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綠皮書》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它一舉奪得了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本片發生在美國,側重於表現白人託尼與黑人謝利這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主要講述了意裔美國人託尼,被偉大鋼琴家謝利聘用為司機,然後開啟一段南方巡演的旅程。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南方之旅

這是一部節奏歡快的幽默公路片,表面裝著種族歧視與階級差異,內核卻是謝利內心對身份認同危機帶來的惶恐不安與焦慮。

種族歧視:黑與白

種族歧視在美國一直是熱議的話題。而且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屢禁不止。

1.來自託尼的歧視

託尼在沒認識謝利前,與部分美國人一樣,帶著有色眼鏡看人。

妻子請了兩個黑人幫工,他心有不滿,卻礙於臉面沒有指責她。等黑人和妻子離開,趁親戚朋友不注意,他悄悄地把黑人喝過的水杯扔進了垃圾桶。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託尼妻子

當託尼面試時,謝利提到要他洗衣服,擦鞋子。除了做司機外還要做男僕。託尼毫不留情地拒絕了,黑人用過的東西他怎麼會碰?他只接受開車,並提了價錢。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唐.謝利

沒想到謝利同意了。託尼對黑人的偏見隨著與謝利的接觸慢慢地衝淡,而旅途上其他白人對謝利的歧視一直不斷。

2.從旅館到酒吧

因為種族歧視,謝利只能棲息在一家住宿條件較差的旅館。在那裡他受到了同樣是黑人同伴的譏諷與嘲笑,於是他決定去酒吧喝酒。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不曾想酒吧裡喝酒的白人並不歡迎謝利,一堆人圍著要毆打他。

3.從服裝店到宴會

託尼鼓勵謝利嘗試新的服裝款式,導購開心地拿出衣服給他。託尼把衣服遞給謝利,這時導購變了臉,馬上阻止黑人謝利試衣服。謝利難堪地把衣服遞回去,轉身就走。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殘酷的現實


“我拒絕去不歡迎我的地方。”這個一直是謝利的內心的信仰,卻不曾想自己去演出的地方也充滿了歧視。

宴會上主人對他熱情洋溢,更對他的音樂讚不絕口。但當他想去如廁時,被主人告知黑人只能去樹邊如廁。

4.從路邊到餐館

大雨傾盆的晚上,託尼載著謝利不小心進入了種族隔離區,白人警察看到坐在車上的黑人謝利後,一頓刁難和羞辱。託尼不堪白人警察對謝利的羞辱,一衝動狠狠地打了白人警察一拳。最終兩人被雙雙送入監獄。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激烈的爭執

就算聖誕夜也不例外,一家大型酒店的經理表面上對謝利客客氣氣。當謝利想進他們內部餐館與託尼共進晚餐時,侍者拒絕了。就算謝利以中斷演出為威脅,大堂經理卻依然不肯破例讓黑人謝利堂堂正正進來吃一頓。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拒絕黑人用餐

巡演路上,所到之處皆為種族歧視的現象。可見種族歧視已成為美國社會的一種怪象,而如何化解這種社會矛盾已成為了不可忽視的話題。

階級差異:貧富懸殊

階級的差異凸顯了美國社會的貧富懸殊現象。

電影一開片便是酒吧裡一副富麗堂皇的景象,上流階層的目空一切,女侍者的諂媚,金錢的誘惑,一覽無餘。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文化的差異

接著是酒店因故整頓2個多月,託尼失業了。失業後的託尼為了50美金與胖子打賭。妻子Dolores得知託尼去賭博,以為他輸了,便罵他瘋了。結果沒想到他贏了,馬上改口:“真有你的。”

託尼笑了,吃進去的26個漢堡是值得的,畢竟贏取了50美金,可以作為下個月的一小部分的房租。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洋洋得意

看到這裡,眼淚直流,底層人民現實的生活描述得心酸又深刻。

而這與謝利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吃著高等的食物,喝著上等次的飲料,還擁有自己的男傭。

