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

一開始女生不顧一切,即便深淵也縱身一躍。

男生不知道是心動還是感動,總之相愛、熱戀、像烤焦的糖一樣黏在一起。

只是,男生很希望:

「她和我一起學習,一起去圖書館、一起去劇院,一起去博物館,一起去看我喜歡的電影。

但就在我興致勃勃給她讀書感悟,總以她最後打個哈欠而告終。」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男生會失落,有要求,就會有爭吵。

所以柴米油鹽、瓶瓶罐罐的事會被當成藉口爆發衝突。

最終,男生逐漸把自己藏了起來——「以後就各幹各的吧,吵鬧聲像音符,倒也相安無事。」

四年過去,女生懷孕了,抱怨男生付出不夠。

終於在女生懷孕八個月時,因為一些小事,他們又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男生說,「我們真的分手吧,這句話在我喉嚨裡卡住無數次。」

然後他摔門而出,在滿是疫情的,無人走動的大街上。

拿出手機,給我發了以上一大段文字。

這就是真實發生的,至少70%以上家庭都在上演的,「三觀不合」的故事。

男生說: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每天渾渾噩噩。明日會走向何方,迷茫至極?」


| 01

愛情的第一個階段

什麼是「愛情」呢?

四個階段,四張圖講清楚。

你想想,你和另一半,是如何走到一起?

是不是,你一直在黑暗的田野中痛苦摸索,突然一束光照你身上。

你感覺溫暖,能看見前方的路,甚至能看到自己。

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學三論》中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3歲的男孩在一間黑屋子裡大叫:媽媽,和我說話!我害怕,這裡太黑了。

媽媽回應說:那樣做有什麼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沒關係,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一束光,找到自己身上。這就是戀愛的初啟,什麼意思呢?

其實,是「信息交互」。

心理學上有個叫「吸引力法則」,大體就是:

「你越喜歡她,就會更探索她;更探索她,就會更喜歡她。」

所以談過戀愛你就知道(沒談過的請憑想象),在熱戀期,你們會瘋狂發短信,見面,用各種形式去了解對方和表達自己。

戀愛的初始,就是在「信息交互」。

不僅是你,獅子、孔雀、大猩猩等等動物,都有展示信息和了解對方信息的需求。

這是為什麼?

「後葉催產素」( Oxytocin)在發揮作用。

美國康奈爾大學生化博士辛迪·奈克斯,曾經調查並測試37種不同文化氛圍中生活的5000對夫婦,得出結論——腦垂體分泌的「後葉催產素」能夠讓我們產生依戀,信賴別人,變得開放,獲得安全感的感受。

(大腦還要分泌多巴胺和內啡肽,產生愉悅感,用於獎勵你接觸對方)

產生「依戀」(完整叫「客體依戀」,Object attachment),是一個極其重要標誌。

很多時候,我們的「自我」就像一顆封閉的彈球。

而在對外部產生「依戀」時,彈球的一部分會打開,外界信息進入,才會讓自己和外部形成關係。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開始「信息交互」


所以,什麼叫愛情。


第一階段,依戀——後葉催產素,讓你開始打開自我,交互信息,任何人都會有。


所謂「酒入愁腸,化入相思淚」,「剪不斷,理還亂」,都在其中。


| 02

愛情的第二個階段


但是為什麼,你一定要去「交互信息」?


因為這是你的原欲,是你的中央杏仁核裡天生自帶的本能——尋求熟悉,遠離陌生。從而繁衍生息。

那什麼叫熟悉?什麼又叫陌生?


熟悉,分為兩個步驟:


1、通過信息交互,對TA形成相對穩定的「感知或認知觀念」


2、通過感知或認知判斷是否符合已知觀念;


比如,接觸了一段時間,你大概就清楚了:


「哦,原來他是這樣的人——性格溫和、很會照顧人、有時候很馬虎、工作也拼勁十足。」


其中,會照顧人,工作拼勁十足都是符合我價值觀的。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彼此開始形成對對方的認知


而觀念被人們大體分為三類:


1、價值觀——電影好看還是不好看?女生胖點好還是瘦點好?


