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後代不種地當農民工是社會進步嗎?

安新德


你這個問題,應該設定一個範圍。如果說部分農民的後代當農民工,還能保證我們的糧食,夠我們的人民吃,這樣我認為是社會的進步。如果說都不種地,都去當農民工的話,那就談不上進步了。至少說明,這個結構是有問題的。

大家都去當農民工,誰給我們糧食吃呀?民以食為天嘛,沒的吃的社會,能說是進步嗎?有些人就說了,我們可以進口糧食呀。君不見,這次疫情,已經有很多國家,在限制出口農副產品了。


辛夷223


絕對是社會進步。40,50,60後是最有說服力的見證人。農民不打工的年代,死守一畝三分地,吃飯問題不大,養點蠶賣點核桃收入幾百元,上面養老人,下面供孩子,好多農戶交稅款都到信用社貸款。良種化肥沒錢買,廣種薄收產量低。農民打工之後,小別墅小平房蓋了,小車摩托車有了,孩子讀書不難了,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就是今天的部分貧困戶也比之前的萬元戶強多了。對農民而言,這是歷史性鉅變。至於農村無人種地,那是農村改革需要完善的問題,但絕不會倒退到所有農民必須全部種地的原點。


子凡30


現在的農民不願意讓自己的後代當農民工,是有對歷史的認知和社會的現實,兩方面造成的結果。

首先來說,農民每戶承包的這些地,不足以應對現實生活當中的消費水準。也就是說溫飽上可以基本能夠解決,但是如果身體出現問題或家庭出現重大事變,那麼就無疑沒有應對的能力。很多細心的農民,有的給出了詳細的收入。好的年景,每畝玉米的收入能有350塊錢左右,小麥每畝的收入,能有200塊錢。而我們這個地方每個人均二畝地。總計算下來,人均每年靠地的收入是1100元左右。所以說農民要靠這些錢來娶媳婦兒或者是買房,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再來說一說,現在隨著農業的機械化程度提高。種地不再是需要多少人力。所以說與其出外打工,多掙些錢來貼補一下農用耕作的費用。家裡的農活兒,有老人就可以解決了。孩子等在外掙了錢農忙時給家裡搭把手就夠了。

最後總體來說是農業的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了,使人們有了很多的空閒時間,出去打工維持家裡的生活。這也是人們為什麼說社會進步了,而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了的重要原因。如果每家每戶的後代仍在自家的田地裡耕種,後果不言而喻。這也許是農民不願讓後代當農民的原因吧。




東方巨龍ww


當然不是,時間問題,中國落後西方上百年,國家拼命趕追,高速發展也屬不易的成果,以前都是以農養工支持國家發展,農民是第一功臣,國家好了肯定會撫貧桑農,只是時間問題,農業也是戰略最重要的一環節,永遠都是不會變的,今年該大改革之年,好消息不斷,


外星尊者


農民後代不一定是農民,這沒有世襲。比如,有許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孩子,進了名校,成了國家棟梁。儘管這個比例不是很高,但也時常可見。往往這樣的孩子肯吃苦,有志氣,有韌性,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

題主說的可能是下一種,也就是留在農村的這一批人。他們和父輩一樣,生活在農村,有自己的承包土地,戶籍在農村,但卻在外打工,從事與農業無關的工作。個人看法這是新的社會分工,也是社會進步帶來的改變。而這一代農民工有相當一部分是未來城市的新居民。他們從事的大多是城裡人不願乾的工作,必須辛苦賺錢,因為農村有需要養老的父母,身邊有需要求學的孩子,是真正壓力山大的一個人群。同時他們又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會遭到城市原著民們的歧視。而他們的生活保障,尤其是將來的養老保障,是國家社會應當高度重視的。甚至還有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留守的那一群人,都是不應被遺忘的!

農民工為什麼背井離鄉到城市打工?就是農村缺少就業保障,無法滿足生活需求。希望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升級,中國不再有留守兒童的存在,他們都能在父母身邊健康快樂地享受父母之愛。


九龍玉春


農民工?這個貶義詞不能再強加個人了。都是打工仔。


手機用戶3557823811


這個問題本身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意思,農民的後代為什麼一定是是農民嗎?他們難道不可以從事一些有自己特長或者自己喜歡的工作?難道工人的後代一定就是工人嗎?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元化人們可以在良好的社會環境,福利待遇,政策鼓勵當中創造自己的價值。再者現在的農民已經擺脫以前的刀耕火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原始勞作。科技下鄉,大型機械,網絡電商,農資補貼,政策扶持,土地確權。這些實實在在的落地執行,讓農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充分調動了種田的積極性。由於使用了科技種田,相應的減少了勞力的使用,剩餘下來的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們可以是公司老闆,網絡大咖,時尚前沿,科技棟樑,軍隊精英,只要是社會需要他們可以擔任任何職位。所以我說農民的後代不一定就得是農民。各行各業的經濟價值也都是由農民的後代來構建的。這難道不是社會進步了嗎?


津南小站人


現在農民的後代很多都不種地了,在一些山區不適於科學耕種的土地也荒蕪不少。但從全國的農業形勢看確是一派大好,連年增產。因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是科學化,機械化,種子,肥料,病蟲害都打破了常規落後的耕種模式,科學的進步使農民在不斷減少。國家的糧倉在平原,山區土地荒蕪看是可惜,其實只不過滄海一粟。現在農村的農民,種得好地的老了,能種地的種不好地了,是否中國農業大國出了毛病?凡有這種想法的人真的是杞人憂天。政府對吃飯問題始終運籌帷幄,嚴格掌控。現在的農民不種地照樣發財,全國人民照樣有飯吃,這就證明,農民的後代改當農民工是社會的進步,決不是倒退。


縱深968


現在機械化種地,勞動力解放了。基本農田大面積私人承包,常年在家種田地的留守老人。

城市建設需要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的收入不是太高,但比種自家田地的收入要多。

現在工地上沒有年輕小夥幹活。在工地幹活的大部分都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身有重負。農村裡的家庭頂樑柱。

農村讀書的人多了起來,不管讀書不讀書,年輕人不會種田地,有些孩子都沒下過田地。


農村好多多


農民工還是農民,從根本上是沒有脫離其本質,只是在農民勞動的剩餘勞力的一個自行分配計劃,農民剩餘勞動力可以從各個方面輸出,就看他的用量足以吸引的程度,是隨著目前現狀發展在改變,在工業缺人的情況下,農民的去處就是填補,緩解需求量,幾年前當建築行業高速發展,農民這支大軍浩浩蕩蕩開向城市建設,有最後留到成市最後成為城市人。農民是個大群體,演繹著社會進步代表,國家富強崛起的角色,我們的農民生活生產超出了貧瘠時代!生產力生產技術遠超過落後國家,有世代相傳之說,這是對祖先的行業很感興趣,繼承和傳承,子承父業在現實當中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沒有一個人必須走父母的道路,和社會發展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不搭調的邏緝。在耳聞目染的家庭生活薰陶是有那方面傾向或比較瞭解一些。只要條件允許,這是一個人有對自己生活工作選擇的權利,除非自己沒想法,沒願望鴨子不上架另當別論。國家發達了,人們選擇的範圍大了廣泛了,工作優越的人就向那方面走的多一些,這是很合乎人的個性,都不想受苦,願意輕鬆一些,這個大概就是每個人的目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