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轟動一時的真假公主案是否冤死了柔福帝姬?

歷史學習社


紹興十一年(1142),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爆出了一條轟動性的新聞:

宋高宗趙構,也就是當今皇帝把自己的妹妹趙多富給砍了。

我們都知道,趙構是殺害岳飛的幕後黑手,表面是秦檜害死了岳飛,其實背後都是趙構所指使。

換言之,秦檜為趙構背了一輩子的黑鍋。

歷史有時很捉弄人,這次趙構殺自己的妹妹,原來是為他的親生母親背了黑鍋。

事情是這樣的:趙多富又名趙嬛嬛,也就是歷史上的柔福帝姬。

她是宋徽宗趙佶的第十女,宋高宗趙構的同父異母妹,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

(注:趙構的生母是宋徽宗的韋賢妃,趙多福的生母是宋徽宗的王貴妃)

話說在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了東京汴梁(今開封),北宋滅亡。

金兵燒殺搶掠一番,然後押著徽、欽二帝,以及宮中的皇后貴妃,浩浩蕩蕩踏上了回金國之路。

人質裡面就有趙多福公主,當時她只有17歲,尚未出嫁,金國元帥打算回去把她獻給金太宗。

東京汴梁距離苦寒之地的金朝路途遙遠,這些在宮中被豢養的“金絲雀”哪吃過這樣的苦?

一路上這些女人被金兵侮辱、傷害罄竹難書,這裡面也包括趙構的生母韋賢妃,相傳她最漂亮,所受的折磨也最多。

就在北宋滅亡的同時,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帶領部分人馬在臨安府(今杭州)稱帝,他就是南宋的開國皇帝。

轉眼三年過去了(1130),有一天,杭州知府把一個20歲的女孩子護送進了宮。

當時趙構一看這女孩很像自己的妹妹趙多福。他揉了揉眼睛,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妹妹在靖康之亂時已經被金兵掠走,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呢?

“妹妹”看出了哥哥的心思,於是開口道:“哥哥,妹妹是在金兵押解半路上逃出來,我流浪了一年多才找到了這裡”。

趙構半信半疑,先把妹妹安置下來再說。

皇上認御妹可不是一件小事,必須小心謹慎。

首先趙構讓曾經伺候過公主的侍女、老媽子和太監,詢問公主一些宮中往事,公主都對答如流,沒有任何破綻。

隨後幾天,七七八八該問的都問了,一致認為這就是公主。趙構打消了疑慮,認下了妹妹。

隨後趙多富被授予福國長公主的稱號。

次年,趙構為妹妹選擇永州防禦史高世榮為駙馬,出嫁時賜予的嫁妝無數。之後駙馬、公主恩寵無比,前後賞賜達四十七萬九千緡(成串的銅錢兒,每串兒一千文兒)。

然而公主和駙馬這種幸福的生活維持了僅僅12年,在公主32歲時,於是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趙構以“長公主是假冒”之名,以欺君之罪殺了妹妹。

這就令人奇怪了,12年都過去了,為何突然說妹妹是假冒的呢?

原來這都是一個女人出現引起的,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趙構的生母韋賢妃。

前面咱也說了,靖康之亂時,趙構的親生母親韋賢妃被金兵掠到了金國,期間所受的侮辱難以啟齒。

金兵豈能放過她這個如花似玉的俏佳人,她像妓女一樣輾轉金兵胯下,韋妃含淚承歡,當時死的心思都有。

紹興十一年(1141),韋賢妃在金國被侮辱、被折磨的生活終於熬到了頭。

這一年宋、金簽訂了“紹興合議”,也就是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建立外交關係,送還對方俘虜和人質。

就這樣韋賢妃回到了南宋都城臨安。

回國後,她發現公主還活著,因為公主知道在押解路上韋賢妃的遭遇,韋賢妃為了防止醜事洩露,於是汙衊公主是假冒的。

她對兒子說:“現在金人都在笑你被假公主騙了,真公主早在金國死了,現在這個公主是假冒的。”

韋賢妃編造了一套謊言,有鼻子有眼說公主早在金國因病死了。

其實趙構心裡明白,母親這是逼著自己殺死妹妹。親們想一想,12年來,曾伺候過公主的丫鬟、老媽子和太監難道都瞎眼了?是假的12年就露不出一點兒破綻?

