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明在望謨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時強調: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內容摘要:

中國黔西南訊 (特約記者 潘永旭) 4月1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鳴明在望謨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時強調,各地區要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發展好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鄧家富,省人大常委會選聯委副主任委員韓佐芝,州政府副州長劉興吉,州政協副主席、望謨縣委書記李建勳,州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徐芝樺陪同調研。

在郊納鎮八步茶產業基地,陳鳴明一行聽取茶產業項目實施情況介紹。該鎮多方爭取極貧鄉鎮子基金6000萬元,用於茶產業項目建設,目前已流轉1.2萬畝土地培植新茶園,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參與八步茶產業種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17個。2017年至今,八步茶產業項目覆蓋3412戶138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07戶9380人,種植點共224個,採取土地入股、貧困戶分紅,組織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到茶園務工,培訓農戶掌握種茶技術,增強貧困戶參與產業扶貧的信心,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目前,八步茶產業項目已發放2018、2019年土地入股保底分紅資金775.8萬元,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積極主動配合流轉土地的農戶到茶園基地務工,累計發放種植管理勞務費共1281.5萬元。落實極貧鄉鎮子基金投資性收益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分紅,2019年共發放100萬元,有效增加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

在蟠桃街道高車居住區、蟠桃社區新市民人大代表聯絡站調研時,陳鳴明詳細瞭解新市民家庭生產生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子女入學、就業等有關情況,他要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解決事關切身利益的就業、就醫、子女入學等問題,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讓新市民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人大代表聯絡站建成後,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暢通各級人大代表與選民溝通的渠道,化解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點、熱點,回應民生關切。

在望謨縣裡發然芒果基地、省熱作所望謨科技示範園調研並聽取望謨縣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後,陳鳴明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要發揮望謨縣“天然溫室”的氣候優勢,以發展亞熱帶低熱河谷優質水果為抓手,按照省委提出的產業革命“八要素”,做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產業革命向縱深推進。要處理好掛牌督戰“督”和“戰”的關係,做到以“督”促“戰”、完善聯合督戰機制,切實通過督戰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抓住4、5、6月三個月“窗口期”,結合國家脫貧攻堅考核反饋問題整改,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多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堅持標準,全面補齊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短板,解決的辦法、成效要經群眾簽字認可,張貼上牆,接受監督。要全力解決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兩個當前農業發展的重點問題,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帶來的機遇,把農村產業革命規模種植養殖的優質農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完善農產品保底價格收購、農業政策性保險等措施,確保貧困戶增收脫貧。

陳鳴明強調,調整產業結構要深入細緻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千方百計保障農民務工就業,確保每個貧困勞動力都能就業,全面落實對特殊困難人口的兜底保障政策,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應助盡助。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完善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防止返貧和新的貧困發生。

陳鳴明強調,要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衝鋒在前,用堅強的黨性確保脫貧攻堅質量,各級各部門要團結一致、密切配合、共擔責任,合力攻堅克難、奪取全勝。要大力發揚抓具體抓深入的作風,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更嚴更實更細更緊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