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佛山三水有一檔電視節目被稱為“法治版的《外來媳婦本地郎》”連續播出21年經久不衰成為陪伴一代淼城人成長的經典法治欄目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法治之窗》由三水區司法局、三水區普法辦與三水區電視臺聯手打造的電視法治專題節目,已播出21年(播出650多期),收看的人數基本涵蓋全區67萬人口。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下面,讓我們走進

三水全民志願普法品牌破繭成蝶的故事!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三水的志願服務隊普法工作,最早追溯2001年,除《法治之窗》欄目的打造以外,志願服務隊參與法律諮詢等普法工作。2017年9月,三水區司法局牽頭成立三水區公共法律服務志願服務隊,志願服務隊從團委隸屬轉為由三水區司法局直接管理。
本著“黨政領導、各方參與、服務多元、組織完善、制度健全”的志願服務目標,三水區司法局不斷完善機制,為公眾參與志願普法服務著力“引路”、壯大前行。


三水區先後制定《關於成立三水區公共法律服務志願服務隊的方案》《佛山市三水區公共法律服務志願服務隊管理辦法》,通過建立健全隊伍體制機制,明確隊伍組織形式等內容,以實現全過程管理來確保服務過程與服務目標的統一。
針對成員的專業特長等特點,志願服務隊共設有紅色黨員分隊、法治宣傳分隊、法律服務分隊三個隊伍,紅色黨員分隊引導和激勵其他分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整個志願服務隊由三水區司法局局長親自“掛帥”擔任隊長,區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科“宣傳老兵”負責隊伍日常管理工作。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快瞧瞧~我們三水區公共法律服務志願服務隊的靚麗風采
近年來,通過多途徑、多渠道廣泛招募人員,鼓勵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法律專業人士和熱愛法律事業的群眾積極參與,志願服務隊不斷髮展壯大。在2019年12月首屆廣東省法治文化節上,小志願者、西南四小學生曹芷玲榮獲“廣東省優秀普法小使者”稱號。
自成立以來,註冊志願者600餘人,組織各種普法宣傳和法律服務442場,累計志願服務時長121906小時,人均志願服務時長203.18小時,服務受眾近40萬人次,成為佛山市普法志願服務隊中組織活動最多、參加人數最多、人均服務時數最長的一支隊伍。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2017年9月,成立的志願服務隊逐漸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系統化道路。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三水區司法局、普法辦積極統籌各鎮街、各部門的普法資源,依託區“七五”普法講師團、區以案釋法專家庫,帶領志願服務隊深入鄉村、社區,開啟青春成長的“打怪升級”之路。
志願服務隊的普法工作進步飛速:從傳統的文本資料宣傳,到進階的案例專家研討;從常規的法律知識競賽,再到形式豐富的法治文藝巡演、“法治行走大講堂”系列;各類創意的普法活動逐漸將普法部門的“獨唱”變成各方共同參與的“合唱”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2019年8月普法志願者參與“法治行走大講堂 · 禁戒毒品為愛出發”主題幫教活動
無論三水區禁毒辦組織的大型禁毒宣傳月活動,還是三水區總工會、婦聯舉辦的各類進企業宣傳活動,都主動與志願服務隊合作。志願服務隊逐步承擔起了協助各普法職能部門開展各類社會公益普法活動,有效提高了全區普法宣傳的社會覆蓋面和影響力。
志願服務隊憑靠著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通過開展多維度、多層面的普法工作,推動了全區普法工作深入開展:每逢週二週四週六晚上到三水法治苑的“法律驛站”值班,免費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每逢週末或節假日,在商場、公園、社區以演繹著來源於生活的法律故事進行普法;經常性組織學生和家長參與法治文化分享活動……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普法志願者參與“法律驛站”值班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志願者參與暑期青少年普法活動


2018年以來,志願服務隊參與“12·4”國家憲法日等各類重大時間節點的普法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法治宣傳活動200多場次;協助區公安分局、區應急管理局等單位以及各鎮街、村居開展各種法治宣傳教育活動100多場次不僅贏得了口碑,也逐漸地塑造起了志願服務隊的這塊“金字招牌”。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如果說一千多集的廣東本土情景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國內最長的電視劇,那麼六百五十多期的《法治之窗》或許是國內最長的電視法治專題節目。這檔“法治版的《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如何成為三水區經典普法品牌的呢?
《法治之窗》是由志願服務隊自編、自導、自演,但品質上卻十分有保障:在節目的選題內容上,堅持用群眾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改編為法治情景劇;在演員的演技培訓上,三水區司法局多次選拔業務骨幹參加市文化藝術聯盟舉辦的創作表演培訓;在節目形式創新上,不斷進步,把過去以主持人說法或嘉賓採訪為主的“說教”形式,升級成為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短劇,志願服務隊更是通過成立“《法治之窗》演藝組”、創造志願者海選舞臺等形式協助拍攝工作。據統計,參加演出的志願者演員已有300多人。


公益法治歌曲《心中的歌》 2014年5月,廣東省司法行政工作會議特邀三水區司法局主要領導以《十載艱辛貴在堅持 打造品牌彰顯特色》作《法治之窗》主要做法經驗介紹。
2018年,志願服務隊“尋找法治美 志願親子行”法治實踐計劃,成功入選廣東志願服務組織成長扶持行動暨志願服務項目大賽 “益苗計劃”的重點培育項目。同年11月,由志願者參與拍攝的普法情景劇《全民禁毒 三水在行動》榮獲2018年佛山市青少年禁毒暨法治宣傳創意大賽三等獎和人氣獎
今年新增項目“法治行走大講堂”,也成功入選成功入選2019年廣東省“益苗計劃”省級示範項目



一檔二十年的電視欄目見證了中國法治道路進程一段講述了多年的故事印證了志願者的破繭成蝶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成為法治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來源丨佛山市司法局

廣東司法行政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來媳婦本地郎》經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