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眼看中國8:一邊勤奮努力一邊浪費時間,雙面人格的中國人


西方眼看中國8:一邊勤奮努力一邊浪費時間,雙面人格的中國人

文 | 有料的文史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西方人眼中的我們,都是“神秘的東方人”。畢竟地理距離遠不說,兩種文明體系也差別巨大。不過這對我們來說也有個好處,可以用全新思維的西方外部視角,重新看待古老而傳統的中國文化。

這一期的《西方眼看中國》系列,料爺繼續和您借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位在華的英國傳教士之眼,看看在中國這段社會思想激盪的四十年期間,他產生的一種困惑:為何中國人一邊勤奮努力,一邊浪費時間?這種說法,究竟又有哪些偏頗呢?

中國人的正面:勤奮努力

中國人勤勞勇敢嗎?當然,這點連我們自己都倍感自豪的承認。在西方人眼中,中國人總是忙忙碌碌的,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情,“盡心竭力、持之以恆”就是國人的寫照。中國人的勤奮,體現在社會的士、農、工、商各個階層領域。咱們一個個看。

先說“士”,也就是知識分子階層。中國的

讀書人,應該是天底下有名的試圖“知識改變命運”的一群人。不然每年那些不惜財力、物力、人力、精力來趕考的隊伍怎麼會這麼浩浩蕩蕩;在《三字經》中,鑿壁偷光、藉著螢火蟲光亮讀書、邊放牛邊學習的勤奮學子故事一抓一把;在1889年的《京報》上,還刊登過八九十歲老人依然參加秋試的新聞,不中舉不罷休的氣勢,在西方國家真的不常見。

西方眼看中國8:一邊勤奮努力一邊浪費時間,雙面人格的中國人

清末進京趕考

接著說農民、工人和商人。作為農耕文化起家的國家,中國的農民真的非常辛勞,有幹不完的農活,只有天冷的不行的時節才有個短暫休息,其它時間忙得停不下來;工人更是靠著勤勞的做工來改善自己貧困的生活。有的時候為了養活家人,做個兩三份兼職也一點不奇怪,就連家裡的女人們也如此。也許中國當代女性職場人比例這麼高,也有過去的傳統影響在;那商人呢?也忙碌。中國的商人階層地位不高,店鋪總是早早開門營業、夥計和掌櫃都打點的很周到,相比西方,中國做買賣的人節假日也在忙碌,擔得起服務業這個身份。

西方眼看中國8:一邊勤奮努力一邊浪費時間,雙面人格的中國人

清末西方人畫中的中國沿海街頭商販

在西方人眼中,最忙的中國階層其實是官員。是不是有點讓人意外呢?無論基層官員還是朝廷重臣都公務繁忙,皇帝更是“勤政”的代表。要上早朝、批奏章到深夜,這要是稍有怠慢還會被大臣們鞭策。在我們觀念中,皇帝就該日理萬機,荒淫無度不理朝政的是會被唾罵的昏君,可這在西方人那裡真的無法理解。想想也對,直到今天,即使發生國家級別的重大事故,西方國家的政要可能也要維護自己度假休息的權利,這放到中國確實沒法想象。

西方眼看中國8:一邊勤奮努力一邊浪費時間,雙面人格的中國人

清代官場

“忙”是我們的主旋律,中國人信奉勤勞致富,這種優點和美德也一直貫穿在我們的人格與行事中。不過有件事卻也讓西方人感到疑惑,中國人勤奮努力不假,可為什麼在有些時候,人們還會表現出時間觀念不強、無所事事浪費時間的一面?這種矛盾人格是怎麼回事?

中國人的反面:浪費時間

西方人觀念中認為“時間就是金錢”,中國人也信奉“一寸光陰一寸金”。不過在西方人看來,中國人精力那麼旺盛,卻有時候顯得無所事事、時間觀念淡漠。

先從吃喝玩樂說起。我們中國人在這種事上,是願意花心思花功夫的。就拿口頭禪來說,逢人見面打招呼,開頭便是“吃了麼”,在這事上,西方人尤其是盎格魯薩克遜人更經常說“事怎麼樣了”。所以在西方人印象中,我們中國人重視吃,而他們更在意做事情。在中國有句古話叫“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失落的感慨之外,表達的是國人希望永遠聚在一起開懷吃、暢懷飲的願望。西方人有下午茶,中國人有茶樓。為了讓吃喝時更有樂趣,也為了招攬更多客人,一般在茶樓都會專門安排“說書人”。客人一波波的人走茶涼,可說書人和他永遠講不完的精彩故事卻是鐵打的。有的熟客一盤花生米一壺茶水,一聽就是一下午,演出和陣陣叫好聲讓人忘了天色已晚。

西方眼看中國8:一邊勤奮努力一邊浪費時間,雙面人格的中國人

老北京茶館裡的說書

再說說時間觀念淡薄。一個最明顯的地方,就是中國計時的不準確性。西方人把時間嚴格的細化到分秒,隨身攜帶表甚至計時器。比如大哲學家康德,就屬於極為自律、嚴守時間觀念的那種人,他的生活作息嚴格得如鐘錶的運行。而中國人卻只講究一個大概的時間,“一炷香時間”“日上三竿”“卯時寅時”…這種表示時間的概念都是模糊的,日常生活足矣。不過不精確的時間觀,也影響了我們對時間的有效利用。比如在教育上,學生們在學堂裡一待就是一天,中途休息幾次補充點餐飲,可提到教育體系,學生和老師都模稜兩可說不清楚。按照西方人的說法,中國人的狀態,還是像生活在大災難之前,沒有太多緊迫感,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這其中多少包含了些混沌而落後的思想。

西方眼看中國8:一邊勤奮努力一邊浪費時間,雙面人格的中國人

晚清學堂

一點思考

細細想想,上面的這些對國人的印象好像都在理,中國人一直恪守勤奮的傳統本分、任勞任怨的做事情,有時候也缺少嚴格的時間觀念,顯得有些漫不經心。可是,這些認知又總顯得不那麼切中要害,覺得又有失偏頗

在料爺看來,在西方人眼裡中國人的這種“雙重人格”的矛盾,其實是西方“海洋文明”和中國“農耕文明”刻在骨子裡的觀念和習慣差異

農耕文明講究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以中國人勤勤懇懇做事情,因為知道地就在那裡,付出是有回報的,而不努力真的有可能吃不上飯。可農耕還有個重要特點不能忘了,那就是要遵守“農時”。旺季要一刻不停忙、淡季就該歇著,所以有時有晌、勞逸結合才是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態度;海洋文明屬於對外有探索侵略性,自然存在著激烈競爭,你比別人晚了一刻就什麼都搶不上了。沒有強烈的時間觀念和爭分奪秒的意識,就要品嚐落後捱打的滋味。不過這種文明的財富積累卻比農耕文明更快,所以一旦得手強大了起來,日常生活中維持就行不必再親力親為做很多事情了。

這樣理解,國人的“雙重人格”是不是也就合理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