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個優質《綜合素質》作文素材,作文拿高分必不可少!

逆境出人才

1.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一生遭遇了許多挫折。在從政之前,林肯從事過許多艱苦的工作。1832年,他失業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競選失敗了,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歷盡磨難。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很大,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神經衰弱症。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嘗試,但卻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未婚妻去世,競選敗北。但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要是失敗了會怎樣?”的想法,而是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2.肯德基桑德斯上校退休後擁有的所有財產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飯店。飯店雖小,但順具特色,與眾不同最受歡迎的、客人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他發明烹製的香酥可口的炸雞。可是由於高速公路改道別處,飯店的生意一落千丈,最後關門歇業,被逼無奈,桑德斯決定向其他飯店出售他製作炸雞的配方,以換職微薄的回報。在推銷的過程中,沒有一家飯店願意購買他的配方,並且還不時地嘲笑他。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在沒有找到買主之前,他開著車走遍了全國,吃住都在車上,就在被別人拒絕了1009次後,才有人終於同意採納他的想法,購買他的配方。從此後他的連鎖店遍佈全世界;也被載入了商業史冊。


為人師表

1.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燻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菸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於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煙全部取來,當眾銷燬,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菸袋杆,誠懇地說:“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菸。”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菸了。

2.岳飛是中國古代將帥中廉潔奉公,為人師表的楷模。他從嚴治軍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嚴以律己。岳飛提出過國泰民安的兩個著名口號:“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他身體力行,嚴守一不貪財,二不愛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復滴酒不進的“四不”規定。

28個優質《綜合素質》作文素材,作文拿高分必不可少!


睿智教育

1.皮爾·保羅校長“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之口,話語中的“你”是指當時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羅傑羅爾斯。小羅爾斯出生於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裡環境骯髒、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讀小學時經常逃學、打架、偷竊。一天,當他從又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著。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說了上面的那句話並給予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下了校長的話並堅信這是真實的。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象一面旗幟在他心裡高高飄揚。羅爾斯的衣服不再粘滿泥土、羅爾斯的語言不再骯髒難聽、羅爾斯的行動不再拖沓和漫無目的。在此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於成了紐約州的州長。

2.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挫折教育

正面論據:

1.日本挫折教育:讓孩子從小吃“苦”

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們就讓幼兒赤身裸體地在風雪中摸爬滾打。天寒地凍,北風怒吼,不少幼兒嘴唇凍得發紫,渾身發抖,父母們則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還提倡“窮留學之風”,讓富裕的大城市學生,到偏遠的山區、村寨接受艱苦的生活訓練,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馬雲屢遭挫折

馬雲高考考了三次,才被當時杭州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錄取。在大學裡,他有幸當上了學生會主席,後來還成為杭州大學生聯合會主席。但那時,他的未來基本上被周定為中學英語老師,畢業時,他成為50多名畢業生中唯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教師。在5年的教書生涯中,他一直夢想著到公司工作,比如飯店或者其他什麼地方。他就是想做點兒什麼。1992年,商業環境開始改善,他應聘了許多工作,但沒有人要他。他曾經應聘過肯德基總經理秘書職位,但被拒絕了 接著在1995年,他作為一個貿易代表團的翻譯前往西雅圖。一個朋友在那兒首次向他展示了互聯網。從此他便愛上了互聯網,一步一個腳印創下了中國著名的阿里巴巴集團。

3.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從小就表現出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十七歲那年,他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但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

反面論據:

1.大學生因就業難自殺

近幾年來,關於大學生因就業難自殺的事件是一件接著一件,直接用一波未平一 波又起來形容也一點不過分。2013年5月6日上午10點多,北京理工大學一名大四女生亡;2013年6月23日,湖南農業大學一名日語系女生墜樓身亡;2016年2月26日,北師大一名畢業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而輕生……大學生的心理受挫能力再次引起 熱議。誠然,在這些人的眼裡,難道生命就真的那麼脆弱,那麼經不起安排嗎?大學生 找不到工作,這其實很正常。只要我們從自身出發,去面對,就不可能解決不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同樣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北大才子陳生、陸步軒賣豬肉同樣能賣出名堂,成功創業。因此,勇敢面對就業難的困境,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平凡的工作同樣可以讓人生大放異彩。

2.高考之“殤”