趙構母命難違,為了保住母親的名聲,只好違心殺了公主。

真正想殺公主的是韋賢妃,在歷史上趙構卻背了殺妹妹的黑鍋,難道這就是天道輪迴?

趙構和秦檜一樣有難言之隱,他又能向誰解釋呢?這件事也成了南宋千古疑案,公主是真是假,只有韋賢妃心中明白。


秉燭讀春秋


1127年,金軍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俘獲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變。在北上的俘虜隊伍中,命運最慘的要屬被掠奪的那些女子,她們中有皇室公主郡主;有名門望族的小姐;更多的則是被掠來的平民女子。她們在路上受盡金軍的欺凌,到達金都後有些人被金國貴族看中作為侍妾,更多的則被送往浣衣局,名為浣衣實則是淪為金國人的性奴隸。



在這些女子當中,有一位名叫趙多富的公主,她是徽宗皇帝和肅貴妃的女兒,被稱為柔福帝姬。她被掠走的那年只有17歲,在路上就被押送的金軍強暴。到了金都之後,被送至金太宗的後宮作為侍妾,後失寵之後被賜給一個叫徐適的漢人為妻,而後病死異國,年僅31歲。

按照正史的記載,這個可憐女子的一生就是這樣的“簡單”悲慘,但是在眾多野史中,柔福帝姬這個公主的一生並不那麼簡單。



1130年,宋軍在一次剿匪過程中捕獲了一名女子,該女子自稱是柔福帝姬。這些士兵一看該女子神態高貴,不似常人,於是將此事層層上報。高宗聞訊後,命老宮人辨認,除覺相貌接近外,該女子對功中諸事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被認定為真正的柔福帝姬。高宗兄妹相認,自然非常高興,賞賜眾多財物,還為其找了一名夫君。但是好日子終止與1142年,韋太后和徽宗的棺槨返回臨安。老太后回來就告訴高宗,那個柔福帝姬就是一個水貨,真的早死在金國了。高宗將柔福下獄一審(估計是大刑伺候了),那女子承認自己就是個冒牌貨,而後被斬首。

這就是南宋的真假公主案。到底那個女子是不是柔福呢?我覺得應該就是柔福帝姬。

按照野史的說法,冒充柔福的是一個叫靜善的女子,只因長得酷似柔福,並且從一名宮人那裡聽到了很多內宮之事就敢去皇帝那裡詐騙了。這不太可能吧!首先說這個靜善,一個平民女子冒充貴族之女,這是相當有難度的。都說三代培養一個貴族,裝福和裝窮都是很難的。柔福被掠走的時候已經17歲了,在宮中錦衣玉食的生活了17年,那種雍容華貴已經深入骨子裡了,一般人模仿不來的。



再說高宗趙構,趙構在即位之前為康王,算是一個徽宗比較不待見的一個皇子。這種皇子有一個共同的努力方向,讓皇帝老爸能欣賞我。而柔福算是一個徽宗寵愛的公主,柔福帝姬算是趙構值得去結交的一位公主,所以趙構至少應該見過柔福。柔福17歲被掠走,雖說女大十八變,不管是長開了還是長殘了,只要沒整容,趙構當時肯定能認出來,況且那才過去四年!

還有就是那個直接將柔福帝姬送入地獄的老太太—韋太后。這老太太回來就認定柔福帝姬是假的,這未免也太心急了吧!更多的像是在殺人滅口。野史上說韋太后在被掠去金國後,被分配給一個將軍,還生了孩子。太丟人了!趙構於是將自己母親的年齡加了十歲,被掠往北國的時候56了,怎麼可能生孩子?那這件事還有別人知道嗎?有啊!從北邊跑回來的柔福!趙構為了皇室的尊嚴,不得不殺人滅口。



最後還有一個就是趙構不想讓別人產生這樣一個疑問:你媽你接回來了,你妹妹你也認了,連你老爹的遺骨你都要回來了,那那個人你也接回來吧!誰?欽宗皇帝!但是這個人趙構是絕對不會要回來的!當年韋太后回國之前,欽宗皇帝攔在太后車前,乞求能夠回國,並承諾回國之後絕對不會和趙構爭皇位,只求能回去!韋太后當時答應的一包乾脆,回來就隻字不提了。趙構覺得我哥的事我媽肯定不會說了,我老妹的嘴可沒那麼嚴實!我幫她弄得嚴實一點吧,殺了了事!



