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是無,早是晚


大家好,感謝您在聆聽,這裡是每天與您一起學習的(人生就要放下)此書來自星雲法師所寫!我們接著學習(有是無,早是晚)

洞山禪師有一次在講經說法時沒有點燈,學僧能忍問為什麼不點燈,洞山禪師就叫侍者立刻點燈。然後對能忍說:“請你到我的前面來!”能忍依言來到洞山禪師座前。洞山禪師對侍者說:“去拿三斤點燈的油來,送給這位上座。”

洞山禪師的意思是慈悲,還是諷刺,或還有別的意思?能忍聽後,甩甩袖子走出講堂。經過一夜的思考,對這件事若有所悟,於是拿出全部積蓄,舉辦一次齋會供養大眾。爾後在大眾中繼續參禪。過了三年,他向洞山禪師告辭,意欲他去。

洞山禪師沒有挽留他,只說:“祝你一路順風!”


有是無,早是晚

這時,雪峰禪師恰好站在洞山禪師身邊。能忍走到門外,雪峰禪師才向洞山禪師說道:“這位禪者走了以後,不知要多久才能回來?”

洞山禪師回答:“他知道他可以走,但卻不知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再回來。你若不放心,可以到僧堂去看他一下。”雪峰禪師隨即跟去。

誰知能忍回到僧堂後,就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化了。

雪峰禪師趕緊跑去報告洞山禪師。洞山禪師聽罷說道:“他雖然是死了,但是卻比我遲了三十年。”

禪僧能忍要求洞山禪師在說法時點燈,以及洞山禪師叫侍者點燈的舉動,原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洞山禪師囑咐侍者再以三斤燈油相贈時,就既是表現慈悲,也是諷刺能忍的貪求了。

這兩層意思,一是告誡能忍禪者,禪心一要有大慈悲、大善心;二是要少欲求,不該要的不要。做到這兩點,才能真正悟道。能忍禪者是有慧根的,因此從中悟道了。

對於一個佛法參研者來說,悟道之後,便再無所求,就可以去天堂參見佛祖了。能忍禪者走的正是這一條路。而洞山禪師選擇的是另一條路,他沒有去參見佛祖,而是留了下來普度眾生。由他的話可以知道,他這麼做已經有三十年了。因此,他才說能忍禪者比他晚了三十年。

一個人少欲求之後,就會少煩惱,就像能忍禪者,如果不要那三斤燈油,就不用去想該將它放在哪裡,不用想該如何保存這些燈油,因此無事一身輕,快樂無比。可現在有了燈油,也便有了煩惱。這煩惱表面上是來自燈油,而實際是來自人的貪慾。如果能夠少要求一點,而多付出一點,那麼就不會有這般的煩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