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監管牌照,哪個國家最靠譜?

眾所周知,在國內,外匯保證金處於監管的空白區,並沒有對應的監管牌照。因此,市場上的經紀商牌照都來自於其他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監管機構當中,有的監管嚴格,條件苛刻,也有的辦理迅速、成本低,還有的國家牌照雖然含金量高,卻很受限制。

今天,小編就對這些牌照做一個總結,看看對於想開展中國業務的的經紀商來說,各國牌照的性價比如何。

最受信任|英國FCA

毋容置疑,英國FCA是最受到投資者信任的牌照,選擇它的理由只要一個就夠了:安全。

英國FCA是最為中國投資者所熟知的牌照,媒體曝光率也非常高,以安全著稱的FCA也一直沒有讓人失望過,在幾次經紀商破產事件當中,FCA都展現出了它對投資者強大的保護力度。最重要的是,它對各國投資者一視同仁,中國投資者也同樣獲得了應得的賠付,這是其他國家的監管難以媲美的。

不過,對於經紀商來說,FCA的牌照就不僅僅只是美好的名聲了,2018年FCA已經要求經紀商將牌照都升級為MM牌照,也就是說最低的資本要求需要730k歐元(約合人民幣500多萬元),並在實體化辦公室,工作人員,和各種報告、信息披露方面有詳細的要求,且要求經紀商為投資者提供負餘額保護,

FCA牌照的申請大概需要一年左右。

此外,自從MiFID II正式實施後,FCA的槓桿也同樣是最高30倍,而且近期FCA還宣佈計劃將原本的期限“暫時”改為“永久”,這讓很多經紀商和投資者難以接受,但是大型經紀商對此卻基本表達了支持的態度,認為這有助於市場的發展。

FCA作為最受信任的監管機構,可以說是經紀商的“金字招牌”,其資本要求、合規成本、運營成本都很高,適合有資金實力的,體量較大的經紀商。儘管FCA多了槓桿上的限制,它依然是零售外匯行業最受投資者歡迎的牌照。

風頭正盛|澳大利亞ASIC

澳大利亞作為外匯監管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其外匯監管機構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ASIC)在國內的信譽、監管效力受到很多經紀商以及投資者的信任。而在歐盟槓桿降低至30倍之後,很多經紀商都在尋求高槓杆的監管,澳洲ASIC的牌照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不過,獲得ASIC的牌照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在以前的監管條例當中,握有100萬澳元自有資金即可獲得ASIC的牌照,但是從16年開始,澳洲為了打擊零售外匯經紀商的違規行為已經停止發牌了,澳洲ASIC相對來說更關注投資者資金的安全問題,並嚴控經紀商數量,目前澳大利亞的持牌經紀商也僅有40多家。歐盟監管實施之後,澳洲ASIC的牌照轉讓費用更是身價倍增,達到了400萬美元之高,普通的經紀商較難承受這個價格。

不過,今年以來DirectFX、Halifax紛紛暴雷,澳洲ASIC將如何處理這兩家經紀商,以及中國投資者是否能夠追回自己的資金,多久可以追回,可以追回多少等等,這些都將會是以後國內投資者衡量ASIC監管牌照的重要因素。如果處理結果令人滿意的話,ASIC的牌照將更受歡迎,甚至可以和FCA相比肩。

未來可期|香港SFC

不管是從監管機構的合規要求,還是從申請成本上來說,香港證監會的標準都非常嚴格。

截止今年9月,持牌香港經紀商僅有47家,在內地經營的持牌香港經紀商更少,一些聲稱自己是香港監管,實際上並沒有監管或者只是香港金銀貿易場監管,香港金銀貿易場只是一個行業協會,沒有任何監管權力。也因此,SFC每個月都會以高頻率更新無牌警告名單。

經紀商如果想獲取SFC頒發的槓桿式外匯交易牌照,註冊資本要求在30,000,000港幣,並對持牌經紀商有很嚴格的要求,除了申請牌照費用和相關材料之外,還需要每年繳納年費並提交週年申報表,超過四個月未繳年費或者未提交報表都會被撤銷牌照。對於經紀商來說,也是一種取得成本和維護成本都比較高的牌照。

雖然說,目前市場上的香港牌照很少,一些“假冒產品”也讓香港牌照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隨著國家監管的進一步收緊,國外經紀商在中國的經營也越來越艱難,小編個人覺得,如果未來國內開放外匯保證金行業,作為“家裡人”的香港,想必是最收到偏愛的一支了,這個時機不知道要等多久,但是香港牌照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就算不看這一點,香港牌照在國際上的認可度,本身的含金量也都是非常高的。

外匯監管牌照,哪個國家最靠譜?