2、人生觀——這輩子活著什麼樣子?去北上廣還是四五線?


3、世界觀——世界是如何形成?有造物主嗎?什麼叫自我?什麼叫世界?


當然,就是你熟悉的——三觀。

就像故事中的男生和女生一樣:


男生喜歡叔本華和尼采,女生喜歡宮鬥劇;


男生在圖書館感受書籍的樂趣,女生喜歡刷刷手機;


這些都是觀念,觀念經常碰撞,就會引發衝突。


當然也可以不衝突,很多「執子之手,與之偕老」,更多也就是「生活同一屋簷下,吵架無數,到最後心裡各處安放」而已吧。

畫出來就看得更明白:


兩個人在一起,其實並不是兩個「人」在一起,而是兩個人五彩斑斕的「觀念」在一起。


「觀念」結合越多,關係越緊密和信賴。


但人腦為了節省能量,不可能一直探索信息,這個結合過程通常就有窗口期,後葉催產素往往在半年-兩年間,會大幅衰減。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大量的老夫老妻,在一起其實交流不了什麼,更多是各說各的。他們封閉了探索窗口,不願改變自己觀念。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過了窗口期,各自選擇封閉


這就是愛情的第二階段,「觀念構建」。


不過,構建的過程,往往都是用自己的觀念,去理解別人。所以這個觀念經常都有很多問題。


比如父母總認為孩子不聽話,妻子總是埋怨父親不關心自己...


| 03

愛情的第三個階段


以上,就是90%的伴侶,所涵蓋的愛情。


整個過程,生物性目的就是為了「繁衍」。(有些人也是為了解決孤獨,歸屬感等問題)

從「後葉催產素、多巴胺、內啡肽、中間杏仁核釋放的認知驅動...」這一整套戀愛機制,是進化本能賦予給我們的。


每個人都可以體驗,你可以理解,這是戀愛的,基礎套餐。

有基礎套餐,那就必定有升級套餐。


很多人的愛情,即便過了激情的窗口期,也依舊你儂我儂,依舊舉案齊眉,讓人好不羨慕。


所以,第三個階段!


「認知重構」,閃亮登場!

什麼意思?


剛剛我們說到,愛情的第二個階段是匹對三觀。


那「觀」是什麼?觀是「觀念」。


什麼是「觀念」?


是你對他人、事物、對自己、世界產生的不同感知或認知模型。

但是,這些「觀念」(模型)到底是什麼呢?又是具體如何形成呢?


不好意思,這裡有點深入,不得不提到「認識論」。哎,算了,我是叫道長,但不想道理太多,廢話很長。


所以直接舉案例:


現在,桌上有一臺iPhone,你看到它了,但你認識它嗎?


你說,這咋可能不認識,每天都在使用。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OK,「使用」,就是你的認識角度。


你會「開機關鍵、鎖屏、滑動和放大照片、會切換App,在Appstore裡下載,會有iCloud...」


你對於iPhone,是基於「使用」。

但除了「使用」,一個人和一臺iPhone之間,還有很多視角。


比如,工程師和iPhone的視角。


如何優化其中A12芯片?攝像頭的安裝比上一代有什麼區別?人臉識別技術的可靠性到底有多高?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設計師和iPhone的視角。


開機頁面是什麼?按鈕在左邊一點點還是右邊一點點?字體用什麼?

而且,還有App開發者的視角,供應商的視角,甚至美國人消費者視角,國內消費者視角...


視角無窮盡,對iPhone的認識就無窮盡。

對於一個人,同樣如此。


你和TA在一起,關係視角不一樣,看到的TA,也完全不一樣。


比如母親通常會認為自己很瞭解女兒,但換一種關係,比如女兒同學對於她的瞭解,母親可能完全不知道。


一個人,是異常複雜的。


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關係,往往也只有無數種


換幾種關係,你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所以,我在表達什麼呢?


愛一個人,那就去認識她。


哪怕你認為對她瞭如指掌,但不好意思,你可能只是瞭解了她萬分之一。


你想想,如果把她的一生製作成電影,你一年都看不完。更別說,她接觸的每個人,對待每件事物的想法情緒...


