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店、暫時歇業……臨沂中小實體書店遇“生存大考”

 疫情尚未結束的臨沂,開業的書店並不多。已經開業的書店裡,客流量也不復往昔。儘管如此,仍有一批書店堅持營業。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不少書店人開始重新思考書店的生存之道。線上活動、直播帶貨、登陸外賣平臺等嘗試,成了書店營業者的自救手段。

  近日,記者走訪我市多家中小型實體書店發現,籠罩在其頭頂的陰霾仍未散去,生存還是毀滅,成了中小實體書店營業者思考的問題。

撤店、暫時歇業……臨沂中小實體書店遇“生存大考”

3月31日,撤店前,臨沂荒島書店堅持正常營業

  撤店者

  臨沂荒島書店: 別擔心,還會再相逢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在荒島等你。”2018年12月8日,一間名為“荒島”的書店在臨沂落地。與此同時,茶飲文化品牌——傾語曉茶伴著荒島書店一起落戶臨沂。期望為這座城市帶來涵括人文閱讀、講座沙龍、藝術展覽、文創生活、飲品美物的人文風景。

  2020年3月4日,臨沂荒島書店微信公眾號刊文——《3月底,我們就要和臨沂說再見了》。因為種種原因,原定於3月底撤店的臨沂荒島書店,將撤店日期延長至4月底。

  3月31日,記者來到臨沂荒島書店。進門處的書桌上,擺放著“今日已消毒”的提示。進門處左側的牆上向每一位來此的讀者介紹荒島書店的歷史和人文底蘊。

  “臨沂荒島書店是荒島書店走出青島,向外拓店的第一次嘗試。之所以選擇臨沂,是因為書店負責人曾在臨沂求學,對這座具有沂蒙精神的城市有著特殊的感情。”臨沂荒島書店店長傅昇鐸說。

  店內,書架上的圖書根據荒島榜單、豆瓣高分、猜你喜歡、新書上架等分類展示在讀者面前。

  如果沒有疫情的衝擊,臨沂荒島書店在春節期間會推出一系列的優惠促銷活動,在經營方面有所突破和改善。疫情閉店期間,臨沂荒島書店嘗試了線上商城銷售圖書,做過幾場直播活動。

  2月底復工後,客流量較疫情之前銳減。為了刺激消費,店內進行了額度較大的促銷活動。“圖書行業的利潤本來就不高,打折促銷後幾乎沒有利潤。”傅昇鐸說,疫情衝擊下的虧損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撤店是最後做出的艱難選擇。

  撤店前,臨沂荒島書店對店內藝術品和近6000冊圖書進行了打折處理。不管是不是會員,荒島書店全線藝術品全部7折出售;會員享受圖書飲品65折,非會員享受圖書飲品8折優惠。同時,會員所享折扣與網店同享。

  “處理不完的圖書再帶回青島。”傅昇鐸說。臨沂荒島書店在與讀者的告別信中寫道: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地學會重逢又離別。相信未來無論以何種形式見面,荒島都會再次與你擁抱。

  歇業者

  老瓦書店: 計劃世界讀書日前復工

  如果說新華書店等大空間書店打造的是“城市書房”,那麼,老瓦書店更像是城市裡隱而不露的“藏書人”,為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了一個“沙龍客廳”。不論從裝潢還是店內氛圍,開在萬閱城、毗鄰圖書館的老瓦書店首先在吸引眼球上下足了功夫。疫情暴發以前,老瓦書店吸引了眾多的顧客流連。

  疫情發生以後,老瓦書店的現狀如何?4月1日,記者來到老瓦書店,發現其依然處於歇業狀態。樊登讀書·臨沂城市客廳推廣大使孫曉告訴記者,按照正常的春節假期,1月28日(正月初四),老瓦書店就要恢復正常營業,但由於防控疫情需要和人手不足、成本等原因,書店開門時間一再調整,一直到現在都沒恢復營業。“書店是5年前世界讀書日的時候建立並營業的,再過20多天就是讀書日了,書店會在那天之前復工。”孫曉說。

  “開一個書店,是很多人的夢想。”談起老瓦書店,孫曉說,書店的創辦人曾去過很多城市的書店,青島的不是書店、廣州的方所書店、北京的單向街書店......這些書店儼然成為代表各自城市的文化地標,散發著濃濃的文藝氣息,在浮躁的塵世裡彰顯著一個城市獨特的人文魅力。為了實現年輕時的夢想,創辦人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逆潮流而上,投入大量的資金打造了臨沂首家獨立書店——老瓦書店。“在我們老闆看來,總有一些真正愛書的人,更願意享受手捧書香的樂趣。而老瓦書店的出現,讓臨沂愛書人有了一個能靜下心來讀書的場地,而且還是一處放鬆心情的休閒場所。”孫曉說。

  “像咖啡館,卻是書店;像是書店,卻是友人抱膝長談的地方。”孫曉告訴記者,不同於傳統的營業模式,老瓦書店沒有將書店的營收來源侷限於圖書售賣,咖啡、簡餐也佔據了店面的一大部分。孫曉說,老瓦書店的藏書目前已經超過兩萬冊,每一本都是精挑細選,“書店最重要的在於選書,我們希望通過每本書讓讀者感受到書店的溫度。”

  面對期待著書店早日復工的資深粉絲們,孫曉透露,書店復工指日可待,而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復工後,書店會把重心往咖啡、簡餐上發展,在一些線上平臺上開展外賣業務。在線下,書店也會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情況下,舉辦讀書沙龍等活動。

  營業者

  未來書店: 開源節流渡過難關

  1999年,未來書店郯城總店開業,這是郯城第一家綜合性書店。總經理王彥生介紹,未來書店與其他書店有相同之處,也有不一樣的精彩。相同的是,書店保持了一貫的複合性、便利性、公益性和多樣性,倡導“零門檻閱讀、便利式生活”,而不同在於,經多年的摸索,書店逐漸被打造成集閱讀、學習、文創、體驗、展覽、辦公於一體的社區文化生活空間。

  王彥生告訴記者,從1999年第一家未來書店在郯城縣御道橋小商場開業迄今,未來書店快速發展,先後在郯城縣增設3家門店,臨沂開設2家門店。21年來,未來書店開疆拓土,融入了大街小巷,融進了市民生活。

  疫情發生以來,和我市大部分三產服務業一樣,未來書店也在尋求通過線上經營的方式來挽回損失。“自過年後至2月底,書店一直關門歇業。為了減少損失,滿足受眾的需求,未來書店郯城總店創新購書方式,開通了微信預約購書服務。許多老顧客給我們打電話,這段時間孩子停課在家,急需各種書籍、文具,為迎合大家的需求,我們儘量做到零接觸,將大家線上購買的書籍送到物業門崗,他們自己去取。”王彥生說。

  3月1日,未來書店6家門店同時恢復開業。“恢復開業後,書店經營狀況很不理想,營業額下降了八九成。”王彥生說,書店要兼顧房租、人工、水電等成本,壓力很大。

  王彥生告訴記者,自各行業復工後,書店線上訂單也在逐漸減少,“在疫情的影響下,大多數書店都在主動探求發展新路,加強數字內容建設,創新線上服務方式,比如直播帶貨、線上課程等。但我們書店的顧客群體大多數年齡層在25歲以下,學生居多,他們主要以學習為主,沒有時間整天拿著手機看直播,所以這條路不適合我們。”

  王彥生說,未來,書店會把重點放在內部管理上。“主要就是完善一些細節,包括調整產品結構等。”王彥生坦言,疫情之下,想要渡過難關,只能開源節流。

  臨報融媒記者 褚菲菲 郇恆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