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雄安3年了④】封昌紅:雄安,我們一直都在



長城新媒體記者趙嬌瑩 馬寧

  2017年6月28日,是封昌紅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日子。這一天,她從深圳來到了雄安新區。

  “雄安出現在世人面前,那是一張白紙,誰能畫出最美的圖畫?”作為設計師的封昌紅第一反應就是:“要在未來之城,讓世界看到影響世界的中國設計”。

  所以,她來了,留下了,義無反顧。

【我來雄安3年了④】封昌紅:雄安,我們一直都在

封昌紅講述在雄安的故事。長城新媒體記者 馬寧 攝


  我來雄安了

  “我這一生都不會再經歷剛來雄安的那個狀態了。”眼前的封昌紅,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主任,身著酒紅色西裝,妝容精緻,哪怕當天凌晨三點才休息,依然神采奕奕。

  到雄安之前,她是深圳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在近30年的打拼中,帶領團隊開創了行業數個第一,推動深圳工業設計走向了世界。

  從事業風生水起的深圳到從未踏足過的雄安,於旁人而言可能是很艱難的選擇,但封昌紅作出決定只用了一分鐘,儘管當時雄安的工業設計幾乎為零。

【我來雄安3年了④】封昌紅:雄安,我們一直都在

雄安工業設計研究院辦公區內,掛有“我與雄安的故事”系列明信片。長城新媒體記者 馬寧 攝

  “來雄安是我人生的一次歸零,我覺得是在天命之年回到原點。”封昌紅對未來之城充滿期待:“在深圳積累的資源和經驗,能夠在雄安實現很有力量的迸發,呈現出夢想的效果。”

  但現實迎面澆了她一盆冷水。

  剛來雄安那一年,脫離優越的生活環境成為一名“顛沛流離”的“雄漂”,她幾乎住遍了三縣的酒店,行李永遠在車上,有時候拖著疲憊的身軀進了酒店就想大哭一場。這種生活也一度讓她很糾結:“為什麼來到未來之城,見到的是這樣的小縣城、這樣的生活狀態?”

  但天性樂觀的她在這種不同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也獲得了很多啟迪和歷練,就連在夏天喝咖啡時要注意趕蒼蠅的小事都讓她感受深刻:“想擁有喝咖啡的愜意瞬間,就要像趕蒼蠅一樣驅趕現在的困難。”

  雄安,我們都在

  在雄安為未來奮鬥,從不缺少同行者,儘管道路漫長而又充滿荊棘。

  封昌紅在《我來雄安了》這首歌的歌詞中寫道:“荷花澱裡那抹夕陽/奧威路上不眠的燈火/站在未來之城/甜蜜的等待/雄安,我們都在……”

  “加班到兩三點推開門,發現大家都在加班,燈火輝煌,真的是未來之城的模樣。”這是她身處其間的真實體會:“大家都在就是一種強大的信心和支持力量,再艱難,你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就是雄安賦予的無窮力量。”

  有了歸屬感,工作起來也就得心應手。

【我來雄安3年了④】封昌紅:雄安,我們一直都在

封昌紅在第二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活動現場演講。

  “到這邊之後我提出了工業設計發展的四個路徑,從啟蒙到喚醒,從點亮到賦能。”封昌紅說,到雄安第一年是啟蒙年,她跑遍了全省,舉辦了百餘場的大講堂、400多場對接會,千餘家企業採用了工業設計,這個成績讓她直言“很欣慰”。

  星光不問趕路人。她和團隊承辦的兩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以雄安為窗口,匯聚了世界的工業設計資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金蘆葦”國際工業設計創新大賽獎極大激發起懷揣夢想的設計者的創業熱情;河北雄安國際工業設計生態城吸引了國際頂級的設計機構和設計大師工作室等高端資源,構建大設計高端產業鏈;雄安城市建設精品館閃耀出未來世界設計之都的光芒……在雄安的三年,她一步步向著夢想進發。

  “信心比黃金還珍貴。”封昌紅雙手握拳,“我相信只要我們都在,雄安一定會呈現出最美的畫卷。”

  到雄安看世界

【我來雄安3年了④】封昌紅:雄安,我們一直都在

雄安工業設計研究院牆上,醒目的“到世界看雄安”標語。長城新媒體記者 馬寧 攝

  走進雄安工業設計研究院,迎面可見牆上“到雄安看世界”的標語,不僅讓世界看到雄安設計,也要讓雄安看見世界,這是封昌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

  她說,第一屆工業設計周舉辦時,很多本地老人認為這些科技產品“十分新奇”,帶著孫輩排長隊來參觀。這讓她深受震撼:“當你呈現出的場景,真正能改變當地人的思維方式時,這份成就感讓一切變得值得。”

  她同時意識到,孩子才是雄安的未來。自那以後,她開始組織當地小學生參與到設計中來,每個月舉辦青少年設計工作營,給孩子啟迪、引領和方向,“設計從娃娃抓起。”

  “這是我們來雄安的使命。”封昌紅手裡舉著孩子設計的綠色、智能的座椅,笑得格外開心。

【我來雄安3年了④】封昌紅:雄安,我們一直都在

封昌紅介紹青少年設計工作營的內容。長城新媒體記者 馬寧 攝

  “行業每天都要向前推進,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堅持到底,直到最後勝利。”封昌紅語速加快,鬥志昂揚,“今年我還有四個坎兒需要過,要在疫情壓力下做好設計周的作品徵集,一炮打紅“金蘆葦”工業設計獎;要做好雄安綠色建築展示中心的設計工作;要推出智能路燈等一系列城市傢俱,讓城市更有溫度;還要通過各種活動,將雄安打造成吸引世界工業設計的吸鐵石,真正讓設計為未來之城賦能。”

  “今天實現了小目標,明天可能又要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在雄安,封昌紅就是咬著牙堅持再堅持,她一直相信,邁過眼前的坎兒,就會迎來柳暗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