某年高考標準答案揭曉的當晚,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復讀考生李新,說去網吧查高考答案,就沒有再回來。幾天後,警察在河中發現其屍體,身邊還攜帶著高考准考證,留給父母的就是一句“對不起”。高考,是年輕人追求人生理想,實現人生價值的最佳途徑之一。高考成績理想者,證明了自己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終於收穫到了碩果,可以通過高考這一途徑,逐步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成績不理想者,也不代表就是自已沒有努力,自己的前途就無望。高考的失敗,並非人生的失敗。畢竟,社會衡量人的價值,不在於你有多高的學歷和學識,不在於你是否曾經通過高考,而是看人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年輕學子們應理性應對高考,提高抗壓能力,不要讓高考之“殤”年年重演。

28個優質《綜合素質》作文素材,作文拿高分必不可少!


賞識人才

正面論據:

1.錢玄同發現文豪魯迅

魯迅無疑是現代文學史上的“超級人才”,可他在被髮掘前,其實一直很鬱悶,雖然滿腹才學,但始終沒有展現的機會,整天靠抄古碑打發日子。1918年春天,機會來了。正在編輯《新青年》雜誌的錢玄同與魯迅交談時,發現他談吐不凡,思想激進,很有批判意識,就主動約他寫一篇批判舊禮制的文章。一開始,魯迅並不太積極,寫寫停停,在錢玄同一再鼓勵催促下,文章才得以完成。5月15日就以最快的速度發表在了《新青年》雜誌四卷五號上,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第一篇徹底反封建的新文學作品就這樣問世了。最重要的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從此正式登上文壇,一發而不可收。

2.困境中的沈從文

1923年,作家郁達夫在北平編雜誌,收到一個陌生文學青年的來稿,文章很有靈 氣,他一看就愛不釋手,馬上前去探訪。只見那青年躺在一間破屋裡,裹緊被褥仍舊寒顫不已,被疾病和飢餓折磨得奄奄一息,房東還要將其掃地出門。他立刻請青年吃了熱氣騰騰的飯菜,並且傾囊相贈,幫他治病、繳房租,還拿著青年的習作四處舉薦,為他說項。那個青年就是後來譽滿文壇的沈從文。假如沒有郁達夫的支持鼓勵,沈從文不要說當作家了,連溫飽問題都難解決,很可能會客死他鄉。

3.屠格涅夫尋找托爾斯泰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早年喪失雙親,由姑母一手撫養長大。為家境所逼,他毅然投軍。為了打發從軍生活的苦悶而信筆塗鴉創作的《童年》,印刷在《現代人》雜誌上,卻意外地被屠格涅夫(俄國著名小說家)看中,對這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屠格涅夫幾經周折,尋找到了托爾斯泰,並表達了對他的肯定和欣賞,從而使托爾斯泰邁向了人生的轉折點。

是什麼使這個從未有過當作家妄念的無名之輩備受鼓舞,堅持了自己的創作?是什麼使這個默默無聞的貧困青年最終成為聞名中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是被欣賞的力量。如果沒有屠格涅夫的肯定,托爾斯泰就無法點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人生的自信和價值,也就不會著迷般地沉醉於寫作之中,成為文學界中一顆閃亮的明星。

4.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實驗者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其實,這個名單並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杈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8個月後,再次智能測驗的結果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蹟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反面論據:

1.中國教育現狀

中國的小學生在上課時喜歡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師發問時,舉起右邊的一隻,否則不輕易改變;幼兒園的學生則喜歡背在後面,室外活動時除外。

中國的學生喜歡早起,七點鐘之前,在中國的大街上見到的最多的是學生,並且他們喜歡邊走路邊用早點。

中國學生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據一位中國老師解釋,他的意思是學校作業在家庭的延續。

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學習最優秀的學生,他們在學期結束時,一般會得到一張證書,其他人則沒有。

言傳身教

正面論據:

