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高校頻繁自殺之我見

這兩年不知道是怎麼了,老是聽說高校學生自殺。聞者無不扼腕痛惜,因為,貌似這些自殺者大多數來自著名高校,甚至不乏研究生,博士生.....

我不得不說,這些天之驕子怎麼了?有什麼不能承受的呢?掛科?失戀?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就業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大學採取寬進嚴出的教學措施。於是,很多死讀書,讀死書把大學幻想為人間天堂的孩子,到了大學開始沉迷於網遊、戀愛而放棄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或者說依舊是老一套的死讀、讀死。於是,悲劇一幕幕的上演了,期末的時候開始幻想老師們勾畫重點,畢業的時候幻想自己因為自己是211,985等高校出來的,用人單位會對自己青眼相看。殊不知,就你們這群考試前才看書複習的貨,沒有自己獨特見解的貨,誰敢要?要來做什麼?於是,在掛科抑或就業不順的情況下,很多人承受不了這一打擊,選擇了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說實話,我不同情他們,我鄙視他們!連自己都不懂的愛惜的人拿什麼來愛自己的家人,愛自己的朋友、同事,愛自己從事的職業?

同時,我也不同情這些自殺者的父母,孩子走到今天這一步,不能說與你們的教育無關。是,這一輩人講究計劃生育,家家大都只有一個孩子,可是一味的溺愛一味的順從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呢?溫室裡面的花骨朵能經受一點暴風雨嗎?為什麼不對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為什麼不讓孩子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是順境?在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為什麼不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

說道這兒,我不得不說說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在一味的追求所謂的高學歷的同時,為什麼不加強孩子們的心理教育?中學的老師們,在追求高入學率的時候為什麼不告訴學生們學無止境的道理?為什麼不告訴他們進入一個好的大學並不等於就擁有了未來的一切美好事物?還有,大學的老師們,在教導學生們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為什麼不能教育他們要正確的看待得失?為什麼不教育他們凡事得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我不知道那些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的孩子在生命即將消失的那一刻,可否想到自己白髮蒼蒼的父母,可否想到關愛自己的老師同學和朋友,是的,你們承受不了生活所帶來的打擊,於是選擇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那你的父母能承受失去你的打擊?

黃泉路路望不穿,碧落處處無人伴……死,何必急呢?我真想讓你們再睜開眼睛,看看你們曾經含辛茹苦,如今痛不欲生的父母,去天堂的路上,你還會覺得自己是個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