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網遊事故、消費引爭議,中消協:遊戲企業及家長都應加強監管

近日,據媒體報道,河北魏縣兩名幼童因迷戀遊戲產生幻覺,竟模仿遊戲中的人物從樓頂跳下!後經搶救,保住性命。

尚法新聞(ID:zgsbfzzk)梳理發現,近年來,未成年人因模仿遊戲或者動畫片情節,遇險的事例時有發生。此外,不少未成年經遊戲引導,更是在遊戲內大量充值、消費。

為此,去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從實行網絡遊戲用戶賬號實名註冊制度;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遊戲時段、時長;規範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切實加強行業監管;探索實施適齡提示制度;積極引導家長、學校等社會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監護守護責任,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網絡遊戲消費觀念和行為習慣等六個方面提出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工作事項和具體安排。

然而,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未成年人會用父母、爺爺奶奶的賬號,或是身份證,進行遊戲,企圖逃避“未成年限制”。


未成年人模仿遊戲情節遇險事故頻發

3月22日下午,河北省魏縣兩名幼童從四樓樓頂跳了下來,據媒體報道,大的孩子叫航航(化名),今年11歲,上小學五年級,小的則為9歲妹妹。經搶救,目前兩個孩子均無生命危險。

關注 | 未成年人網遊事故、消費引爭議,中消協:遊戲企業及家長都應加強監管


事後問起他們跳樓的原因時,兩個孩子回答稱因玩遊戲產生幻覺,模仿遊戲中的人物才跳下來的。

據瞭解,航航玩的是一款名叫《和平精英》的槍戰遊戲,妹妹玩的遊戲叫《迷你世界》,就在事發的前一天,兩個孩子還偷偷地給遊戲充了值。

尚法新聞(ID:zgsbfzzk)發現,近年來,未成年人因模仿遊戲或者動畫片情節,遇險的事例時有發生。

2018年8月30日,江蘇省海門市區某小區發生一起墜樓事故,13歲少年小徐,從舅舅家四樓墜落,第二天早上被人發現時,已經沒有了氣息。

墜樓男孩的舅舅鬱先生回憶:“早上六點不到一點,物業給我打電話,他問我你家有沒有掉小孩,我跑到樓下一看,我外甥躺在地上。”

後經海門警方調查,小徐在8月30號凌晨0點47分墜樓,墜樓前一直在ipad上打吃雞遊戲。

墜樓男孩母親鬱禮花表示:“警方說這種情況,不排除無緣無故自殺,他也沒有自殺的理由。除非他遊戲玩結束以後,他的大腦還沉浸在這個遊戲,他嘗試去看看遊戲裡所說的,跳下去是不是能活過來,我兒子絕對是遊戲害死的,不會是其他原因的。”

除因沉迷遊戲造成的事故外,尚法新聞(ID:zgsbfzzk)注意到,不少未成年經遊戲引導,在遊戲內大量充值、消費的現象也很頻繁。

據媒體報道,3月30日,成都武侯區果堰村一組的劉先生前往銀行取生活費,結果發現賬戶上原本的2萬元錢,已所剩無幾。

“根本沒有用過,不可能不在了。”劉先生說,他隨後讓銀行業務員打了個賬戶清單。當銀行賬戶明細清單打印出來後,劉先生髮現,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就有很多自己不知情的消費內容,每一筆消費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並且消費頻率很密集。他又馬上翻看了自己的微信賬單,發現購買的內容為“貓和老鼠鑽石6480”。劉先生半天才反應過來:自己的兒子小波(化名)最近在玩一款名為“貓和老鼠”的遊戲。

另有家長反映,其7歲孩子在vivo應用商店下載了一款名為“熹妃Q傳”的手遊,並在2月26日至3月2日期間,以10元至2000元不等數額多次為該遊戲充值,共計7000餘元。

“我查了這是一款網絡遊戲,我很納悶7歲小孩如何通過實名系統驗證的,而且小孩不知道手機的支付密碼,錢是如何划走的?我後來向vivo客服投訴,但遲遲沒有得到答覆,對方一味地推卸責任。” 該家長說。