愛情的第三階段是幹嘛?重構認知。


換一個視角,換一種關係,世界就不一樣了。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通過微觀、宏觀、不同關係等不同維度重新認識


你和她是戀人關係,那能不能一起做一個產品,從產品設計,製作,銷售。你會看到完全不同的她。


你和他一直家長裡短,能不能玩一次真心話大冒險,探索彼此更多秘密。

《少有人走的路》裡提到一個故事:

「一個人問教授,我不愛妻子了,怎麼辦?」

教授回答,「那就去愛啊!」


愛(Love)是動詞,不是像第一階段那樣,僅僅表達「依戀」的感受。


愛他,就去認識他吧。認識他,那就切換不同關係吧,切換不同關係,那就改變觀察視角吧。


就像桌上的一杯白開水,看似普通嗎?


用顯微鏡,放大鏡,三稜鏡,完全都不同。

《春光乍現》裡有一句話,


「黎耀輝,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就是愛情的第三階段——「認知重構」。


人生無處不認知。如果恰好你的另一半和你一起認知探索世界,一起成長,建立更大邊界。那恭喜你,你很幸福!


這過程就是把第一和第二階段重新做一遍,形成第二曲線,第三曲線。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但,這有點難。


因為愛情畢竟是雙方的,就像故事中,如果一方選擇完全封閉,還是很難跨越週期。


| 04

第四個階段


第三階段是豪華套餐,當然還有頂級套餐。


那就是Soulmate,靈魂(精神)伴侶。


最終,愛情的第四階段,也是最高階的階段——精神共生。

首先,警告⚠️


此階段往往可遇不可求,極難有人遇到。

講個故事吧:


詩人魯米是阿富汗人,那時候是成吉思汗時代。


為了躲避蒙古大軍,遷居到土耳其,成為蘇菲教派的宗教領袖。


蘇菲教派就有一個傳承:找到你靈魂伴侶(Soulmate),和他同修。


魯米確實找到了靈魂伴侶,叫夏姆斯。


夏姆斯是一位默默無聞的苦行僧,一次走在沙漠中,有一個聲音問他:我可以幫助你找到你的靈魂伴侶,為此,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


夏姆斯毫不猶豫說:我的頭顱。

之後,夏姆斯和魯米相遇,他們深深相愛(同性),總是相伴在一起。


由於同性,招致了魯米家人的憤恨。


魯米的兒子,殺害了夏姆斯,還將夏姆斯的頭顱送給魯米,沒想到一語成讖。


之後,魯米長時間陷入痛苦中,開始寫詩,尋找夏姆斯的蹤影,直到有一天頓悟:


我為什麼要尋找他呢?

我不就是他嗎?

他的本質透過我而顯現。

我尋找的,只是我自己。


魯米說,我尋找的,只是我自己。


什麼意思?


第三階段是共建認知,其實和同事、朋友、生意場夥伴也可以做這事。


第四階段不是簡單認知同頻,而是做到了感知同頻。


是在蜿蜒的溪流中,突然感受到,「藥爐煙裡,支枕聽河流。」


是在初雪之時,腦子裡都想著向對方表白。


是在去同一座城市,天生就覺得適合戀愛。


是在彼此接觸靈魂時,不再害怕。


是你正在尋找的東西,也在尋找你。


到底什麼是愛情?疫情期間我終於想透徹了

即便放下「認知」,「感知」也高度同頻


人的底層算法,畢竟就是感知算法。


是靠情緒,靠心境,靠靈魂。


即便你不知道這件事,即便沒在身邊,也能感觸到。


So,遇到了,就為她獻上頭顱吧。這是多麼可遇不可求。

遇不上,那就和另一半共修感知吧,一起讀文學,一起體悟這個世界。


總之愛的功課做不完,用你一生都做不完。


| 05

最後的話


So,愛情的四個階段:


1、信息交互


2、構建觀念


3、重構認知


4、精神共生


你和你的TA,是在哪一個階段?或是想去到哪一個階段?


當然,除了第一和第二階段,其它兩個相互之間,並無邏輯關係,都是獨立。

送你一句話:


如果你還沒有瘋狂,那就讓自己瘋狂吧。


愛一個人,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