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湖橋與“嘴上”熱鬧

通湖橋有橋不通湖,這是一座南北向與運河平行用石頭砌起來的拱橋,橋面約在二米多寬,欄杆也是石頭砌的;欄杆南北有漁民安裝的吊撐網,當魚逆水上游猶如魚跳龍門,就有許多躍進撐網裡,另外還有魚兜等捕魚工具。橋下就是由運河通下河的涵洞,水流至養豐閘蓄水形成兩個支流,一是流向承志橋,二是流向善因寺。當時農民、菜農就引此水灌溉農田。解放後屬禹王鎮,是高豐村和公元村結合部,現在是高郵鎮御馬社區的民生路一帶。

高郵民間有句流行甚廣的歇後語,叫通湖橋上打更——嘴上熱鬧,它所指的是什麼?其實上了年紀的高郵人都知道,這個“嘴”不是人體五官的部位,而是指歷史上高郵特有的一個地名。

在西門牆腳跟當時有高郵很有名氣的江西會館,東面就是一片菜園地。通湖橋北首有一條小街叫杭家嘴,日常人們簡稱就叫 “嘴上”,當時運河西萬家塘有兩個魚塘,“嘴上”有萬合和夏得友兩個魚行,與趙記祠堂改成的大陸茶館,還有理髮店,各種小吃店,雜貨輔等。據耄耋老人蔡翁趙翁回憶說,他們家就住在“嘴上”附近,兒時常在橋上玩,有一次掉下去險些被淹死。當時老百姓在冬天有赤火盆放在被窩內取暖的生活習慣,加上“嘴上”堆有從河西運過來的柴草,也是易燃之物,為了防止火災,有專人巡查打更,約在每晚九點左右打頭更,十二點打二更,邊敲邊喊“火燭小心呀!”篤篤兩下,三更到四更,天快亮,此時航家“嘴上”雲集眾多漁民出湖捕魚,各種小吃店也開門生火做生意,打漁人與魚販子越集越多。此時“嘴上”就顯得熱鬧非凡。群眾順此意就編造出高郵特有的歇後語,恐怕只有土生土長的高郵人才會知道通湖橋上打更——“嘴上”熱鬧的真正含意是什麼?當然也有朋友在約會時常常來個半開玩笑半當真的“嘴上”話:你不要通湖橋打更!

解放後運河經三次拓寬,城市面貌換新顏。50年代沿老城牆向東,填平善因寺門前的城河,開闢一條東至化肥廠,西至運河堤的通湖路,2004年在京杭大運河又架起運河二橋,歷史又這樣巧合,橋的東首又是在通湖路上,真是通湖路上架二橋,滄海桑田換新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