綜上所述,我覺得這個柔福帝姬就是真正的趙多富。正史裡沒記載,野史也是版本各異,但可以想象當時那些身處亂世的女子的命運會有多麼悲慘!


遊在路上的魚


柔福帝姬當然是真得。不過是皇帝趙構,為了母親的臉面,製造的一個天大冤案。千古奇冤,柔福帝姫的冤魄只能在上天訴說,作為帝國最高統制者手中,製造的冤案在世間是任何人也改動不了的。只能是民間偷偷傳說,為可憐公主的冤魄說上幾句不平的話,一聲嘆息。

風波亭上抗金大帥岳飛父子,皇帝趙構心中明鏡似的,為皇家利益。趙構還不是任憑這一切的不平發生嗎?趙構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不是為岳飛父子冤案最後劃上了句號。《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皇家利益高於一切。

柔福帝姬在1130年回國後,經過宮女,太監的多方確認。皇帝趙構給於了公主的地位待遇,並且為了她招了駙馬。平安的在南宋國土上生活了十二年。十二年中,在國家舉行的各種活動中,沒有一人懷疑柔福帝姬一點跡象。公主高貴的形象能是隨便冒衝的嗎?

自韋太后在1142年回國後,柔福帝姬就成假的了。這不是欲蓋迷障嗎?據說韋太后和柔福帝姬,共同待侯過金國王爺。完顏宗賢,韋太后還生過兩個孩子。靖康年韋太后北去時三十八歲,皇帝趙構一下了把母親的年齡提高了十歲。並且對可憐的公主動用大刑。大刑之下,別說一個柔弱的公主,就是一個壯漢,想要什麼口供就有什麼口供。

帝王家的宗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是不變的真理,只要有一點冒範皇家的尊嚴,就能讓他徹底消失。皇帝家上演的父殺子,子殺父,兄弟相殘,亂紛紛一個皇位血中淚。還少嗎?






畫詩人生


南宋轟動一時的真假公主案是否冤死了柔福帝姬?這個問題國人爭論近千年了,今天我也來湊個熱鬧,說說個人的看法。先簡要敘述一下真假公主這件事的背景。

靖康恥

宋徽宗自不量力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和金定“海上之盟”協同攻遼,充分暴露了當時宋軍的作戰能力,在金軍滅遼後又策反遼降將,等於自己撕毀協議,給了金兵藉口南下。徽宗想跑,傳位欽宗,父子倆膽小自私,罷免李綱,竟然信騙子郭京,致使東京汴梁輕易失陷,靖康恥估計是中原人民最不能接受、最難忘記的恥辱了。

金軍俘獲了幾乎所有宋朝的宗室,徽宗的兒子除第九子康王趙構外全部被俘。雖然十八子信王趙榛逃脫,也組織了十幾萬義軍,但已經被宋哲宗的孟皇后這位伯母立為新君的趙構遲遲沒能給弟弟援助,孤立無援奮戰一年半的趙榛兵敗,不知所終。

趙構一味求和,苟安江南

南宋方面,金軍完顏宗翰的五百騎兵就嚇得正在揚州宮室和宮女廝混的趙構提了褲子就跑,還是自己找了條小船跑過江了,搞得揚州城一片慌亂,軍民十幾萬人成了金軍刀下鬼。跑到杭州的趙構不思北伐雪恥,在朝廷裡讓主和派和主戰派相互制衡,嚴令岳飛收復失地只准到襄陽,不可繼續向北。趙構重用被俘後放回的秦檜為相,和金朝“天眷議和”、“紹興和議”,甚至還有岳飛的性命,也僅換來二十年和平。如果不是完顏亮陣前被殺,南宋當時就亡了。

這會大家會問,說半天了,這些和真假公主的事有什麼關係?公主在哪?其實很有關係,從前面說的這些,應該能大概知道趙構的為人了,公主是真是假全憑他下決斷,所以先說說這些背景資料很有必要。

