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請勿為推行公筷、分餐制而捏造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謠言

前言:前幾天某公衛自媒體的一條轉發內容讓我出離的憤怒,作為專業機構不去科普乙肝的相關信息就罷了,還不顧事實也不考慮自身背景就去轉發某本地官方發佈的不實信息!


非典時期的乙肝宣傳


2003年的非典疫情,或許直到現在很多人還記憶猶新。

那個時候和現在一樣,口罩成為了熱銷品,北京人和廣東人一起被認為是“高危人群”,為了阻斷非典的流行甚至有人把路挖斷,停課、空中課堂、在家自學成為了主流,以及推行“衛生革命”——使用公筷


社會評論:請勿為推行公筷、分餐制而捏造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謠言

非典時期的公筷宣傳


而當時,最好的科普頻道就是我們的傳統媒體。

“合餐制下講究“一團和氣”,符合我們的風俗習慣,但其最大弊端是極易導致疾病傳染。對於那些通過唾液、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的疾病,只要在座的人有一個有此傳染性疾病,其他人就可能成為受害者。”

社會評論:請勿為推行公筷、分餐制而捏造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謠言

使用公筷是一種好習慣


這是當年新聞報道中的原話,說的非常對,而且簡單易懂,公筷能為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尤其是對幽門螺旋桿菌等病原體的防控角度。

然而,緊隨而來的論據似乎和剛才的說法不太匹配:

“一項研究表明,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攜帶者時,實行合餐的感染率高達42%,而分餐制的感染率只有17%。”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從“通過唾液、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的疾病”就延伸到了“乙肝”。


神奇的數據


以上關於乙肝感染率的數據,出自很多官方媒體發佈的消息,而這個內容在非典之後,一直沿用至今。

就在新冠肺炎(嚴格來說是COVID-19)疫情期間,不知為何“分餐制”和“公筷”再一次被推向了新聞前沿,多個媒體爭相報道分餐制和使用公筷的益處。

然而,乙肝又一次成為了一個非常扎眼的詞彙,因為這次又一次在消化道傳播的疾病中提到了乙肝。

而且這次,各路官方媒體依舊沿用了2003年5月14日某官方媒體發佈的數據,試圖力求通過“科學”的方式證實:乙肝可以通過用餐傳播。


社會評論:請勿為推行公筷、分餐制而捏造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謠言

前一段時間的官方截圖


最可笑的是,這些信息還有很多傳染病防控機構的官方賬號轉發,甚至有很多長期致力於“循證醫學”的“醫學專家”也對此不經求證就直接引用。

筆者為了核實這個信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通過Google、文獻搜索引擎等渠道,查閱了所有自己能找得到的信息,不誇張地說至少花費了10個小時以上。


或許因為自己才疏學淺,這個“一項研究”從始至終我都沒有找到,不過通過不斷努力倒是找到了數據的原始出處——某記者寫的新聞,時間是2003年5月14日,並在當天通過多個主流網站發佈。

社會評論:請勿為推行公筷、分餐制而捏造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謠言

引用此類言論的論文


在這個時間之前,我能看到的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網站和文獻,沒有任何對這方面信息的描寫。


也就是說,這個數據屬於杜撰,但已經通過官方渠道流傳至今,甚至有一些極低質量的論文都引用了這個數據,然而並沒有標註任何相關的參考文獻


乙肝會通過飲食傳播嗎


答案是:極端條件下,可能會,但沒有任何證據。


或許這個答案並不像大家平時所看到的那樣,乙肝病毒只通過血液、性、母嬰傳播,事實上很多時候大家把傳播途徑和傳播方式搞混了。


乙型肝炎病毒正常來說有4種傳播方式,即:


①圍生期傳播:即我們常說的母嬰傳播,在母嬰阻斷技術出現後便有效控制;


②性傳播:在青少年和成人中比例較高,並且除了乙肝外還會傳播其他病毒,如HIV、HPV等;


③皮膚暴露:一般指的是不安全注射,也就是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共用注射器或其他醫療行為;


④密切接觸傳播:不是每天一起接觸、工作、吃飯,而是

共用被血液汙染的牙刷、剃鬚刀,或者接觸皮膚損傷的滲出液等等情況,也就是長期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居住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社會評論:請勿為推行公筷、分餐制而捏造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謠言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好了,說了這麼多,飲食傳播乙肝的證據在哪裡?其實剛才說到了,密切接觸傳播。


密切接觸傳播除了剛才說的由於一些皮損接觸到了病毒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給嬰兒餵食,而這種行為被歸納到了密切接觸傳播中,儘管這也只是一種猜測


是的,你沒看錯。


在曾經的中國(後來問了一下現在也有),尤其是經濟相對落後或者資源有限的地區,一些家長會將自己咀嚼過的食物餵給嬰兒。

社會評論:請勿為推行公筷、分餐制而捏造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謠言


圖源網絡


而科學家也只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解釋父親與母親在乙肝傳染性上的差異,並沒有確鑿證據證實通過咀嚼後的食物可以通過唾液傳播乙肝。(原文:The task of feeding the child also sometimes falls to older sisters, aunts, and grandmothers but rarely to male family members.We were unable to find other factors which might have explained this observed infectivity differential bet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證據證實除了血液和精液外的體液會傳播乙肝病毒,消化道傳播更是不存在。


正確的乙肝認知


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對乙肝的認知存在於一個故事:


有一個老人在餐廳吃飯,吃完後找到服務員問“這個碗和餐具多少錢”,服務員很奇怪為什麼老人吃完飯為什麼要把餐具買走,然後老人說自己有乙肝,用過的餐具會傳染別人,所以要把慘劇買走。之後餐廳裡一堆人被感動的稀里嘩啦云云。


當時我記得還在上小學,也被故事裡的老人感動了,而且認為乙肝是一種可以通過吃飯傳播的疾病,這種想法直到學醫之後才逐漸消除,而在傳染病院實習後,看到一個村醫通過循環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導致全村很多人罹患乙肝,才知道很多人說的“不知道怎麼感染乙肝了”的原因,其實就在一般人想不到的現實當中。


那麼如何預防乙型肝炎呢?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接種乙肝疫苗


社會評論:請勿為推行公筷、分餐制而捏造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謠言

疫苗很重要


接種疫苗是預防相關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中國免疫規劃程序中,兒童出生後24小時內就要接種乙肝疫苗,如果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還需要通過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進行母嬰阻斷。


在有疫苗的情況下,只要通過定量檢測體內抗體水平高於10就可以高枕無憂,如果低於10的話在有密切接觸等風險的情況下,應該進行乙肝疫苗的補種(3劑10或20微克劑型,或1針60微克劑型)。


至於通過吃飯傳播乙肝,用四個字形容:無稽之談。


希望大家——包括醫學專業人員——對乙型肝炎能夠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聽信即便是官方渠道發佈的不科學信息,對傳染病有客觀、科學的認知,並且通過適當的防控措施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病從口入”的病毒性肝炎真的存在,即甲肝和戊肝,這兩種肝炎都能通過疫苗預防,只不過因為發病和死亡數沒有乙肝嚴重,而且接種單位極少能夠給成人接種這兩種疫苗,因此極少有人重視,但並不代表這兩種疫苗成人不需要接種,以後會對這兩個疫苗進行講解。


參考資料:一堆,懶得寫了,反正沒人看


=丸=


免責聲明:本文為個人興趣創作,僅為讓更多普通人對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內容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單位、機構,未接受任何形式贊助,所使用的素材均來源於公開網絡,如果內容有誤,大家多做自我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