六方面舉措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遊

尚法新聞(ID:zgsbfzzk)注意到,早在2010年,文化部就要求“網絡遊戲實名制”。2019年10月,為規範網絡遊戲服務,引導網絡遊戲企業切實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過度消費等行為,國家新聞出版署更是發出《通知》。

《通知》要求實行網絡遊戲用戶賬號實名註冊制度。所有網絡遊戲用戶均須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進行遊戲賬號註冊。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網絡遊戲企業應建立並實施用戶實名註冊系統,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未實名註冊的新增用戶提供遊戲服務。網絡遊戲企業須要求已有用戶全部完成實名註冊,對未完成實名註冊的用戶停止提供遊戲服務。對用戶提供的實名註冊信息,網絡遊戲企業必須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妥善保存、保護,不得用作其他用途。

《通知》明確,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遊戲時段、時長。每日22時至次日8時,網絡遊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網絡遊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

《通知》強調,規範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網絡遊戲企業須採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網絡遊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週歲的用戶提供遊戲付費服務。同一網絡遊戲企業所提供的遊戲付費服務,8週歲以上未滿16週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週歲以上未滿18週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通知》要求切實加強行業監管。本通知前述各項要求,均為網絡遊戲上網出版運營的必要條件。各地出版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屬地監管職責,嚴格按照本通知要求做好屬地網絡遊戲企業及其網絡遊戲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對未落實本通知要求的網絡遊戲企業,各地出版管理部門應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予以處理,直至吊銷相關許可。各地出版管理部門協調有關執法機構做好監管執法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通知》明確要求實名認證,但尚法新聞(ID:zgsbfzzk)從中消協官網查詢發現,3月23日,中消協針對未成年人網遊消費發佈警示提示,其中指出“實名認證形同虛設,未成年人可一鍵登錄”;“收費遊戲未事先明示,‘免費試玩’誘導低幼孩童入坑”;“收費環節無驗證,超額充值屢發生”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未成年人網遊消費糾紛。

關注 | 未成年人網遊事故、消費引爭議,中消協:遊戲企業及家長都應加強監管


中消協表示,在這些投訴中,還反映出家長對未成年人疏於監管,未妥善管理移動支付賬戶和密碼,對導致消費糾紛和孩子沉迷遊戲負有一定責任。

中消協在發佈的相關警示提示中指出,針對家長反映的突出問題,網遊經營者要嚴格執行實名認證規定。完善用戶實名註冊系統,並在用戶每次登錄遊戲時均核驗其身份,確保註冊賬號與實際玩家身份一致。對於未成年人玩家,網絡遊戲經營者應當有效啟動遊戲防沉迷系統、支付限制等保護機制。

嚴格落實《通知》規定,限定未成年人充值上限。要按照《通知》禁止8週歲以下未成年人充值;限制8週歲以上未滿16週歲用戶單次充值不超過50元,每月累計充值金額不超過200元;限制16週歲以上未滿18週歲用戶,單次充值不超過100元,每月累計充值金額不超過400元。

實名認證方面,中消協強調,採取有效措施驗證充值人身份,避免未成年人冒用家長名義充值。在消費者充值前要顯著提示收費項目和金額;在消費者支付過程中建議綜合採用指紋、面部識別等安全級別相對較高的支付驗證方式,並增加未成年人家長同意或者追認的環節,以確保支付的有效性;在消費者支付完成後要提供相應的支付憑證,並積極妥善處理消費者的相關投訴。

同時,中國消費者協會也提醒家長:一要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網絡遊戲消費觀念和行為習慣,督促未成年人實名註冊網絡遊戲賬號,合理規劃其玩網絡遊戲的時間,嚴格設置遊戲內的防沉迷功能、支付功能等。二要管理好具有支付功能的APP,儘量避免讓未成年人知曉交易密碼等重要信息,減少未成年人自行支付的可能性。三要協助未成年人完成支付操作。對於家長許可的充值行為,若未成年人使用家長的手機進行支付的,應由家長協助未成年人完成支付操作,並按照要求進行支付確認或者追認。四要妥善保管好相應的交易記錄等支付憑證,發生消費糾紛時用以維權。

來源:人民網、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光明網、大象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