宋宗室及女眷遭遇

回到正題,南宋一味求和,而被擄北去的宋朝宗室怎麼樣了呢?徽欽二帝再也沒回到中原,徽宗居然還和金國女人生下不少孩子,有傳說這些孩子中有清朝愛新覺羅氏的祖先。宗室女眷更慘,身份高貴,長得又漂亮,自然受辱不少,高宗的母親韋賢妃在被俘期間的說法不少,有說在“洗衣局”充軍妓的,接待數字還極其驚人;有說和柔福帝姬同侍一夫的;有說還和金人生了孩子的,而且還是宋欽宗親自看見的。

這裡討論的公主就是這位柔福帝姬,她本名趙多富,小名嬛嬛,懿肅貴妃王氏之女。她被俘之後的遭遇不會和韋賢妃差多少,而且還傳說她和韋賢妃共侍一夫,韋賢妃的情況她是比較瞭解的。

真假公主,兩個版本故事

公主逃回版本的故事裡,柔福帝姬最後被嫁給某金軍將領,找機會逃了,途中又遇上諸多不幸,被劫掠為山寨匪眷。宋軍剿匪破山寨,柔福帝姬表明了身份,被送到趙構面前。趙構不敢確定,找了一些舊時侍奉過公主的宦官、宮女作證,這才確定了柔福帝姬的身份,進行了封賞,還為她選了駙馬。

“紹興和議”後,韋賢妃被兒子贖回,封為太后,聽說柔福帝姬回來了很驚訝,另一個版本的故事出現了。據韋太后陳述,柔福帝姬已經在多番受辱後死在北邊了,還有知道這件事的宦官能作證。

趙構因母親的證言,嚴刑逼供嫌疑人,最後嫌疑人認罪,說自己是開封人,名叫靜善,在被掠到北方途中遇上侍奉過柔福帝姬的宮女張喜兒,知道了自己長得很像柔福帝姬,就開始刻意模仿,在宋軍破山寨時為活命冒認了是柔福帝姬。根據這些證詞,嫌疑人被斬。

幾個疑點

一、怎麼會有那麼多伺候過柔福帝姬的宦官、宮女認錯?

如果嫌疑人是真,那麼奴婢認出伺候過多年的主子是順理成章的,畢竟靖康恥(1126年)到柔福帝姬迴歸(1130年)僅三年,那時柔福帝姬從十五歲到十八歲,人可能長高了些,有了一點變化都是正常的,讓宦官、宮女懷疑的大腳,用的多了自然也就大些、粗些,嫌疑人自述還是合理的。

如果嫌疑人是假,宦官、宮女們就是刻意認錯。沒了主子的下人再跟別的主子,受重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舊主子回來了,他們就能恢復到以前的地位,甚至能高一點。這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所有刻意認錯的宦官、宮女都串供,所以具體有多少可能性有待商榷。

二、冒認的依據張喜兒何在?

可以確定張喜兒是伺候過柔福帝姬的宮女。若果嫌疑人是真,那麼張喜兒的存在多餘,在嚴刑逼供下,嫌疑人被逼招供也就隨口一提以前的宮女,是誰並不重要。而且,如果嚴刑逼供並未招供,那麼這些證據就是栽贓,栽贓方只需提一個不在當下的舊人即可,是誰並不重要。

如果嫌疑人是假,那麼張喜兒就很重要了,可是這人沒再出現,在重要證人缺席的情況下定罪,自然有人不服。當然,就當是情況來說,掌握權力的一方想怎麼說都行。

三、假裝公主十二年,怎麼裝下來的?

韋賢妃被趙構贖回是在“紹興和議”後(1142年),距離柔福帝姬被重新確認身份已經過去了十二年。如果嫌疑人是真,那當然沒問題,金枝玉葉過回原來的生活再正常不過了,各種禮儀自然駕輕就熟。

如果嫌疑人是假,一個流民就算從一個宮女那裡學到公主的一些特徵,在長達十二年的生活中,皇室規矩繁瑣,她是怎麼裝下來的?這個很難,就像“一個人做好人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人”這句話一樣,裝成另一個身份天差地別的人十二年,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當然,也不能說絕對不可能,只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四、怎麼就正好有宦官從北方逃回,並且知道柔福帝姬已經死了?

