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教授海外詩選(11)——《夜的霞光》系列


葉紅教授海外詩選(11)——《夜的霞光》系列

傍晚的天空


週末傍晚


詩/葉紅


孤寂的人騎車歸程

向達寧唐高地前行,

二位異國之客,

夢鄉憧憬。

有趣的騎車人

一步步向天上爬行,

駛向金色的小舟

划向伊甸花城。


葉紅教授海外詩選(11)——《夜的霞光》系列


漆黑裡銀色的眼睛,

黑暗中白色的燈,

融匯在蒼茫之中,

寂寥的人騎向天庭。


[註釋]葉海濤

達寧唐: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所在地,人們稱達寧唐高地。

伊甸:指伊甸園。前面詩中註釋已提及。

寂寥:寂靜;空曠。

[賞析]葉海濤

在澳大利亞南昆土蘭圖文巴達寧唐這個僻遠之地,詩人開始獨住山坡別墅內,夜裡冷冷清清,不是窗外風雨聲,便是蟈蟈解悶。不久,從中國又來了一位夥伴,情況好多了。每到週末,兩位中國教授騎自行車沿達寧唐高地下山,緩緩進入谷地,向圖文巴市飛奔而去。這首詩是寫二位學者歸來時的情景。

黃昏時,歸來需騎自行車上山坡,在茫茫夜幕之中,可能就只有這孤寂前行的二位先生了,只見金月如舟,星星閃爍,不遠處黑暗之中有白色的探照燈。二位學者當時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可想在這蒼茫之中騎自行車向高坡慢慢爬去的艱辛狀況,他們感到山太高,路太遠,彷彿是向天庭攀登。這首詩一方面表達了異國遊子對澳洲這塊土地的新鮮感,艱辛中的快樂感,但更顯露出他們的孤獨寂寞,茫然與惆悵。



沙海殘月


詩/葉紅


殘月

溜進這暮靄的夜

奔向沙海浩瀚的懷抱


葉紅教授海外詩選(11)——《夜的霞光》系列


晚漠深藍的憂思

找到唯一的愛

[註釋]葉海濤

深藍:在中文裡藍色只是代表顏色,或者帶有其它意味,也是好的意思,但在英文裡除了藍色外,還有憂鬱之意。這裡是詩人將暮色大漠的深藍同英文藍色代表憂鬱結合在一起。

[賞析]葉海濤

置身在吉布森沙漠的詩人和澳洲朋友在夜幕降臨時重溫嚴加寬畫家的“沙海殘月”的情境,在淡月朦朧,殘月如鉤的大漠之中,感到蒼穹與大漠之間有一種無言的溝通,有一種自然默戀的力量。在一般詩人的眼裡會只有蒼涼之感,而他卻悟出大自然的靈性和天地間愛的魅力,彷彿月光湧進沙海博大的胸懷,在萬籟俱寂的幽情之中覓到這獨一無二的愛。無垠的大漠追求一輪殘月給予的愛是多麼神秘,多麼寶貴。




紫色的黃昏


詩/葉紅


是太平洋海濱貝殼

還是天賜紅色寶石

把澳洲中部荒漠,點緩


葉紅教授海外詩選(11)——《夜的霞光》系列


夜神降臨

藍色沉戀於紅色之中

孕育出這紫色的黃昏

[註釋]葉海濤

紫色:在漢語中通常指紅和藍合成的顏色。但在英文中Purple除了以上解釋之外,還有紫衣、紫袍、帝王等神聖的合義。詩人用紫色黃昏給人以神秘的天地間聖光之感。

[賞析]葉海濤

在澳洲維多利亞大沙漠,人們很難想象黃昏時的另一種迷人的情景,在這閃爍紅光的荒漠之中,也許有晶瑩的貝殼,也許是紅寶石發光,但無論如何,把這大漠裝點得更加美麗。特別幕色的深藍融於這紅色之中,形成紫色的薄幕,顯得那麼神聖和神秘。。詩人用了具有人格化的詞“沉戀”和孕育,巧妙地托出紫色的黃昏。




獵歸


詩/葉紅


夕陽撒落這野性的荒漠

點點紅日

棕色的沙海上撩起幾縷

翡翠


葉紅教授海外詩選(11)——《夜的霞光》系列


土著獵人披著黃昏神秘的

藍霧

踏著殘陽餘暉

享受勝利者粗獷的喜悅


[註釋]葉海濤

翡翠:本是寶石,有綠色、藍色或白色中帶綠色斑紋,也有紅色、紫色或無色的。但這裡是指大漠中罕見的綠色。

粗礦:這裡指粗豪、豪放。

[賞析]葉海濤

在澳大利亞大沙沙漠、吉普森沙漠和維多利亞沙漠地帶都零星地散佈著土著居民,他們不少人靠打獵為生。這首詩用素描手法勾畫出澳洲土著人踏著夕陽餘暉,揹著獵槍,扛著獵物,穿越點點泛紅的大漠的一角,又經過幾片略略出現的綠色,黃昏大漠藍紗罩起,獵人充滿收穫的喜悅,正匆匆歸去。




寂寥的浮光


詩/葉紅


夜空

朦朧的月眼

無數悽切的目光

關注這慘淡的大漠


葉紅教授海外詩選(11)——《夜的霞光》系列


寂寥的浮光

籠罩這生命的殘體

春的幽靈

盼著宇宙的喚醒

獲得新生

[註釋]葉海濤

寂寥:寂靜;空曠。

悽切:淒涼而悲哀。

[賞析]葉海濤

澳洲維多利亞沙漠的夜色令詩人備感迷茫,在冥冥之中又透著寥廓中灣下的神秘浮光。被薄幕籠罩的夜空,月亮和星星關切地窺視這香涼靜謐的大漠,可窺見沙海上浮光映現出的黑色的樹木殘體。死亡般沉睡的春的幽靈等著復甦雨的來臨,讓春雷將其喚醒,重新催根發芽,披上綠色。



  • 名家簡介
  • 葉紅教授海外詩選(11)——《夜的霞光》系列

    葉紅教授


    葉紅,湖北仙桃人,1942年12月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當代著名教育家、翻譯家、詩人,原廣州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全國英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南七省外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外語教學研究會理事等職務,對英國文學和英美當代詩歌有較深的造詣。1999年獲國家曾憲梓高等院校優秀教師獎,2004年獲廣州市終身教育貢獻獎。

    自80年代中期多次出國考察、訪問並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約克大學、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訪問講學,以及應邀赴臺灣高雄師範學院等高校參加學術會議與講座。

    代表作品有:《英語疑難用法辭典》、《莎評輯錄》、《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研究》、《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香港與大陸文化比較》、《文體要素》、《雙城記》(譯)、《嘉莉妹妹》(譯)、《紅葉詩集》(中英文)。多部書籍和論文引起國際文壇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被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以及臺灣、香港各大學收藏。



    有詞贊:

    新月殘陽佳畫瑩,

    縱然昏暗且徐行。

    一架單車赴天庭,

    誰怕?

    沙海浩瀚閃星明。

    薄暮青空生紫景,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土著獵人披藍霧,

    歸去。

    寥光靜謐籠生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