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的歷史變遷(元代時期)

高郵的歷史變遷(元代時期)

高郵的歷史變遷(元代時期)


元代:設路建府,繁華大邑,士誠王都


元代建都北京,東西向的隋唐大運河改為南北向的京杭大運河,高郵仍是南北驛道和運河主航道上的重要城市,緊鄰運河的西門外設有高郵驛,至正年間(1340-1349)後改名“秦淮驛”“秦郵驛”。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高郵軍為高郵路,治所在高郵縣城,轄境包括今高郵、寶應、金湖、興化等市縣。至元二十年(1283)改高郵路為高郵府,轄高郵、興化、寶應三縣。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江淮元帥招討司為上、中、下萬戶,高郵為上萬戶。


至元二十六年(1289),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沿運河途經高郵,在其遊記中寫道:“建築很好,範圍很大、很繁華的高郵……以經商和手藝為生,生活必需品極豐富,盛產魚類、走獸飛禽,各種野味甚多”。薩都剌《高郵城曉望》詩云:“城上高樓城下湖,城頭畫角曉嗚嗚。”。


元末至正十三年(1353),張士誠率農民起義軍攻克高郵,次年正月在高郵承天寺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此後兩年間,高郵作為張士誠的王都,直到至正十六年(1356)張士誠遷都平江(今蘇州)。


高郵的歷史變遷(元代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