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嶺南

杏花春雨嶺南

鳳縣、太白縣等山區縣的春天,來得要稍微晚一些。那些叫作杏樹坪、柴胡山、黃柏塬、斧嶺梁、酒鋪村的地方,因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呈現出與關中平原截然不同的風貌。

山裡的天,變戲法的臉

在鳳縣核桃壩村的老張看來,山裡的天氣最愛“變戲法”,一會兒風,一會兒雨,一眨眼又有太陽鑽出雲端。

3月29日晚上,一夜有風,雨夾小雪,次日清晨的山頭剛戴上一頂白帽子,老張做個午飯的工夫,太陽出來,雪沒了。晴朗半晌,到了傍晚,又忽然攢起了一疙瘩烏雲。老張習慣了愛變臉的天,該幹啥幹啥,有太陽時種菜,下雨時回屋。

這變幻莫測的天氣像個魔法罩子,給大山的犄角旮旯,帶來不一樣的景緻和生機。幾場春雨下來,樹木從河畔綠到山坡,坡上的杏樹、桃樹、梨樹,也由低向高處次第開花。彎彎曲曲的河水,湍湍地向南流去,天晴時踩著石頭就能蹚過去,雨水多了,河水漲得高,不能靠前。老張在城裡待不慣,偏愛家鄉的天、山、水,以及彎彎的山路,上山時,老張順手摘了些巖蒜、白蔓等野菜。

女兒給老張的微信傳了一張清代《蜀道行旅圖》,照片上,狹窄的山路在秦嶺峰嶺之間蜿蜒盤旋。古人揹著包袱,步行或騎驢徐徐上行,林間隔一段路程有屋舍驛站,清澗翠林,山色秀美。老張以前常聽人說縣上有連雲棧道,還有名人為棧道寫詩詞。但老張總感覺很陌生,不過一看到古畫照片,那大山、樹林、山路的樣子,分外眼熟。老張說:“你看這山勢模樣,就是咱這兒嘛,不過路好多了,驢也變成車了……”

山裡的寶,大自然的饋贈

趁著春雨,秦嶺裡的野草野花探出頭來,草藥也“滋滋”地長滿山林。

3月30日,81歲的太白草醫黃萬模又去了趟太白縣,治病之餘,黃萬模在太白縣黃鳳山上,採了不少蒲公英、茵陳等草藥。山坳處還有積雪沒消,但一些草藥已經長出來。黃萬模把太白草藥叫“草草”,他年紀大了,“採草草”的時間不多,大多是購買採藥人的草藥。他說:“跟太白山‘草草’打了50多年交道了,太白山真是個寶庫,這些‘草草’天然,因雨水多,所以藥效好。”

秦嶺山裡最有名的寶貝是“四寶”——朱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對太白縣黃柏塬村人來說,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大熊貓在路邊散步,羚牛在山坡上休息,有的動物甚至會去農家炕頭被窩裡待一待。抬頭見景、低頭見寶,這話放在黃柏塬並不誇張,見得多了,當地人也不覺得稀奇。

外地遊人來秦嶺遊玩,多因秦嶺山水之美,古代詩人早感慨過。李白說:“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林寬說:“懸崖倚凍瀑,飛狖過孤枝。”賈島說:“雲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這些景緻和感受,今人去秦嶺山裡大抵都能感受到。

山裡的人,吃肉喝酒人愛人

春天來了,地裡的莊稼在生長,山坡上的花在開,山裡的人也沒閒著。

太白縣人武宗寬喜歡吃洋芋餈粑,用當地的石窩、棒槌和土豆砸出的餈粑,配上酸辣湯汁或者當地蜂蜜,可酸可甜,味道醇正。飯後,喝兩口自制的“明溜溜”酒,泡上一杯自採的“藥王茶”。黃柏塬人會唱《花鼓調》:“月兒呀彎彎的彎上天哪,船兒彎彎的在呀江邊,梳子呀彎彎的長街賣呀,眉毛子彎彎那姐的面前”,這本是打花鼓時對唱的歌兒,閒時清唱也好聽。

鳳縣人袁紅萍愛吃幹腳棒,把豬腿醃製後風乾,親人回鄉後,將其取下來配上幹豆角、幹黃花,小火慢熬成肉湯,醇香暖胃。飯後農閒時,鳳縣張家窯村村民會偶爾唱唱山歌:“賢妹當門一條梁,芹菜韭菜種兩行,郎吃芹菜勤想姐,姐吃韭菜久想郎……”這是老人傳下來的歌兒,是農家生活的一點點調味劑。

“娃他姨,你做啥去嘞?”“他姑婆腿腳不方便,我幫她種兩行菜。”“你家掌櫃呢?”“給他大哥盤炕去咧。”……在這山裡,鄉鄰親密、村民熟絡、親戚互助,好好過日子,人愛人,是山裡人樸素的生活觀。(本報記者 張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