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愚人節,你知道愚人節的來歷嗎?

每年的4月1日是愚人節,是一年的節日中最不正經的一個節日。與別的節日相比,過愚人節不用走親訪友,沒有吃吃喝喝,只是跟朋友或者家人開一些玩笑,或者玩一些惡搞。那麼,你知道愚人節是怎麼來的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愚人節也叫萬愚節,是西方的一個民間傳統節日,目前已經存在了幾百年了。關於愚人節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法。

今天是愚人節,你知道愚人節的來歷嗎?


第一種說法認為愚人節起源於印度的“詮俚節”,每年這個節日,印度的老百姓互相開玩笑或者做一些惡作劇來取樂。不過“詮俚節”在每年的3月31日,與愚人節的日期略有不符。

第二種說法來自希臘神話,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個英雄叫伊阿宋,本來是一位王子,可是叔父篡奪了本屬於他的王座。成年後的伊阿宋向叔父討要王位,無恥的國王稱如果他能得到金羊毛就把王位還給他。伊阿宋駕駛Argo號帆船歷盡千辛萬苦拿到了金羊毛,叔父卻翻臉不認。於是伊阿宋成了被欺騙的愚人的象徵。後來的白羊座所在的4月1日就成了Argo愚人節,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愚人節。

最後一種說法是最為流行的,1564年,法國率先採用一種新的紀年法,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陽曆紀年,這樣每年1月1日為新年的第一天。可是有很多固執的人堅持用舊曆,舊曆上4月1日為元旦,這一天人們要互相送禮物慶祝。

今天是愚人節,你知道愚人節的來歷嗎?


為了愚弄這些守舊的人,改革派每年4月1日準備一些假的禮物送給他們,或者開一些假的party邀請他們。這些被愚弄的人被稱作“四月傻瓜”。

後來這種玩法廣為流傳,現實傳到了英國,又漂洋過海來到美國。這時候已經愚弄的已經是自己的家人朋友了,不過都是一些善意的玩笑。

西方國家怎麼過愚人節的呢?

西方過愚人節還是比較隆重的,首先要把家裡佈置一番,裝作是聖誕節或者元旦的氣氛,客人來了之後祝他們“聖誕快樂”或者“新年好”。宴會開始後,還要上“假菜”,看起來是一道沙拉,實際上是冰激凌,看起來是土豆,實際上是蘑菇。

今天是愚人節,你知道愚人節的來歷嗎?


當然,愚人節最重要的還是開玩笑。在英國,開玩笑後會大喊一聲“四月的傻瓜”,不過要注意開玩笑要在中午12點之前,過了十二點還開玩笑自己就成“四月的傻瓜”了。在法國、意大利等地區,開玩笑就變成“四月的傻魚”了。由於愚人節經常開玩笑,大多數西方國家避免在這一天舉行重要的活動。


很多人說我們要“不過洋節,保持傳統”,在小編看來倒是大可不必。一些幽默風趣的“舶來品”我們可以拿來當做生活的調劑,沒有必要上綱上線。近年來很多學生過聖誕節,送”平安果“也就是蘋果,蘋果和聖誕節有關係嗎?不過是在枯燥無味的生活中找點樂子罷了。生活不易,幽默才是最好的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