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濟公”這個人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身份背景不簡單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大概很多人都不陌生。沒錯,它就是“活佛濟公”的至理名言。電視劇中的濟公“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雖為僧人,但他的活法又不似一個合格的僧人。

濟公遵循佛道,但依然喝酒吃肉,他樂於助人,也不拒絕受惠,是一個複雜的且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電視劇能成功塑造這麼一個神奇的人物,他們的靈感來源於何處呢?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濟公”呢?歷史上還真就存在過這麼一號人物。

歷史上真有“濟公”這個人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身份背景不簡單

“濟公”的身世:官宦世家,從小修佛

“濟公”不僅是真實的人物,他的身份還不簡單。他的本名叫李修緣,出生於宦官世家,為南宋時期之人,他們家是屬於世代信佛的家庭。

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親李茂春一直膝下無子,李茂春一直很著急,心想李家總不能到了他這就斷了香火吧,於是經過幾番考慮之後,他決定帶著妻子去國清寺裡求子。結果這個寺廟還挺靈驗的,沒多久,他的妻子真的懷孕了。

這可把李茂春高興壞了,於是回到國清寺,請當時的住持給自己的孩子取名,於是李修緣就這麼誕生了。李修緣由於從小受到佛教的影響,慢慢地,便選擇皈依佛門,成為了慧遠禪師的弟子,法號為“道濟”,從此便開啟了不羈的一生。

歷史上真有“濟公”這個人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身份背景不簡單

濟公瘋癲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普度眾生的心

真實的濟公和電視劇裡的濟公的形象很像,都是衣裳襤褸,一副瘋瘋癲癲的模樣。而且他雖然皈依佛門,但是不受禮法的約束,依然好喝酒吃肉,他這等奇怪的僧人,在當時算是僧人界的一朵奇葩,許多人都不滿他的行徑,甚至對他嗤之以鼻。

甚至還有不少人去找他的師父——慧遠告狀,認為道濟被僧人界所不齒,但是慧遠不以為然,反而力挺道濟,甚至給出“佛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的回答。從那之後,沒人再敢告狀,只能由著他去。

雖然濟公不被僧人所認可,但是在民間他卻留下了一段佳話。濟公的父親是個樂善好施的人,也許是受到家庭的影響,濟公出家之後到處救濟可憐人,正是因為他經常對別人施以援手,所以在民間雖然他總是一副瘋瘋癲癲的形象,但並不妨礙人們對他的好評,許多人都稱他為“活佛濟公”。

歷史上真有“濟公”這個人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身份背景不簡單

四處遊歷,慈悲為懷,傳奇的一生廣為流傳

或許天才的一些行為非常人所能理解。雖然濟公總是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他也不把那些清規戒律放在眼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除去這些,他對佛法的參悟一點都不比別人少。

他對佛法道義有自己的理解,只是他的行為和常人不盡相同罷了。而且他博學多才,還精通醫術,加上他不願受佛門約束,選擇雲遊四方。

民間廣泛的遊歷經歷讓他見多識廣,也讓他更懂得底層人民生活的不易。當初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四處遊歷,體會人間疾苦,才真正領悟修行的意義。所以,這或許是濟公自己獨特的修行道路。

歷史上真有“濟公”這個人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身份背景不簡單

他狂放不羈,但又以慈悲為懷,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膾炙人口的故事。最開始,他的故事更多存在於說書人的口中,後來慢慢地,他的故事變得豐富多彩,他的一生被賦予了傳奇的色彩,開始廣為流傳。

到了明末清初,有人將這些故事整理成冊,名為《濟公傳》。後來,又被人翻拍成影視劇,也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存在熒幕裡的“癲僧”。

雖然濟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是畢竟年代久遠,加上他的故事原本也只是由百姓口口相傳得來,許多故事其真實性無從考證。加上他的故事被人編寫成冊之後,難免會經過藝術的加工,所以歷史上的濟公肯定沒有影視劇中的濟公那般神通廣大。不過,他能被人所傳頌,也絕非一般人。

歷史上真有“濟公”這個人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身份背景不簡單

關於濟公的原型,李修緣是被人普遍認同的,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聲音。有的人認為濟公並非特指一個人,而是廣泛的指那些像李修緣一樣的酒肉和尚,他們不受世俗的約束,但仍心存佛法,是一種另類的、活得更加灑脫的僧人。其實這種理解也不是沒有道理,歷史上,活得灑脫的僧人也遠不止李修緣一人,畢竟這個世界上總是存在著一些異於常人的人,他們或許不被人理解,但是他們依然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