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瑰寶《爨龍顏碑》之野蠻氣神鬼莫測

《爨龍顏碑》全稱《宋故龍驤將軍護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此碑刻於南朝宋代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碑文由爨道慶撰寫。此碑出土時間不詳,元、明時已有著錄,並有拓本流傳。現存於雲南陸良縣彩色沙林西面3千米的薛官堡鬥閣寺內。該碑高3.38米。上碑寬1.35米,下端寬1.46米。額上部浮雕青龍、白虎和朱雀,其下有一穿洞,6洞直徑為0.17米。洞左右各有日紋和月紋,日中刻駿鳥(三足烏),月中刻蟾蜍,直徑各0.16米。[1]

該碑兩面刻字。碑陽24行,行45字,該碑除了記墓主的身份信息之外,還記了爨氏的由來、家族世系、爨姓家族從河南入滇的過程以墓主的生平政績等[2]。碑陰文字3列,上列15行,中列17行,下列16行,行3至10字不等,刻立碑的同僚、掾屬官職、姓名。碑末有清阮元、邱均恩、楊佩三人題跋。碑兩面共1000餘字。該碑字為楷書體,但仍有隸書筆意。筆多呈方稜,轉折遒勁;時作細畫,又透出雅逸之氣。結體以方正為主,但仍求變化。整個碑書呈渾厚、雄健

南疆瑰寶《爨龍顏碑》之野蠻氣神鬼莫測


南疆瑰寶《爨龍顏碑》之野蠻氣神鬼莫測


南疆瑰寶《爨龍顏碑》之野蠻氣神鬼莫測

風貌。

《爨龍顏碑》的書法藝術,由於阮元的首肯和推崇,在晚清書法界引起極大的震動。《爨龍顏碑》書法雄強茂美,參差有致,筆力遒勁,氣勢宏偉,就像刀斧擊鑿而成。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把《爨龍顏碑》列為“神品第一”,康氏形容大爨風格時說“若軒轅古聖,端冕垂裳”,此乃康有為對龍顏碑書法藝術的確評。由此可知,《爨龍顏碑》亦是研究中國書法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爨龍顏碑》除在書法和文學方面的成就外,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的研究價值。第一,它是雲南少數民族形成的實物見證。說明爨氏當時的顯赫地位。第二,它是中華多民族大家庭形成的實物見證。說明爨氏的家世。第三,它是雲南地方政權和中央政權關係的實物見證。第四,它是雲南地方文化形成的實物見證。爨氏從中原來到雲南把漢文化在雲南這塊土地上進行廣泛的傳播,同時也吸取了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成分,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由多種文化元素高度融合而成的共同體——爨文化。原文化與雲南地域環境的長期融和,產生了《爨龍顏碑》這樣的書法豐碑,當在情理之中。

《爨龍顏碑》與東晉《爨寶子碑》合稱“二爨”。因其碑體較大,字數較多,故又稱“大爨”。二碑於1961年均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