熱度下降|塞浦路斯CySEC

塞浦路斯CySEC的牌照在前兩年非常的受歡迎,它的牌照性價比較高,受國際認可,拿到CySEC牌照後可以在整個歐盟區開展業務,而且有良好的企業稅收優惠,牌照申請耗時也較短,大量外匯經紀商從這個小島上起步,發展壯大。

不過,MIFID II和ESMA有關槓桿的決定無疑對在塞浦路斯受監管的經紀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由於運營成本上升和槓桿水平下降,幾家持有CySEC牌照的經紀商今年已經選擇了出售,也有幾家退還了牌照,CySEC在2018年發放了14張牌照,比2017年的30多張少了一半。

此外,CySEC監管下的鐵匯和ACFX跑路事件,也讓其信譽在國內大打折扣。這之後,CySEC也出臺了一系列規則來改善自己的負面形象,不過信任的重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雖然國內一些知名平臺持有的是CySEC監管牌照,但可能同時兼具FCA監管或者平臺自身有多年信譽,否則仍較難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嚴格但受限|美國CFTC,日本FSA

經常看到有投資者建議說,外匯平臺只有英美監管的才可信,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美國監管下的零售經紀商非常的少,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更少。不過這說明大家還是更願意信任這種金融市場發展十分成熟的國家。

美國的監管確實沒話說,美國的牌照是最昂貴,最難申請,也最難維持的。美國的監管機構是CFTC,並要求零售外匯經紀商必須註冊為NFA會員。目前美國零售外匯經紀商僅有嘉盛集團、OANDA、盈透證券(IB)和TD Ameritrade 4家而已,而且,美國的監管對於美國投資者來說是十分有效的,卻不一定對國內投資者一視同仁,比如2012年的百利事件中,中國投資者就未能追回資金。

與之相似的還有日本監管FSA,日本FSA規定禁止本國經紀商向非本國公民提供服務,並引導本國公民在本國經紀商處進行交易。

所以這兩個國家的監管雖然以嚴格著稱,如果是在其本國,牌照難以取得但是含金量很高,

但是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話,它們的性價比就非常低了,也很少可以見到持有這兩種牌照的經紀商,聲稱自己受美國監管的很多是黑平臺。

成本低耗時短|離岸牌照

最後要說的,就是各種離岸牌照了,包括開曼群島、瓦努阿圖、塞舌爾、伯利茲、英屬維京群島等等。

相對於成本高、規定嚴格的完全監管,離岸牌照無疑是規模較小,資金量不是很充足的新創經紀商的最佳選擇,這些離岸監管牌照大多取得成本較低,審核較快(2-4個月),稅收政策十分優惠,審計要求也相對簡單。

雖然說,離岸監管的可靠性有很大爭議,不過在很多經紀商看來,一些離岸監管很有前景,尤其是英屬開曼群島 CIMA的牌照, CIMA不僅有著十分相似於FCA的制度和處罰措施,也有能力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執法。很多剛起步的經紀商在最初階段都會先選擇離岸牌照,ESMA和FCA降槓桿之後,更是有很多大型經紀商也根據自己客戶的意願,將一些賬戶轉移到開曼群島的監管下,以便他們繼續使用高槓杆。

所以說,這些離岸金融中心的牌照雖然不如FCA這種著名的完全監管,但對於新創的小型經紀商或者有靈活需求的成熟經紀商來說,是有很價值的。如果這些離岸監管可以把握機會認真執行自己的監管政策,行使自己的監管權力,它們在行業中的認可度也會越來越高。

希望本文能夠讓外匯交易者處於迷茫中朋友走出困惑,老規矩,還沒看明白的先收藏!歡迎留言與小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