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患者為何會“陰”變“陽”?

新冠肺炎 | 治癒患者為何會“陰”變“陽”?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班亞

“復陽病例”是近日媒體最為關注的話題。“復陽”是“假治癒”造成的嗎?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後“復陽”意味著長期帶毒?針對一系列網友關注的問題,我們訪問了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肺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胡洋。

新冠肺炎 | 治癒患者為何會“陰”變“陽”?

“復陽”可能因存在少量的病毒殘存

針對治癒後“復陽”的情況,胡洋表示,患者的治癒標準要結合症狀、胸部檢查的片子好轉,核酸檢測為陰性才能算是治癒,即使前兩者都好轉,核酸檢測存在假陰性,也不能算是治癒,只能算是臨床檢測治癒。

著名呼吸科專家王辰院士曾提到取患者鼻粘膜或者咽喉部粘膜檢測病毒核酸存在假陰性的情況,即,明明患者被感染卻檢測不到。原因可能是:

1、感染了,但病毒藏在深處,檢測部位沒有病毒。

2、可能存在檢測誤差,包括取標本、運送等過程。

如果有“假治癒”後“復陽”的情況,可能存在少量的病毒殘存在呼吸道粘膜或者腸道粘膜裡,這些病毒大部分不會再引起嚴重症狀,因為體內已經產生了IgG抗體,病毒入侵很快會被消滅。

為什麼有人會“復陽”後症狀加重?胡洋醫生認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治療暫無特效抗病毒治療藥物,患者痊癒靠自身免疫力清除病原體。很有可能是病毒感染之後免疫力低下,再次感染了其他病原體,這在流感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患者中是常見的,所以“復陽”有可能,但未必會再次發生新冠肺炎。

抗體產生有時間差,粘膜中病毒或會持續存在

“之所以會如此,要了解一下病毒在體內被清除的過程”,胡洋醫生介紹,我們的免疫系統清除病毒必須要產生抗體,只有在抗體充足且大幅度超過病毒數量時,才能把病毒完全消滅清除出體外,抗體分5類:包括IgM、IgG、IgA、IgE、IgD。IgM、IgG是血液中負責清除病毒的主要抗體,IgA則負責各種粘膜表面的清除工作。

病毒首次感染人體後,由於免疫細胞從來沒見過病毒,無法馬上產生相應抗體,經過接觸、吞噬、識別、分析後,才產生“應急抗體”IgM抗體,隨之是“記憶抗體” IgG抗體,倘若病毒再入侵IgG會立即發動攻擊。因此,感染後短期內不會再感染病毒。

新冠肺炎 | 治癒患者為何會“陰”變“陽”?

不過,IgM、IgG和在粘膜起作用的IgA不是同步產生和起效的,IgM最先產生,二者會有時間差。也就是說,當人體產生應急抗體把血液中的病毒清除後,氣管粘膜中的IgA還沒有足夠的數量來消滅粘膜中的病毒,這就導致粘膜中的病毒會持續存在一段時間,存在時間的長短與和個體有關。

治癒患者“復陽”後,還有傳染性嗎?

“復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早在2月2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通過監測發現,“復陽”患者沒有再發生傳染別人的現象,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再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時又轉為陰性。後續會組織專家繼續進行研究,同時加強對這部分病例的連續監測。

3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有不少病人出院後核酸檢測陽性,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從病原學角度來看,治癒的病人已經產生抗體,對新冠病毒有很強的殺滅作用。

對大多“復陽”病人來說,重複感染的機會很少,除非有極個別沒痊癒的,可能會感染。密切接觸者從目前看來,還沒有發現會被感染的情況。香港專家跟蹤10多例“復陽”病人,並在P3實驗室培養病毒,但沒有培養出活病毒。這說明,核酸檢測可能就是病毒的核酸片段。接下來,對“復陽”病人還要繼續觀察。

3月22日,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塗遠超公開示,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對“復陽”患者監測情況及專家初步研究來看,目前暫未發現“復陽”患者傳染人的現象。

目前,武漢市已指定金銀潭醫院、市肺科醫院作為“復陽”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並要求疾控部門對“復陽”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追蹤調查,有關科研機構對“復陽”患者的樣本進行病毒培養或病毒載量檢測,進一步明確“復陽”患者傳染性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規定:患者出院後,建議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佩戴口罩,在出院後第2周和第4周到醫院隨訪、複診。

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

胡洋醫生表示,目前各地對“復陽”病人都會要求進一步觀察,若其自身或所接觸的人沒有感染症狀出現,不必過度緊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