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碩縣: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為解決基層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巴州和碩縣老城村“訪惠聚”工作隊以盤活資產資源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分步推進”的原則,切實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與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促進農民增收有機結合起來,不斷髮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切實提高了村黨組織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

堅持村級主體原則。充分發揮村黨組織主體作用,增強基層組織帶動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堅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的庭院經濟發展思路,發揮示範基地引領作用,以產業發展為動力,積極發展綠色、生態、有機、品牌農業,促進群眾脫貧致富。依託曲惠紅蝶谷自然資源優勢,鼓勵村民參與建設打造旅遊品牌,旅遊季可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00餘個。

堅持一村一品的原則。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與群眾實際需求相結合,繼續發揮該村特色產業優勢,推動土地多種經營方式,鼓勵支持群眾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林果業、農家樂、養殖業等,促進“一村一品、一戶一業、多村一品、聯戶多業”發展,大力發展蘑菇種植產業,為12戶貧困戶建造溫室大棚,傳授食用菌的養殖技術,利用庭院大棚蘑菇產業增收致富。

堅持市場主導原則。遵循市場規律,把幫助群眾增收致富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有效對接,幫助群眾大力發展“天上有飛的、院裡有種的、圈裡有養的”的多元化庭院經濟,為在春耕時節抓好庭院經濟發展,各工作隊多方式組織開展庭院經濟培育,引導村民群眾對院內進行合理規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合理整合,將果木、果蔬、養殖發展推向峰值。農牧民由從前的“看不上”庭院經濟逐漸轉化為“放不下”庭院經濟的幸福生活。堅持和完善“農校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產銷對接機制,持續推動農產品走出農家院,走進市場、走出和碩。

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依託土地平整以及前期經過土地綜合治理等優勢,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不斷推進土地規模經營。規範集體資源利用,加強對村集體耕地和未利用地等集體資源進行認真排查,通過自主經營或者公開競標的方式轉讓、出租集體資源,發揮資源效益,不斷利用路旁、渠旁、溝旁等集體空閒地,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增加集體收入,2019年老城村人均收入13347元,同比增長1100元,集體經濟收入達46.65萬元,同比增長11.65萬元,增長率達33.29%。(向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