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要求在墓前供奉魚肉、山參,長沙90後代祭禮儀師:儀式後收到的信息常常是“感謝”


曾被要求在墓前供奉魚肉、山參,長沙90後代祭禮儀師:儀式後收到的信息常常是“感謝”

4 月 1 日上午,長沙金陵城市綠化墓園(以下簡稱為 " 金陵墓園 "),26 歲的張天柱向一塊墓碑 90 度三鞠躬,上香、灑酒、獻花。他比不少祭拜的人更加正式、恭敬。但事實上,他與葬在墓碑下的這位老人素昧平生。

張天柱是一位代祭祀服務的禮儀師,逝者的親人由於無法親自到場,只好委託他在清明時節獻上哀思。

曾被要求在墓前供奉魚肉、山參

清明節前後往往是墓園工作人員最忙的時候。

今年墓園的人流量比往年少了許多,一些無法到場仍希望向逝者表達思念的人,委託墓園的代祭禮儀師幫忙祭拜。在 4 月 1 日這一天,張天柱需要完成 3 個代祭祀儀式,而在往年,這個數字幾乎是整個清明期間需要代祭服務的客戶量。

1 日上午,張天柱和搭檔小梁要為一位逝者舉行祭祀儀式。逝者的妻子雖然在長沙,但因為身體不好,沒辦法來現場。

這位老人去世於半年前,當時 60 歲左右,他還沒有下葬,骨灰存放在寄存樓裡。

祭祀儀式開始,張天柱抱著骨灰盒從寄存樓走向靈棚,雖然之間只有不到 10 米遠,搭檔小梁還是撐起了一把黑傘,在禮畢返回寄存樓時也沒有遺漏。

金陵墓園從 2016 年開始,向客戶提供代祭祀服務,到去年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流程,包括上香、灑酒、獻花、獻貢品、點燈等。在這之前,總有一些客戶會依照各地的不同習俗,提出各種要求,只做了一年代祭禮儀師的張天柱說,他在工作之初就曾幫客戶買來魚肉供奉。" 還有要供山參的。" 小梁補充說。

祭祀儀式後收到的信息常常是 " 感謝 "

在代祭祀的儀式形成一個固定的流程後,也會有一些客戶提出補充的要求,比如有些逝者生前喜歡抽菸,家人就會讓禮儀師們在墓前點幾根菸," 對於他們的要求,我們是能滿足就儘量滿足。" 但也有一些不能滿足的,比如燃燒紙錢、放鞭炮等。

為了提倡文明祭掃,禮儀師們所上的香為電子香,負責和客戶對接的業務員歐陽文奎說,80% 以上的客戶在聽說只能用電子香時都有些難以接受," 畢竟這是一直以來的習俗,燃香燒紙是大家祭祀時習慣,但我們現在都在儘量引導大家文明祭掃 "。歐陽文奎只能一遍又一遍和客戶解釋," 如果不能接受,我們就不接這一單了。"

歐陽文奎所在的墓園禮儀團隊以舉行下葬儀式為主,代祭祀儀式只是他們的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當業務員們把祭祀儀式的視頻發給客戶後,收到的反饋常常是感謝:" 你們能代我們為母親祭掃,敬獻一份心意,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首先得自重,別人才能尊重你

通常情況下,代替客戶完成祭拜儀式需要 3 個人,一人主持,一人行禮,還有一名業務員需要將全程拍攝下來,發給客戶。禮儀師與業務員各司其職,前者只負責完成儀式,不與客戶直接接觸,而業務員是負責與客戶溝通和接受反饋的。

54 歲的歐陽文奎是一名業務員,在他們這個 20 多人的禮儀團隊中,更多的是像張天柱這樣的 90 後。" 如果是像我們這樣年紀太大的去代祭祀,感覺也不是特別好。" 歐陽文奎說。

在 2013 年開始接觸殯葬行業之前,歐陽文奎一直做著與此完全無關的工作,與這一行業發生交集主要是因為他的妻子在殯葬行業工作。雖然這讓他對於殯葬行業並不排斥,但入行之初,歐陽文奎還是有許多不適應。

歐陽文奎並不是一直在墓園工作,他接觸殯葬行業最初是在殯儀館," 見過遺體之後再接觸骨灰就沒什麼害怕的了 "。直到現在,歐陽文奎仍然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遺體時的場景。

剛開始在殯儀館工作時,任職管理崗位的歐陽文奎總是盡力避免與遺體接觸,但在一天凌晨兩點,殯儀館只有他和另一位入殮師值班,突然送來了一具溺水而亡的遺體。入殮師只是一個剛畢業一年的年輕女孩,害怕得只能找歐陽文奎幫忙。" 因為被水泡過,所以那具遺體都變形了,比正常的更大也更重,那個女孩搬不動。" 歐陽文奎戴著手套,但一接觸到遺體,就有一種觸電般的感覺," 我整個人都僵硬了。" 整個過程裡,歐陽文奎都閉著眼睛,不敢睜開。

殯葬從業者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旁人的忌諱,甚至是自己的忌諱。即使歐陽文奎現在已經可以坦然地向人介紹自己的職業,但在從業的前兩三年裡,他也曾試圖隱瞞。朋友邀請他參加喜宴,他總以出差或工作忙為由推託。" 但我現在明白了,你首先得自尊自重,別人才能尊重你。"

瀟湘晨報記者王佳箐 實習生易婷 長沙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