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液態奶後 中國聖牧曾連續三年虧損後終扭虧為盈

剝離液態奶後 中國聖牧曾連續三年虧損後終扭虧為盈

日前,號稱“中國最大的有機乳品公司”的中國聖牧發佈了2019年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聖牧年內溢利1.36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剝離液態奶後 中國聖牧曾連續三年虧損後終扭虧為盈

年內溢利1.36億元

3月30日,中國聖牧發佈的2019年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聖牧銷售收入達27.59億元,較上年下滑4.4%;實現毛利10.09億元,同比增長7.5%;年內溢利1.36億元。

年報披露,面對乳品市場激烈的競爭,集團引入中國領先乳製品生產商之一的中國蒙牛集團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其配備強大的管理團隊及穩固的中國乳製品分銷網絡,有助於液態奶業務的持續增長,從而帶動上游原料奶業務發展。2019年度,憑藉與中國蒙牛集團戰略性的生鮮乳供銷關係保證穩定的銷量,同時,奶牛養殖業務的原料奶價格呈穩步上升,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與現金流。2019年中國聖牧原料奶銷售額為人民幣26.09億元,同比提高8.5%。

剝離液態奶後 中國聖牧曾連續三年虧損後終扭虧為盈

另外,中國聖牧在2019年進一步深化與中國蒙牛集團的協同,匹配客戶需求,增強供需雙方計劃的協同性,避免了計劃外低價奶的銷售,保證原料奶銷量及價格的穩定性。2019年集團銷售的原料奶價格為人民幣4.2元/公斤,相比2018年度同比增長了14%。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聖牧2019年度銷售成本為17.49億元,相比於2018年度的19.48億元,銷售成本明顯下降。報告稱,這主要是受原料奶銷售價格平穩上升,及集團及時調整原料奶產品結構,提升毛利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度,中國聖牧的主營業務為奶牛養殖業務。目前,中國聖牧在內蒙古地區共計擁有34座牧場,其中11作為有機牧場,公司現有106074頭奶牛,其中有機奶牛44802頭,佔比42.2%,2019年,公司高端原奶產量642166噸,其中原奶產量為266851噸。

剝離液態奶

值得注意的是,受奶價下降、生物資產減值、自有液奶品牌銷量下降等的影響,2016年-2018年,中國聖牧曾連續三年虧損。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國聖牧分別虧損6.81億元、9.86億元、22.25億元。

對於2019年業績盈利的原因,中國聖牧在年報中表示,2019年度,因受:1,集團原料奶售價相比上年同期平穩上升;2,生物資產公平值減銷售費用之變動產生的虧損幅度降低;及3,集團於2019年4月完成下游業務聖牧奶業51%股權的出售,金融及合約資產減值本年度大幅度下降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據瞭解,2018年12月24日,中國聖牧宣佈,該公司全資附屬公司聖牧控股、聖牧高科向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合計持有的內蒙古聖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51%股權,併成立新的合資公司。作為交易的先決條件,中國聖牧需將所有下游乳製品業務鏈及相關資產轉讓給目標公司,並不再從事下游乳製品業務。2020年1月,蒙牛收購了上述公司剩餘49%的股權。

3月6日,中國聖牧披露與蒙牛方面簽訂的生鮮乳供應框架協議及財務資助框架協議。未來3年,中國聖牧至少80%的生鮮乳將供給蒙牛,同時將獲得蒙牛貸款財務資助。中國聖牧曾對媒體表示,供應協議的簽訂,對於疫情期間聖牧的生鮮乳穩定銷售將帶來利好。

對於液態奶業務,中國聖牧表示,公司與蒙牛集團於2018年12月23日簽署股份構架協議,已於2019年4月底完成股份構架協議的交割,將持有的液態奶業務51%的股份出售給內蒙古蒙牛。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規定,2019年1至4月的液態奶業務視為終止經營業務列示。

剝離液態奶後 中國聖牧曾連續三年虧損後終扭虧為盈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近兩年,中國聖牧完成了聚焦上游的戰略轉型,剝離很多中下游業務,從而實現扭虧。伴隨著消費升級,中國聖牧依託豐富的有機奶源,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後續能力都會逐漸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