託尼從便利店地上撿起一塊玉石,謝利認為這是偷。託尼告訴他是撿的,謝利也堅持這是要付錢的。在謝利心裡,什麼東西都需要付出才能獲得,就算是撿的也要付錢。什麼東西都是明碼標價的,唯有付錢能讓他心安理得。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爭執

謝利認為託尼的名字和語言過於低俗,於是他刻意為他換了個名字,並暗示託尼要注意言語的措辭。當他看到託尼寫給她妻子的信時還嘲笑沒品味。

託尼唆使謝利在車上吃雞腿時,謝利竟然顧忌的是他的毛毯會不會被弄髒。託尼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在如此美味的東西面前,謝利竟然顧忌如此多。現實中,溫飽問題才是託尼著急解決的。所以美食是不可辜負的。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美味的雞腿

而這些生活方式的差距也凸顯了美國社會貧富的懸殊。富人擁有著社會上頂級的資源,浪費糧食;窮人卻在為溫飽問題而勞累奔波。

身份認同危機:冷與暖

謝利是孤獨的,寂寞的。託尼從窗戶上看到他的兩個搭檔正在與女人調情說笑之時,謝利舉著一杯酒,一副落寞的神情。

當謝利入駐黑人旅館時,他一個人默默地坐在那裡深思,旁邊的黑人邀他一起玩牌,他一臉茫然。黑人看見他無動於衷,罵他黑皮白心,穿得衣冠楚楚,一點用都沒有。落寞的他進了酒店,想一醉方休。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鄉間黑人

當他們的車在鄉間小路拋錨時,謝利下了車。鄉間的黑人看見他,一副驚愕的表情,在他們心目中,謝利穿得衣冠楚楚,與他們格格不入。謝利突然感到心頭一涼,就連同族的黑人也不認同他的身份。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有錢人的文化

託尼與謝利在車上因為“該不該用拳頭贏得尊重”而起了爭執。託尼暗諷謝利處於上層階級,不懂平民生活的困苦與艱辛。謝利一怒之下,跑進了大雨中。落湯雞似的他說出了一直困擾在自己內心的焦慮。

“如果我不夠黑人,也不夠白人,甚至不夠男人,那麼誰能告訴我,我是誰?”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激烈爭吵

他認為自己只是有錢人文化的一種點綴,表演結束後,他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尊重。當他回到現實生活中,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他孤獨,寂寞,不知道如何才能獲得人們對他身份的認同。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來自託尼的開導

他到底是誰,擁有著黑人的皮膚,卻從小被家人與環境改造成了內在的白人。甚至連社會也不認同他的男人身份,曾經獲得的愛情因異地而離異,現在期望從同性那裡獲得一絲溫暖,也被打破了。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託尼羨慕謝利的社會地位,天賦與才藝,甚至還擁有大量的財富。謝利羨慕託尼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有愛,有家人的牽掛。這對他來說是可望不可及的。

這是一種精神貧瘠與物質貧瘠的較量。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善意提醒

聖誕夜,當白人警察再次攔下他們的車時,託尼與謝利的心又緊繃起來。沒想到的是,這只是一個善意的提醒“左輪胎爆胎了”。託尼與謝利相視一笑。

影片的最後,謝利已經把託尼當成了真正的朋友,卸下了內心的敏感,跑去託尼的家,一起過了個歡快的聖誕。謝利擁有了一份真正的友誼。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友誼

該片以種族歧視與階級差異為皮囊,深刻地引出了社會對身份認同的探討。身份認同是另一種內化的,更深層次的種族困擾與焦慮。而這種焦慮也是美國社會存在的一種現象。當身份認同,種族歧視,階級差異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時,就是影片的意義所在。


《綠皮書》:種族歧視、階級差異,遠不及身份認同危機引起的焦慮

與託尼妻子擁抱

黑人謝利在男主人公託尼的幫助下,終於在一間卑微,不大的黑人酒吧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尊重與身份認同感。而託尼也放下了對種族歧視的藐視,從粗俗變得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