在韋太后作證說柔福帝姬死在北方了以後,出現了一個從北方逃回的宦官李楑,作證說他在五國城見過柔福帝姬,還說她嫁給一名叫徐還的金軍將領,之後不久就死掉了。說的有鼻子有眼。如果嫌疑人是真,那就是韋太后栽贓,而太后和公主誰輕誰重,宦官是很容易判斷的。如果嫌疑人是假,這事不是沒可能,就是有點太巧了,怎麼就有人剛好能做這個人證?

從以上幾個疑點來看,公主是真的可能性更高。再從韋太后和趙構一方來分析一下。

趙構決策的由來

從背景分析知道,趙構是個自私的人,自私的人一般都護短。如果嫌疑人是真,花大價錢把母親從金贖回後,趙構從母親得知柔福帝姬早就逃回來了的反應感到事情肯定有不妥。做母親的不可能把自己受辱,甚至變節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親生兒子,何況兒子還是皇帝,面子太掛不住了。但這些事也不可能完全蓋住,趙構完全不知道。柔福帝姬回來後也沒有提過這些,估計比較識大體,懂得維護皇帝的面子。雖然這樣,趙構還是從母親的反應中得到了“家醜不可外揚”的重要信息,於是,他當機立斷要把嫌疑人屈打成招,再往相對合理處編織證據,這對一個皇帝來說並不難。在一系列嚴刑拷問和人證後,趙構終於相對合理的殺人滅口了。

如果嫌疑人是假,韋太后確認柔福帝姬已經死在北方,嫌疑人必然很慌張,因為韋太后和自己必有一人說謊,皇帝是會信自己親媽,還是信異母的妹妹?嫌疑人應該能判斷。既然自己是假的,首選應該是逃跑,最次才是不鬆口死扛,記載中沒有提到嫌疑人是逃跑後被抓回來的。

趙構的親情

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母親韋氏並不受寵愛,而是宮女中互幫互助情況下得到了臨幸,賢妃得位分也是趙構自願為人質換來的。徽宗兒女眾多,不受寵的這一對母子,自然彼此才是最親近的,對於宋徽宗這位父親,趙構應該沒太多感情,對異母的哥哥欽宗就更是了。從趙構個人意願來說,不願岳飛北伐迎二帝還朝很正常,政治鬥爭是一方面,親情也是一方面。同樣,前面提到過的信王趙榛,在明言承認趙構是皇帝的情況下,依然沒等到趙構的援軍,孤軍作戰一年多。


既然不想當過皇帝的父親和哥哥回來,自然也不想有個手握兵權的異母弟弟。對弟弟這樣,又何況是異母妹妹呢?不論母親說的是真是假,總歸柔福帝姬的存在對母親是一個威脅,同時也不利於自己的威信,所以這樣的妹妹除掉就好,沒什麼可惜的。

綜上所訴,就我個人判斷來說,這件真假公主的案子中的公主是真,趙構為遮醜、維護自己威信故意栽贓殺了柔福帝姬。

我是卷舒風雲潤天地,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卷舒風雲潤天地


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金人暫時撤離江南,放緩了南侵的腳步,驚魂未定東跑西藏的宋高宗終於能歇下來,喘口氣了,於是匆匆忙忙把臨安定為行在,在草長鶯飛,花紅柳綠的江南開始享受歌舞昇平的生活了,恰在這個時候,一個令宋高宗悲喜交加激動人心的消息傳來,他的同父異母妹妹在亂世之中找到了。

靖康之恥後,宋朝被洗劫一空,宋室宗親和嬪妃被金人擄掠北上,九死一生,三年以來,骨肉離別,宋高宗形單影隻,苦苦支撐,他能想像得到塞外冰天雪地裡親人們飢寒交迫的苦難生活,魂牽夢繞的是父皇母后悲涼悽慘的景象,他也曾豪情萬丈,期待厲兵秣馬一雪前恥,迎回二聖,奈何金人太強大了,屢敗屢戰已經不讓他抱有太多幻想,更重要的是假如二聖還朝,那麼自己將如何應對?一旦嚐到權利那種甘甜的滋味,沒有誰可以返還或者割讓,在這種情形下,能夠迎回一個對他不構成任何威脅的親屬,還能夠昭顯自己溫情脈脈和仁慈寬厚親情的一面,怎不令他喜出望外呢?

