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西進,大學城再次迎來時代風口

重慶西進,大學城再次迎來時代風口


重慶向西的呼聲越來越高!

成渝一體化、高新區、科學城、西部槽谷、西部陸海新通道……每個名詞的背後,都是西進的號角。

事實上,重慶向西並非這些年的心血來潮或者媒體熱炒的概念,而是一場早已佈局並且一以貫之的長期戰略。

早在17年前,重慶西進的衝鋒號就已經吹響。

彼時,重慶向北炙手可熱,北部新區引領城市發展方向。“八大金剛鬧金開”,氣勢如虹。

城市的另一端,一座規劃33平方公里,承載重慶向西使命的新城開始啟航。

2003年6月18日,重慶大學城正式破土動工,鑼鼓喧天之中,附近場鎮趕來的數萬群眾圍觀典禮。當天的黃曆寫著,“宜動土、修造、遷徙、入宅”。

那天之後,荒蕪之地塔吊林立,從虎溪場鎮高處向外望去,巨大的工地熱鬧繁忙。

當年大學城的建設理念是“人民給我一方土,我還人民一座城”,目標是“西部領先,全國一流”。

重慶向西的故事,就此按下開始鍵。能快則快儘量快,所有人都只爭朝夕。

2年後,重慶大學虎溪校區投入使用,大學城迎來了首批7000名學生入住。2006年,渝遂高速大學城隧道通車,孤懸西部的大學城與主城連接變得緊密。

之後數年時間,重師、川美、科技學院、重醫等高校陸續入住,到2010年,大學城師生總數已達15萬人。

隨著高校西進的還有開發商,龍湖、富力、金科、協信、卓越、旭陽、金融街……第一批拓荒者加速了大學城的城市化進程。

熙街、U城天街等商業體的豐富完善,讓這座城越來越有生活氣息。走在每條街上,撲面而來的都是青春。

對此,我的好基友王寶劍曾說過一句很騷柔的話:每次來大學城,內心就腫脹。


重慶西進,大學城再次迎來時代風口


內心腫脹的何只是王寶劍。最初嗅到大學城紅利的是購房者,一到週末,每個售房部的沙盤前都擠滿了兩眼放光的人。

歌樂山的長風從東到西,掠過一個個售房部,吹起了售樓小姐的長髮。


無數夢想在大學城發酵。

當年沒錢買房的王寶劍,在熙街盤下一個門面賣甜品。


他說,每天看著那些青春無敵美少女吃甜品就很幸福。但不幸的是,甜品店只維持了3個月就倒閉了,它根本無法撐過沒有大學生的夏天。

關門那天,王寶劍告訴我,創業維艱,甜品死於人流。


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他像極了說脫口秀的王自健。

重慶西進,大學城再次迎來時代風口

梁灘河的水清了又濁,濁了又清,漲了又落,落了又漲,像極了這個時代。

時間一往無前,17年彈指一揮間。

如今的重慶大學城,已經變成了一個交通便利、人文環境優良、生活配套完善,擁有數十萬人口的宜居新城。

當年王寶劍死於“流量”的甜品店,早已恢復了生機。


即便沒有學生的暑假,新增的常住人口和社會人口數量也能支撐那些門店基本的生意。

當重慶人早已習慣了大學城的存在時,時代又一次把它推向了更大的風口。

2019年,升級版的重慶高新區橫空出世。


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重慶高新區將以科學城規劃建設為抓手,統籌大學城、西永微電園等重要板塊資源,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打造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和創新驅動新引擎。

2020年1月1日起,重慶高新區全面獨立運轉,實施對直管園經濟社會一體化管理。這也意味著,大學城正式劃入升級版的高新區統籌規劃建設。

重慶向西的巨輪再度啟航,而這一次速度更快,動力更足。

為什麼這樣說?

首先看高新區的戰略定位:全市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水平營商環境示範區、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開放型經濟和體制創新先行區。

顯而易見的是,未來重慶的兩大高質量發展增長極,一個是向北的兩江新區,拎一個是向西的高新區。

其次看高新區的產業導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先進製造、高技術服務等主導產業,瞄準5G應用、集成電路、精準醫療、新材料、檢驗檢測等細分領域,引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金額大、帶動效應強的百億級高新技術產業。

以科學城為產業核心的高新區是“金籃子”,自然要裝“金雞蛋”。


因此它的產業目標充滿了雄心壯志——構建以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

最近,在成渝加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官媒的表述中,高新區又多了兩個“名號”:主城向西橋頭堡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陣地。

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場史詩級的重慶向西。而作為承擔戰略引擎作用的重慶高新區核心板塊,大學城的權重不言而喻。

重慶西進,大學城再次迎來時代風口

半個月前,重慶市政府同意建立科學城校地聯席會議制度。

這個制度的主要職能共有8個方面。總之就是,加強校地合作,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高標準規劃建設科學城、打造重慶高新區發展升級版。

這說明一個問題,承載了重慶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大學城,將在重慶向西過程中發揮極其重要的驅動作用。

如果說高新區是重慶向西這艘巨輪的船頭,科學城是動力引擎,那麼大學城就是智力引擎,外加創新驅動器。

一個如此重要板塊,必然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除了區域權重、產業經濟這些硬指標,大學城的軟維度也同樣誘人。

看交通配套。

軌道1號線通車以來,大學城的進出通路便捷了許多。根據《重慶市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9-2035年)》顯示,未來大學城範圍內將有8條軌道線。

另外,公路方面還規劃了大學城複線隧道、西永隧道、井口隧道等多個與東部主城相連的通路。

看商業配套。


熙街、U城天街等核心商圈,加上各個開發商為住宅小區配套開發的商業體,已經可以滿足大學城人口休閒購物需求。

看教育配套。


恐怕重慶沒有哪個區域,有大學城這樣集中的優質教育資源。除了14所大學,還有重慶一中大學城校區、南渝中學、重師附中、重師附小、人民小學、大學城沙坪壩小學、富力南開小學、樹人小學等優質中小學。

最新消息是,重慶高新區今年計劃開建7所中小學,計劃2021年9月陸續投入使用,其中有幾所就在大學城板塊內。

看住宅配套。


事實上,在經歷了第一個10年的狂飆突進,從2015年起,大學城鮮有土地供應。去年重啟土地供應,一批品牌開發商迅速搶灘。

大學城板塊重新闖入市場視野,這背後是重慶向西的城市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