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兩段婚姻生活——蹉跎再嫁遇渣男,巧使妙計脫樊籬

李清照的兩段婚姻生活——蹉跎再嫁遇渣男,巧使妙計脫樊籬

宋代女詞人丈夫趙明誠去世後,留給李清照的,除了綿綿無絕期的無盡回憶,還有南下逃難時拼盡全力保存下的十五車金石古籍。為了將這些物品在戰亂中從青州運往南方,夫妻倆一路上提心吊膽,時刻要擔心兵匪水火的侵擾,受盡了苦楚磨難。如今趙明誠撒手人寰,面對這些凝結了夫妻二人半生心血的珍貴藏品,李清照百感交集。。。。。。。。。。。。。。。。。。。。。。。。

雖然物是人非,可生活還得繼續下去,且此時國勢日衰,形勢緊急,容不得李清照顧影自憐,傷春悲秋。已是孤身一人的她,自然不便攜帶這些藏品繼續行路。此時趙明誠的妹夫李擢,已隨部分皇室成員逃難到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帶——作者注),於是她將這十五車藏品中的絕大部分寄存到李擢那裡。然而,殘酷的命運很快再次給了她當頭一棒,洪州不久即被金兵攻陷,藏品在戰火中全部化為灰燼。

李清照的兩段婚姻生活——蹉跎再嫁遇渣男,巧使妙計脫樊籬

屢受打擊的李清照此時已是萬念俱灰,她先是投奔弟弟李迒,後又在浙東一帶輾轉流離,居無定所。公元1131年三月,李清照帶著隨身的最後一點珍藏品,輾轉流離來到紹興,在當地租了一戶鍾姓人家的房屋居住,算是暫時安頓下來,此時距趙明誠離世已有兩年。。。。

不幸的是,這最後僅存的一點珍藏,很快也被賊人盜走,夫妻二人前半生辛苦積累的文化財富,至此全部付之東流。夫君離世帶來的無盡傷痛,文物珍品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李清照的心頭,使她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

李清照的兩段婚姻生活——蹉跎再嫁遇渣男,巧使妙計脫樊籬

公元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在她最孤苦無依的時候,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出現在了她的生活中。張汝舟是浙江本地人,早年曾為軍中小吏,北宋徽宗崇寧二年進士。在結識李清照時,他已官居右承務郎、監諸軍審計司官吏。此時的李清照,已是飽嘗了人間的苦難,年近半百的她希望從此有所依靠,能夠過上較為安穩的生活。在對張汝舟為人並無多少了解的情況下,她便匆匆與其結為夫妻。。。。。

婚後不久,李清照發現自己上了張汝舟的當。張汝舟雖是進士出身,卻並無學識涵養。最關鍵的是,他與李清照成婚,絕非傾慕她的才情,而是覬覦她所蒐集的金石文物。婚後,當他發現李清照手中已無文物珍藏可圖時,立時大失所望,惱羞成怒,甚至對她進行謾罵羞辱。。。。

李清照的兩段婚姻生活——蹉跎再嫁遇渣男,巧使妙計脫樊籬

張汝舟的小人嘴臉和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這時,她發現張汝舟不僅是個勢利小人,而且還膽大包天,欺瞞朝廷,在他之前的為官生涯中,居然曾經有過“妄增舉數入官”的違法行為。宋朝官員晉升制度規定,官員如想晉升品級,需通過規定次數的考試。而張汝舟為儘早升官,竟敢虛報考試次數,這可是欺君之罪。李清照於是向官府告發了張汝舟,並堅決提出離婚。。。。。

這場官司一時鬧得沸沸揚揚,最後經查屬實,張汝舟被革職,流放至在當時屬於偏遠地區的廣西柳州,李清照也被獲准離婚。但在封建社會夫為妻綱的倫理道德背景下,婦女的地位十分低下。宋朝法律規定,妻子告發丈夫,即使丈夫確實有罪,妻子也要被判處三年徒刑。多虧趙明誠表弟翰林學士綦崇禮的大力幫助,李清照被關押九日後即獲釋,結束了這段不堪的婚姻。。。。。

李清照的兩段婚姻生活——蹉跎再嫁遇渣男,巧使妙計脫樊籬

雖然經歷了一場再嫁渣男、離異後又短暫入獄的災難,但李清照並未因此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在她後期的詩詞作品中,對國家興亡的關注躍然紙上,如《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詩中的“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表達了對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充滿了掛念故國的情懷;《題八詠樓》詩中的“江山留與後人愁”,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堪稱千古絕唱。。。

公元1143年,李清照終於將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完畢。十二年後,這位才華橫溢的千古第一才女,懷著對故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