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虜皇帝朱祁鎮:未成年時恨于謙,成熟之後謙已死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石灰吟》,是于謙的人生寫照。他無論為人,還是為官,都來得乾淨,走得徹底。這是一個好人,但是,好人一般都沒有好下場。

明英宗也是一個好人,無論是君子,還是小人,他們說的話,他都容易相信。他做人非常天真。天真的人,做皇帝,根本不是一件好事。他用五十萬大明精銳,換來了自己的人生成長。很多人說,他為什麼不去死?這樣的皇帝,讓大明蒙羞,讓自己丟人,要是一個正常的成年人,都會選擇自殺。但是,土木堡之變發生時,明英宗朱祁鎮還只是一個14歲的孩子。

英宗的一生並不算光彩,他寵信過奸邪小人,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要說他是好皇帝,真是連鬼都不信。但他是一個好人。他幾乎相信了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王振到徐有貞、再到石亨、李賢,無論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能夠和善待人,鎮定自若,搶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顏帖木爾、阮浪,最後都成為了他的朋友。

朱祁鎮這個好人,殺死於謙這個好人時,他也只有22歲。

從14歲到22歲,這8年間,朱祁鎮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恨于謙。

正是因為有了這8年的恨,朱祁鎮殺于謙時,才那麼幹脆。


俘虜皇帝朱祁鎮:未成年時恨于謙,成熟之後謙已死

朕竟然是大明朝第一個被俘虜的天子,可笑啊,朕不想死

一、于謙絕對是一代賢臣,而且是忠臣,只是他忠的對象,不是皇帝,而是大明

在古代,忠臣很多,但是,忠臣不代表就是賢臣,崇禎帝朱由檢就是被一幫忠臣給坑了。賢臣也有很多,但是賢臣不代表就是忠臣,李斯這個人很能幹,但是間接害死了蒙恬與扶蘇,葬送了大秦。

既賢又忠的人,非常少,但是,于謙是其中一個。

于謙,生在大明,彷彿就是為了救明英宗的。明英宗惹下的大亂子,要靠于謙給他擦屁股。只是,明英宗這個當時還不成熟的小屁孩來說,給他擦屁股的于謙,真噁心。噁心到,想殺他。這就是于謙的悲哀。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

于謙的悲哀,在於,他只是忠於大明王朝,而不是忠於一帝一君。他心裡裝的是大明,是天下,是百姓。而明英宗心中裝的是他自己,誰對不起他,他就要誰死。

二、朱祁鎮想人生開掛時,于謙埋汰了他,他很生氣

當初朱祁鎮這個只有14歲的皇帝,要學習自己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興兵討伐瓦剌,成就一番大事業。這說明,他也是想有作為的。只是他把打仗看得過於簡單,因為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

他總以為朱元璋、朱棣、朱瞻基這些朱家的先輩,打勝仗都像給開了掛似的。他就以為,打敗北邊的那些人,很容易,很簡單。只是他從來沒想過,朱元璋、朱棣、朱瞻基都在刀口上舔過血,他們都親自上過戰場,他們也從來不認為戰爭是兒戲。

但是,在朱祁鎮眼中,打仗如同過家家。大明50萬精銳壓上去,就是每人唾一口唾沫,也能淹死瓦剌人。他從來沒有想過,他會成為大明王朝唯一的俘虜皇帝。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於是,這50萬大明精銳,為了使明英宗成為一個真正的皇帝,他們全都死了。朱祁鎮在被俘的那一刻才明白,他的人生沒有因為50萬大軍而開掛,反而讓50萬大軍掛了。

對於戰爭,于謙看得非常清楚,他了解也先。因此他極力勸諫,但是,他越是勸,朱祁鎮就越生氣。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謙與尚書鄺野極諫,不聽。野從治兵,留謙理部事。

“好你個于謙,朕不是去送命,而是要建立千秋偉業。你這是安的什麼心?”朱祁鎮對不明事理的于謙很生氣。

但是,事實證明,朱祁鎮確實是送命皇帝,只是他送的不是自己的命,而是送的50萬大軍的命。如果不是于謙這位救世丞相,大明的命也會被他送掉。

總之,朱祁鎮率領大軍出征時,他心裡有氣,在生氣于謙的氣。

三、在明英宗眼中,于謙背叛了他,于謙是叛臣

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抓捕後,他從一個九五之尊,成為了階下之囚,堪稱受到了奇恥大辱。這隻能說明明英宗當時政治上不成熟,他在政治上還是一個孩子。

經過了這番奇特的經歷,他漸漸成熟了,沉穩了。犧牲了50萬大軍,他終於成長了。他渴望他的大臣們,趕快將他救出火坑。這個時候的他,對於瓦剌來說,還有用。他多少還有價值。

