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你買不起的東西了

別用你買不起的東西了

打開小紅書,上面全是sk2,海藍之謎,lv、古馳各種名牌包包衣服,各種奢侈品,有時候會覺得自己不用個sk2你好像就不好意思在上面發言一樣。

打開抖音,年輕的創業者,明明和自己一樣二三十的年紀的年紀,卻已經年薪百萬,每日萬人之上。

打開公眾號,滿屏雞湯文出來,各種文章告訴你,女孩子要對自己好一點,你值得最好的,現在年輕不花費,老了幹什麼……於是你開始不停的恐慌、焦慮,生怕自己落伍在別人後面。

於是啊,你年紀輕輕,告訴自己精緻可貴,要用最貴的化妝品,要用古馳的包包,但奈何錢包空空,然後你開始消耗信用卡,卡養卡,你用的你的花唄,東牆貼補西牆的週轉。

但是你不知道是人生百態,全國只有1%的人,可以說是豪,更多的是在為生活奔波,超市買一斤車釐子都要去幾次仍然捨不得買的人。

我身邊不乏有這樣的朋友,家庭普普通通,拿著月入兩三千的工資,卻用著一千一瓶的化妝水,揹著古馳,每次看到別人有什麼自己也要擁有,還開心的告訴自己,名牌可以帶給自己自信,可以包裝自己。

我有一次和一個朋友逛街,她剛上班沒多久,一月工資也就三千多,去了一個專賣店買衣服,試了好久,服務員在一邊各種誇讚,什麼衣服彰顯氣質..一類的話語,誇的是心花怒放,然後豪氣的全讓打包,刷卡走人,兩個裙子加起來六千多,一頓操作下來,看的我是目瞪口呆,出去後,我問,你這樣花錢夠嗎?她笑了笑,說現在花隨後換嘛,還不是有下個月,就這麼點錢,怕什麼,然後沒到下個月,她又看上了一雙鞋子,一個包,直到最後發現信用卡賬單金額越來越大了,才開始悔不當初。

不可否認,一身好的衣服,鞋子,直到包包真的在很大程度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自信,但這種虛榮消費究竟是好是壞呢?

如今整個社會大環境都在帶動人們消費,推廣一種消費至上主義,新出了一款蘋果手機,於是馬上各個平臺有十二期免息,幫你計算一天也就幾塊錢,買。超前消費的主力軍大部分都是一群年輕人,一邊告訴著自己好看的男人和女人都帶自動燒錢的能力,一邊刷著信用卡花唄買買買。

買時一時爽,還款一時慌,每個月工資剛到手還沒熱乎,就要去填補你那巨大的窟窿。有時還不夠,你說不夠還可以分期。

而你因為這些買買買,過上了你想要的生活嗎?是否已經精緻了嗎?你感到幸福開心滿足了嗎?此刻的你已經不僅僅在是月光族,而成為月欠族。

瑪麗·安託瓦內特上了斷頭臺,被稱為斷頭王后。茨威格給她寫的傳記中,提到她早年的奢侈生活,無比感慨,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一條條的新聞,女大學生裸貸借款,高昂利息無力償還跳樓自殺,往往為了一時的虛榮心使自己最後無法自控,一度的擺脫不掉借款的圈子。

美國《醫學日報》曾經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

在購物之前,人們會做出豐富的心理準備,伴隨著購物過程,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象他們在使用這些新物品時的情景,同時也在設想著未來的新生活,這會產生對未來的美好期許,讓人不禁高興起來。

這樣我們可以得知,消費本身不能夠使我們快樂,我們快的只是那份期許,使得我們沒了理性,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雙手。

買買買,一大堆的東西,又有多少是必需,非買不可呢?一大半買回去後被閒置,說到底,都是該死的虛榮心在作怪。

消費本身沒有任何的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買一件喜歡的衣服,喜歡的包包也都不為過,但是一定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通俗的話就是,買不起的東西不要買,要學會適可而止,當你的慾望跟不上你掙錢的能力的時候,學學姜思達在奇葩說說的這樣一句特別接地氣的話,當你買不起的時候,你就罵它呀,呸,真醜。

趁年輕,多讀書,存一些錢學會一個技能,存些錢,適當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旅遊,遠的貴那就去近處,當自己的內在得到真正豐富的時候就會發現,那些金錢的外在都是虛的,戒掉負債,一身輕鬆的去看每天的日出日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