這位被發現的金枝玉葉叫做柔福帝姬(政和三年,宋徽宗改“公主”為“帝姬”),是宋徽宗第二十個女兒,本名趙多富,小名嬛嬛,可惜既不多福又不甄嬛,而是隨著北宋滅亡,受盡了欺凌和侮辱。被俘時因年幼尚未婚配,因而被金朝貴族完顏宗望霸佔,後輾轉數人,再被金太宗吳乞買所佔,後入洗衣院,又服侍於完顏宗賢,後被貴族們下嫁給漢人,成為偽朝廷官員眷屬,身世非常悽慘。說來柔福帝姬的發現純屬偶然,宋朝地方軍閥在剿匪戰爭中捕獲偽眷,發現此女談吐不俗,氣度不凡,經詢問,此女竟然自稱是當今皇帝的同父異母妹妹,地方上不敢怠慢,趕緊稟告高宗皇帝。

宋高宗欣喜之餘,留了個心眼,這個柔福帝姬到底是真是假?莫非民間有女期待榮華富貴而冒稱帝姬?高宗實在是拿不準。咦,你自己的同父異母妹妹你怎麼就不認識?這還真怪不了宋高宗,要怪自怪他那個風流成性小資文青的爹,宋徽宗太能生了,光是有名有姓有封號的嬪妃就是143個,另有宮女500多個,按慣例,但凡有封號的宮女都是精力旺盛的徽宗臨幸過的,史載徽宗有子32人,有女34人,這麼多兄弟姐妹,高宗數都數不過來,要認全並留下印象,高宗還真是顧不過來。

那麼怎麼甄別這位柔福帝姬的真實身份呢?高宗喚來曾經服侍過公主的老宮女,主僕相見泣不成聲,老宮女覺得眼前的這位女子就是當年自己服侍的公主,雖然容貌歷經三四年歲月滄桑的變化以及禽獸們非人的摧殘,但是長相依稀相似,再談起以前宮中舊聞,面前的公主記憶猶新,對答如流。唯一讓老宮女疑惑的是,她記得公主當年是一雙纖纖秀腳,怎麼才幾年的功夫,就成了一雙大腳?公主長嘆一聲,淚如雨下,想當年,金人如豺狼虎豹一樣驅趕著我們,長路迢迢,何止萬里?再加上我時刻想著逃走,赤腳往返,當年那一雙秀足,又怎能保持原樣?老宮女跟著唏噓悲慼,不勝傷感。

高宗聽了老宮女證言後,忍不住淆然淚下,於是親自召見公主,公主幽怨的責怪皇帝哥哥對自己的身份始終持懷疑態度,無比傷感的呼喚著高宗的乳名,這一聲只有宮闈之中手足骨肉之間才會熟知的呼喚,瞬間就打消了高宗所有的狐疑,高宗與他的妹妹在朝堂之上抱頭痛哭,互訴離別之情。要說高宗對他的妹妹還真是不賴,一旦確認了身份後,馬上冊封為福國長公主,南宋史上第一個傳奇公主誕生了。為了讓妹妹安享富貴,高宗親自為她選擇了夫婿,永州防禦史高世榮,並賜嫁妝一萬八千緡,此後更是盡其所能,供其用度,自此大長公主與丈夫高sir在南方小朝廷過著無比奢華令人欣羨的幸福生活。

可惜小倆口神仙眷侶一樣的甜蜜生活存續了十年,之後戛然而止,事情忽然有了反轉。公元1141年,金人在岳飛等抗金名將取得一系列勝利後,與南宋投降派一拍即合,簽訂了”紹興和議”,金人為了表示誠意,將廢舊回收品高宗生母韋氏放歸,高宗做夢也沒有想到有生之年還能迎回生母,不禁喜極而泣,母子重逢後,高宗封母親為“顯仁太后”,並告訴了她柔福帝姬的事情,韋太后聽說後大為詫異,對高宗說,柔福帝姬早就已經死在了金國,怎會再有一個呢?我在北方時,就聽說你花了大價錢,買了一個冒牌貨,金人都在嘲笑你這個冤大頭呢。