1.海倫凱勒與安娜·莎利文

海倫·凱勒作為19世紀最著名的偉大女性人物之一,自幼就是一個同時患有盲、聾、啞三種疾病的殘疾人。她曾經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和艱難,最終戰勝了命運,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高等教育,成為一名著名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可是鮮為人知的是,是誰把她從黑暗無聲的世界帶出來的呢?是她的老師安娜·莎利文。就是這位老師用自己的勇氣、才能、創造精神、頑強的鬥爭意識和堅韌的性格,以自己的身教承擔起打開黑暗無聲大門的重任。有人說是安娜把海倫·凱勒的心靈解放了。試問如果不是安娜握著凱勒的手讓她去撫摸感受外界的事物,讓她的手按住自己的喉嚨,感受每一個字的發音振動,又怎麼會有後來的海倫呢。這就是言傳所無法企及的教育力量呀,而且在世人們都知道了海倫凱勒的事蹟之後,凱勒本身就成為了那個蕭條時代裡的一盞明燈,她的堅強和力量為當時的人們帶去了希望,這也是一種身教,是身教無與倫比的號召力、感染力和重要性的證明。

2.言傳身教良師意,桃李不言自成蹊

我國著名作家和語文教育家葉聖陶有兩兒一女:至善、至美、至誠。有一次,吃罷晚飯,碗筷收拾過了,植物油燈移到了桌子的中央。葉聖陶戴起老花眼鏡,坐下來改孩子們的文章。孩子們各據桌子的一邊,眼睛盯住父親手裡的筆尖兒,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摘、爭辯。有時候,讓父親指出了可笑的錯誤,孩子們就盡情地笑起來。每改罷一段,葉老就朗誦一遍,看語氣是否合適,孩子們就跟著他默誦。至善、至美、至誠的原稿好像從鄉間採回的野花,蓬蓬鬆鬆的一大把,經過了父親的選剔跟修剪,插在瓶子裡才像個樣兒。說是葉老改,實際是商量著共同改。葉老一邊看孩子們的習作一邊問這兒多了些什麼?這兒少了些什麼?能不能換一個比較恰當的詞兒?把詞兒調動下,把句子改變一下,是不是好些……從表面上看,葉老是在指導子女練習寫作,實際上,他更是在教育子女為人。

反面論據:

“1.40歲,沒賺4000萬別見我”

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家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這是我對研究生的要求。”北師大管理學院教授董藩在微博聲稱,“對高學歷者來說,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該言論一出,在內地網絡上引起極大迴響,微博已經被轉發了18448次,評論近8000次,當中大多數都反對董藩以財富論學生成敗。留言表示,高校本應是樹立年輕人正確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地方,堂堂大學教授口無遮攔地要求學生創造財富,併成為衡量是否優秀的主流標準,極易扭曲年輕一代的價值觀;知識沾染銅臭味,是教師的失敗和悲哀。

28個優質《綜合素質》作文素材,作文拿高分必不可少!

實踐出真知

正面論據:

1.魯班從實踐中發明鋸子

魯班被茅草上的小細齒割破手指,同時還發現蝗蟲的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細齒,從而得到啟發: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蟲的細齒,來做一件邊緣帶有細齒的工具,用它來鋸樹,豈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嗎?魯班忘記疼痛,轉身下山,做起試驗來。在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了一把帶有許多細齒的鐵條。他將這件工具拿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子就這樣誕生了。這個故事雖說是傳說,但是,我們從中卻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2.“帶女兒去工作”——在實踐中磨礪人生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風靡一種“帶女兒去工作”的風潮,凡9-15歲女孩都可以報名參加,而設計這一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女孩提前感覺一下工作的滋味。帶女兒工作可以使得女孩們提前認識現實社會,克服許多心理障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活動在歐洲許多國家引起不同凡響,僅僅英國就有三百所學校開展了這一活動。美國總統克林頓表示自己的女兒切爾西也要了解她的父親是如何工作的。事實上,不只是女孩,男孩也需要鍛鍊。鍛鍊內容不僅僅是工作實踐,還包括許多其他內容,如“磨難教育”“學軍學農”。在日本,許多家長甚至鼓勵孩子從事冒險活動,其目的無非是讓孩子多經歷一些坎坷,多接觸一些實踐,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們的頑強意志和生存能力實踐磨鍊是讓孩子直接理解人生、融入社會、鍛鍊意志、培養自信的最重要手段,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

3.經典的創作——實踐是創造之源

《戰爭與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鉅著。書中戰爭場景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讀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托爾斯泰的親自考察。當他寫到俄法雙方在鮑羅京諾會戰的一段文字時,總感覺描寫得很抽象、不具體,他決定親自去戰場考察一番。到了鮑羅京諾,他仔細巡視了這個歷史戰場的一切遺蹟,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記在心裡,還特地畫了一幅圖,標上一條地平線和樹林,標明各個村莊、河道的名稱,以及當年會戰時太陽移動的方向等。回到家裡,又把自己觀察到的印象同歷史文獻上記載的材料聯繫起來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邊,重新寫這段文字,這個會戰場面,不僅寫得生動,而且色調明朗、壯觀。