俘虜了皇帝,瓦剌太師也先又憂又喜,喜的是連明朝皇帝都抓住了,憂的是不知道該殺該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顏帖木兒提議,覺得明朝的皇帝奇貨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財物。也先覺得這個提議好,便留了皇帝一命。

但是,他沒有等來好消息,反而等來了他昔日的大臣們集體背叛了他,他們擁立了新的皇帝。他被稱為了太上皇。而提議擁立新皇的,恰恰是于謙。

初,大臣憂國無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王驚謝至再。謙揚言曰:"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王乃受命。

俘虜皇帝朱祁鎮:未成年時恨于謙,成熟之後謙已死

小鎮子,你太不成熟了,你這樣的人,怎麼可以當皇帝

從得知自己被成為太上皇的那一刻起,朱祁鎮恨上了于謙。

當初朱祁鎮當上俘虜時,還痛恨自己沒有聽於謙的話。現在的他,卻釋然了,于謙這個人,果然是個偽君子。他當初勸朕就不是安的好心。那時的朕還比較小,政治上不成熟。他越是勸,朕越是不聽。結果,他得逞了。他早就知道朕御駕親征,不會有好結果。他盼的就是這個。這下好了,他的美夢成真了。他成為了從龍臣子,成為了大明最有權力的臣子。于謙,朕記住你了。

三、南宮的屈辱,明英宗必須發洩出來,因為他認為于謙是奸臣

明英宗在瓦剌時,他還能多多少少過上體面的生活,甚至和瓦剌可汗的弟弟結為兄弟,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但是,他回到皇宮後,他可以說是生不如死。自己的敵人尚能給自己正常生活的禮遇,可是,自己的親弟弟,竟然如此對待自己。

七年裡,景泰帝不但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通過小洞遞入。有時候,吃穿不足,導致太上皇的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為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

俘虜皇帝朱祁鎮:未成年時恨于謙,成熟之後謙已死

小鎮子,你是一個好人,但是,好人為什麼要殺好人

朱祁鎮在想,自己的親弟弟他為什麼會這樣?肯定是有奸臣挑唆。而這個奸臣肯定是于謙。于謙有擁立之功,他最不希望朕重新登上皇位。

在明英宗朱祁鎮眼中,于謙成為了大大的奸臣。

在消息閉塞的情況下,他只能靠自己的假想,這個假想似乎合情合理,于謙是奸臣,不容置疑。

四、明英宗復辟,必須從於謙手中奪回兵權

一個皇帝登上皇位之後,他最希望得到的權力,首先是兵權。如果兵權不在自己手中掌握,等於是案板上的魚肉。一個平常的皇帝尚且如此,更何況一個復辟的皇帝。

明英宗復辟之後,他迫切需要得到兵權,而兵權在誰手中呢?于謙,又是于謙。

俘虜皇帝朱祁鎮:未成年時恨于謙,成熟之後謙已死

于謙,你這個不知好歹的東西,快把屬於朕的權力還給朕。

在明英宗眼中,于謙既然能夠擁立他的弟弟,自然也有能力把他重新拉下來。因此,他必須死。

丙戌改元天順,丁亥棄謙市,籍其家,家戍邊。

這時的朱祁鎮只有22歲,他比14歲時還要血氣方剛,更何況他關了8年。這8年的怨氣,他需要發洩出來。不殺于謙,他心裡的氣,咽不下去。雖然他于謙有過猶豫,但是,只在大腦裡停留了10秒鐘。

英宗尚猶豫曰:"于謙實有功。"有貞進曰:"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帝意遂決。

五、明英宗長大了,成熟了,後悔了,于謙,你在哪裡

朱祁鎮再年輕,也有長大的那一天。

曾經擁立他當皇帝的石亨、張輒、許彬、徐有貞、太監曹吉祥,倚仗自己是從龍功臣,在他面前越來越飛揚跋扈,甚至不把朱祁鎮放在眼裡。

可惜的是,現在朱祁鎮不再是那個少不更事的好人,他現在是一個成熟的皇帝。

他也越來越清楚,于謙,是一個真正的忠臣、賢臣,他後悔殺了于謙。

謙既死,而亨黨陳汝言代為兵部尚書。未一年敗,贓累鉅萬。帝召大臣入視,愀然曰:"于謙被遇景泰朝,死無餘資。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對。俄有邊警,帝憂形於色。恭順侯吳瑾侍,進曰:"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帝為默然。

現在的他,確實成熟了。誰對他的權力構成威脅,他就殺誰,就像當年殺于謙時,絲毫不手軟。

是年,有貞為亨所中,戍金齒。又數年,亨亦下獄死,吉祥謀反族誅,謙事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