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进,大学城再次迎来时代风口

重庆西进,大学城再次迎来时代风口


重庆向西的呼声越来越高!

成渝一体化、高新区、科学城、西部槽谷、西部陆海新通道……每个名词的背后,都是西进的号角。

事实上,重庆向西并非这些年的心血来潮或者媒体热炒的概念,而是一场早已布局并且一以贯之的长期战略。

早在17年前,重庆西进的冲锋号就已经吹响。

彼时,重庆向北炙手可热,北部新区引领城市发展方向。“八大金刚闹金开”,气势如虹。

城市的另一端,一座规划33平方公里,承载重庆向西使命的新城开始启航。

2003年6月18日,重庆大学城正式破土动工,锣鼓喧天之中,附近场镇赶来的数万群众围观典礼。当天的黄历写着,“宜动土、修造、迁徙、入宅”。

那天之后,荒芜之地塔吊林立,从虎溪场镇高处向外望去,巨大的工地热闹繁忙。

当年大学城的建设理念是“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目标是“西部领先,全国一流”。

重庆向西的故事,就此按下开始键。能快则快尽量快,所有人都只争朝夕。

2年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投入使用,大学城迎来了首批7000名学生入住。2006年,渝遂高速大学城隧道通车,孤悬西部的大学城与主城连接变得紧密。

之后数年时间,重师、川美、科技学院、重医等高校陆续入住,到2010年,大学城师生总数已达15万人。

随着高校西进的还有开发商,龙湖、富力、金科、协信、卓越、旭阳、金融街……第一批拓荒者加速了大学城的城市化进程。

熙街、U城天街等商业体的丰富完善,让这座城越来越有生活气息。走在每条街上,扑面而来的都是青春。

对此,我的好基友王宝剑曾说过一句很骚柔的话:每次来大学城,内心就肿胀。


重庆西进,大学城再次迎来时代风口


内心肿胀的何只是王宝剑。最初嗅到大学城红利的是购房者,一到周末,每个售房部的沙盘前都挤满了两眼放光的人。

歌乐山的长风从东到西,掠过一个个售房部,吹起了售楼小姐的长发。


无数梦想在大学城发酵。

当年没钱买房的王宝剑,在熙街盘下一个门面卖甜品。


他说,每天看着那些青春无敌美少女吃甜品就很幸福。但不幸的是,甜品店只维持了3个月就倒闭了,它根本无法撑过没有大学生的夏天。

关门那天,王宝剑告诉我,创业维艰,甜品死于人流。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他像极了说脱口秀的王自健。

重庆西进,大学城再次迎来时代风口

梁滩河的水清了又浊,浊了又清,涨了又落,落了又涨,像极了这个时代。

时间一往无前,17年弹指一挥间。

如今的重庆大学城,已经变成了一个交通便利、人文环境优良、生活配套完善,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宜居新城。

当年王宝剑死于“流量”的甜品店,早已恢复了生机。


即便没有学生的暑假,新增的常住人口和社会人口数量也能支撑那些门店基本的生意。

当重庆人早已习惯了大学城的存在时,时代又一次把它推向了更大的风口。

2019年,升级版的重庆高新区横空出世。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重庆高新区将以科学城规划建设为抓手,统筹大学城、西永微电园等重要板块资源,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

2020年1月1日起,重庆高新区全面独立运转,实施对直管园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这也意味着,大学城正式划入升级版的高新区统筹规划建设。

重庆向西的巨轮再度启航,而这一次速度更快,动力更足。

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看高新区的战略定位:全市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先行区。

显而易见的是,未来重庆的两大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一个是向北的两江新区,拎一个是向西的高新区。

其次看高新区的产业导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主导产业,瞄准5G应用、集成电路、精准医疗、新材料、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引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金额大、带动效应强的百亿级高新技术产业。

以科学城为产业核心的高新区是“金篮子”,自然要装“金鸡蛋”。


因此它的产业目标充满了雄心壮志——构建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最近,在成渝加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官媒的表述中,高新区又多了两个“名号”:主城向西桥头堡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阵地。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场史诗级的重庆向西。而作为承担战略引擎作用的重庆高新区核心板块,大学城的权重不言而喻。

重庆西进,大学城再次迎来时代风口

半个月前,重庆市政府同意建立科学城校地联席会议制度。

这个制度的主要职能共有8个方面。总之就是,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学城、打造重庆高新区发展升级版。

这说明一个问题,承载了重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大学城,将在重庆向西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驱动作用。

如果说高新区是重庆向西这艘巨轮的船头,科学城是动力引擎,那么大学城就是智力引擎,外加创新驱动器。

一个如此重要板块,必然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除了区域权重、产业经济这些硬指标,大学城的软维度也同样诱人。

看交通配套。

轨道1号线通车以来,大学城的进出通路便捷了许多。根据《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9-2035年)》显示,未来大学城范围内将有8条轨道线。

另外,公路方面还规划了大学城复线隧道、西永隧道、井口隧道等多个与东部主城相连的通路。

看商业配套。


熙街、U城天街等核心商圈,加上各个开发商为住宅小区配套开发的商业体,已经可以满足大学城人口休闲购物需求。

看教育配套。


恐怕重庆没有哪个区域,有大学城这样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除了14所大学,还有重庆一中大学城校区、南渝中学、重师附中、重师附小、人民小学、大学城沙坪坝小学、富力南开小学、树人小学等优质中小学。

最新消息是,重庆高新区今年计划开建7所中小学,计划2021年9月陆续投入使用,其中有几所就在大学城板块内。

看住宅配套。


事实上,在经历了第一个10年的狂飙突进,从2015年起,大学城鲜有土地供应。去年重启土地供应,一批品牌开发商迅速抢滩。

大学城板块重新闯入市场视野,这背后是重庆向西的城市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