瘡百孔,她的真實感受是“受不了”。不自重,也很難被別人看重。

而趙四小姐嘴裡“亂七八糟的事情,受不了”時期的生活,卻是少帥最輝煌的時期。

張少帥說過:“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了。從二十一歲到三十六歲,這就是我的生命。”

而提升趙四小姐人生價值和聲譽的,恰恰是他認為早已死去的時日。

在軟禁的日子裡,起初主要是于鳳至陪伴,在於鳳至離開後,趙四會去頂班。後來于鳳至因為四處奔走,找人求情,想要救張學良,過於勞累,又加上壓力和軟禁生活的抑鬱苦悶,得了乳腺癌,不得不去美國治療。在她赴美之前,給趙四去了一封電報,問她是否願意來陪伴被軟禁的張學良。

此時的趙四小姐,一個人在香港,照顧兒子,普普通通。十六歲輟學私奔的少女,到了奔三的年紀,能幹什麼呢,餘生,也就是養好孩子,平平淡淡過下去了。這個時候,趙四小姐應該明白了自己十六歲犯下的錯誤,被愛情衝昏頭腦,私宿男子,毀了自己的未來。給張學良當了十年地下情人的“秘書”,在張學良被軟禁之後,有于鳳至陪伴在身邊,她其實等於被放出了,以後沒她什麼事兒了,秘書的身份也不存在了。那麼,她的人生,就定格在曾經的少帥“秘書”。

張學良晚年說過:“我有好多女朋友,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國人,那個嫖的不算,花錢買的、賣的不算,我有十一個女朋友,情婦!”

如果沒有後面的共患難,趙四小姐就淹沒在他的這些過眼煙雲的女朋友之中了。她的人生就是被世人遺忘的少帥情人之一,是個十六歲少女私奔毀了一生的反面例子。

于鳳至去美國看病,她的這封電報,是趙四小姐能成為千古傳說的命運轉折點。她抓住了這次機會。如果她在這個時候重回張學良身邊,她至少有了一個令人敬重的形象要素:堅貞不渝的愛情聖女。事實上,她形象的扭轉,獲得世人敬重的也正是這段長達幾十年的幽禁生活的陪伴。這是她整個人生的意義所在。她通過陪伴張學良,成全了自己。

軟禁的生活是苦悶而辛勞的,趙四小姐親自下地幹各種農活。見過的人都說,趙四小姐經常身著藍衣,腳登布鞋,幾乎洗盡鉛華,終日陪伴在張學良身邊,令人感動。

于鳳至在美國治好了病之後,開始各種奔走呼喊遊說,營救張學良。為了制止于鳳至的活動,宋美齡出面,以張學良信基督教,基督教必須一夫一妻為由,婉轉勸張學良在於鳳至和趙四小姐之中,選擇一個。

張學良當然明白什麼意思,趙四小姐在他身邊,陪伴了最艱苦的歲月,而且也信基督教,而於鳳至遠在美國。關鍵是宋美齡說了她現在很喜歡趙四小姐。

張學良晚年回憶說:“我後來跟她(趙四)結婚,差不多就是蔣夫人的力量。我們結婚的時候,蔣公沒去,蔣夫人去了,我可以這樣說:我和四小姐能夠結婚,有蔣夫人一半的力量。因為蔣夫人非常喜歡她,當年不喜歡她,後來非常喜歡。”

于鳳至也很明白箇中原委,為了保證張學良的生命安全,她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了。

趙四小姐終於等來了轉正機會。

趙四小姐的人生,是堅持就是勝利的最好詮釋。就算你什麼也不幹,只是始終如一堅持重複一個動作,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會轉到你這裡。

就像蔣夫人以前不喜歡趙四小姐,有一天突然就喜歡了。風水轉變了。

1964年7月4日,張學良與趙一荻正式結婚。

這一天,趙四小姐等了36年。來之不易的婚姻,按說婚後該安穩幸福了吧?但是並沒有。二人婚後的生活非常艱辛,經常吵架。趙四小姐無處發洩心中的煩悶,她迷上了抽菸。一抽就是幾十年,用這種方式來麻痺自己,最後卻因為長時間的抽菸患上了肺癌。

趙四小姐在婚後,對於張學良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張學良的侄女張閭蘅在文章中回憶說過: 大媽話不多,眼神中總有一絲淡淡憂鬱。她很少向外人提及自己內心的感受。大媽是位虔誠的基督徒,我們聊天時她如果插進來,就是宣傳她的基督教。有時大伯也不耐煩地打斷她:“行了,我們在聊天呢!”但大媽是絕對的賢妻,對大伯的飲食起居照顧得非常好,他的生活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她在張學良生活中的作用一目瞭然,就是伺候他生活的,談不上紅顏知己。

張學良在晚年說過:“我的最愛不是趙四小姐,也不是原配于鳳至,而是可愛的貝太太。”類似的話還說過:“趙四不是我最愛,最愛在紐約。”

她用一生的卑微和忍耐,救贖16歲時被父親毀掉的尊嚴


在紐約的就是貝太太蔣士雲。蔣士雲和張學良1927年相識於一次宴會,一見鍾情。蔣父知道後,拆散了他們,把女兒送出了國外。這是個明智的父親,與趙四小姐的父親形成了鮮明對照。後來蔣士雲在英國遇到了貝祖貽,1932年,蔣士雲與貝祖貽成婚。而彼時的張學良正陷入窘境,萬般艱難的情況下他仍派人給這位昔日的女友送去了一份厚禮。

1991年,九十多歲的張學良重獲自由,來到美國,首先去看望的朋友就是“貝夫人”,在貝夫人的豪宅一住就是三個多月,兩人度過了一段相當舒緩樂呵的日子,直到趙四小姐找上門來,強行將張學良帶回臺灣,兩人的相會才告結束。

2000年,88歲的趙四小姐病入膏肓,病榻前,她拉著張學良的手,說了一句讓人心酸的話:“我太累了,想休息了,我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你”。

她活得確實太累了。

所謂情比金堅,最後發現其實不過情非得已,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