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農業”助力“鄉村振興”新進展

4月1日,《全國大學生村官"中醫農業"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平臺》籌備委員會第一次(網絡視頻)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網,北京農學院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中國農民大學共同舉辦。會上,專家指出:《全國大學生村官"中醫農業"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平臺》將以團中央鄉村振興青年服務站和北京農學院"農事通″為基礎,整合資源,全方位開展"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工作,為"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專家強調:該平臺工作內容包括: 1,一個實施(行動)方案,2,一部科普宣傳紀錄片,3,編一本《“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100例實用手冊》,4,一份項目申請書,5,建幾個示範基地,6,開展培訓工作培養一大批專業人才,等。 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國際中醫農業聯盟首席科學家章力建博士,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原黨委書記、中國農民大學黨委書記張保明研究員,北京農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黨總支書記韓寶平教授,中國鄉村振興智庫秘書長 劉世富,中國青年報社中青鄉村發展中心總監 胡建黨,

中國青年報社中青鄉村發展中心專員習明斌等專家出席了(網絡視頻)會議。 專家指出: "中醫農業”就是將中醫原理技術方法應用於農業領域,用中草藥生產“兩藥”(農藥和獸藥)保護動植物生長,利用中草藥加上天然營養元素的組合搭配生產“兩料”(肥料和飼料)促進動植物生長,利用藥用植物與其他生物群落之間的相生相剋機理調理動植物生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化學飼料添加劑以及各種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有利於動植物健康生長、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中醫農業”不僅能提高產品的質量,還能增加產品的功能,在食藥同源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食品開發和應用方面將產生巨大的應用價值,有利於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人才工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金、技術等要素要向農村傾斜,人才更要向農村傾斜。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推動城鄉人才的逆向流動,就是要向農村輸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人才,幫助農民群眾理清思路、加快發展,引導農民群眾崇尚科學、弘揚新風,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全國大學生村官"中醫農業"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平臺》的建立將為"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