4.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作者司馬遷也非常重視實地考察。在動筆之前,司馬遷遊歷過大江南北,全國各地,尋訪先人的遺蹟。他曾經訪問過夏禹的遺蹟,眺望過范蠡泛舟的五湖,訪求過韓信的故事,訪問過劉邦、蕭何的故鄉,考察了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遊沅湘,西至崆峒。壯遊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為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李時珍和曼陀羅

李時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被後人譽為“醫聖”。他是明末清初重實踐、重考察、重驗證的實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花了將近40年的時間,編寫了著名的醫學著作《本草綱目》。

李時珍在年輕的時候就聽人說,有一種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羅,人們一見到它就會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李時珍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這種植物,一時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他為了探明究竟,走到哪裡手裡都拿著曼陀羅。後來他親自服下了曼陀羅,發現它有麻醉和使人興奮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過量時在別人的暗示下,的確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後來曼陀羅被廣泛用於製造麻醉劑。

李時珍和曼陀羅的故事,告訴我們“理論來源於實踐”,他經常身體力行地驗證些傳說,改變了當時很多人的迷信思想和以訛傳訛的做法。

反面論據:

1.紙上談兵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事,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只知道空談理論。趙括沒有參加過戰爭的實踐,缺乏作戰經驗,被久經沙場的秦將白起打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2.中國革命中出現過的教條主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長達四年(1931-1934年)的統治,使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慘重損失:喪失了除陝甘根據地以外的一切根據地;南昌起義以來歷經艱難困苦創建起來的紅軍,由30多萬人減為3萬左右,共產黨員人數由30 萬減少到4萬,在國民黨統治區的黨組織幾乎全部喪失。黨和紅軍幾近毀滅邊緣,中國革命再度陷入嚴重困境 1942年春天,王明在陝西作演講時,每次總要抱一大堆馬列原著,放在講臺上,以顯示自己“理論家”的派頭。他講話中根本不提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而是按一國際二國內,三全區、四本部的模式套,張口英格蘭,法蘭西,閉口希臘,羅馬,阿比西尼亞運用革命導師的話,總要把卷、套,節、頁,行的數字一一列出,然後大段大段地背誦些青年知識分子以為只要記住馬列主義書本中的個別詞句,就可以成為理論家,引用經典著作中的隻言片語,就可以指導革命。

因此,反對教條主義成為延安整風的重點。在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尖銳地批評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不知道人是要吃飯的,路是要用腳走的,子彈是可以打死人的。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主觀主義,就是達到了這樣荒謬的地步。”

3.漁王的兒子

古時候,有個漁民的捕魚技術很高,在當地被尊為漁王。但是,漁王的三個兒子捕魚技術都很平庸。漁王很納悶,就向當地的智者請教:“我的捕魚技術這麼好,兒子們為什麼會這麼差呢?從他們懂事直到長大,凡是我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了。可是為什麼他們的捕魚技術還趕不上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呢?”智者聽完他的傾訴,問道:“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漁王肯定地點了點頭。智者說:“你的失誤就在這裡。你傳授他們技術,卻不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捕魚。

漁王的失敗在於隻手把手地交給孩子順利的一面,卻從不教孩子在實踐中去經歷挫折,吸取教訓,直面失敗。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像漁王這樣教育孩子,只傳授經驗,不讓孩子去經歷失敗與挫折。殊不知這樣做卻是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埋下了溫柔的陷阱,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鍛鍊人的能力。

4.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文壇上享有世界盛譽的傑出作家,他筆下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文學形象“羅亭”。

羅亭身上集中了19世紀40年代俄國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優點和缺點,是這些人的一個典型。他受過良好教育,接受了當時哲學思想中最主要思潮的影響,有很高的美學修養;他信仰科學,關心重大社會問題,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標並有為理想而奮鬥的決心;他熱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眾,能感染人,吸引人。但是,他徒有過人的天賦和才智,卻不會正確地將其運用、付諸鬥爭實踐。因此,羅亭曾被列寧稱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羅婷這個人物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成為俄國文學史上繼奧涅金、畢巧林以後又一個光彩照人的“多餘人”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