一個是生母,一個是毫無印象的同父異母妹妹,高宗相信誰的話呢?自然是他的母親。高宗惱羞成怒之下馬上下令逮捕了長公主,交大理寺嚴加審訊,囑咐一定要查出個子醜寅卯,以解我這位被侮辱與損害的人心頭之恨。在如狼似虎的獄吏嚴刑拷打之下,最後的呈堂供詞如下:我非柔福帝姬,而叫靜善(可惜未盡善盡美),本是汴京一小女子,靖康年間被擄往北方,途中與一宮女相熟,說我長得很像柔福帝姬,還告訴了我許多宮闈秘密,從此我刻意模仿公主,後被土匪劫掠,再被官軍搭救,下面的事你們都知道了。

高宗為自己親手導演的這處鬧劇而氣急敗壞,勃然大怒之下將冒充者靜善東市斬首示眾,可憐一縷幽魂赴冥府報到去了。轟動南宋朝野上下的真假帝姬一案最終草草結案,以冒牌貨安享十年富貴而結束,那麼這個柔福帝姬果真如訟詞中所言是個假的嗎?

眾說紛紜,民間為冤死的柔福帝姬抱屈者大有人在,許多歷史學家也認為被殺的公主其實就是真正的柔福帝姬,而《四朝聞見錄》《隨國隨筆》也認可這樣的說法。理由如下,其一,當時公主南歸,不至一個老宮女出面做證,還有一些久歷禁中的舊日宮人和太監紛紛認可,可是後來卻矢口否認,相繼改口,或許這是刑求的結果,在高宗和韋氏的逼迫下不得已而為之。其二,靖康恥發生在1027年,而柔福帝姬南歸發生在1130年,僅僅三年時間,這麼多宮人太監做偽證不太可能,未必三年時間就不認識舊公主了,三年間公主容顏能發生多大變化?欺君之罪那是多大的罪名,誰敢承擔?其三,莫須有的靜善怎會有這麼大的膽子?這是趟雷的節奏,莫說要過舊日宮人這一關,即使各級官員亦難糊弄,何況還有一個精明過人的宋高宗,冒充的成本太大,情理上說不通。

那麼,究竟是誰非要置柔福帝姬於死地呢?正是南歸的高宗親生母親韋太后。韋后為何容不下柔福帝姬?

原來靖康年間,金人擄掠徽、欽二帝所有嬪妃及三千宮女北歸,且先後開出數份選美榜單,指名道姓要找那些地位又高姿色又好的妃子和金枝玉葉供其淫樂,在北歸途中,多位嬪妃和帝姬被凌辱致死,未死的十女九娼,或被金朝宗室挑選為妾,即高級性奴,其中柔福帝姬和韋后曾經共侍金貴族完顏宗賢,後柔福帝姬被完顏宗賢嫁與漢人並藉此以脫逃金人魔窟。二人共侍一夫,這是韋后最為忌諱的事情,甚至風傳韋后在金朝誕育生子,如今身為南宋國母,母以子貴,韋后最怕的就是有人知道她的這段醜事,這些事只能爛在自己的肚子裡,如今卻有一個人不僅知道這些隱秘的事情,而且有可能會廣而告之,不僅有損韋后形象,而且直接打臉宋高宗,降低其威信和統治力,因此,在母子合議下,柔福帝姬就註定了必死的命運,無論真假都不可能再活在這個世界上。

至於帝王的親情,想多了吧?皇帝家的親情通常都是要為政治讓路的,必要的時候,莫說同父異母的嫡親,即使同胞的兄弟姐妹,父子、母子,該舉起屠刀時,眼睛眨都不眨,帝王的親情,溫情脈脈的虛假面紗下,滲透著髒汙的血水。

史載,為了打消世人對韋后在金朝所受凌辱的懷疑,宋高宗將母親出生日期提前了十年,公然涉嫌年齡造假,就是為了告訴人們,金人對年老色衰的老婦人不會有太大興趣,沒曾想欲蓋彌彰,弄巧成拙,這樣以來,反而更加堅定了宋朝國民對慘遭滅口的柔福帝姬真實身份的肯定。捎帶說一句,柔福帝姬死後,不厚道的個別宋人打趣駙馬爺高sir,“向來都尉恰如彌勒降生時,此去人間又到如來吃粥處”,與皇親聯姻,本來就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誰知道哪天就從天堂跌到了地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