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下午,武漢大學桂園操場,工作人員搬運醫用物資。當日,湖北通航應急物資運輸隊從仙桃轉運3萬隻醫用口罩馳援武漢防疫一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曾莉 通訊員 昝軍 李偉
穿雲破霧,戰鷹翱翔。
在飽受傷痛的荊楚大地上,無數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投身抗疫前線。在人們不曾抬頭仰望的天空,有一群直升機飛行員,他們在湖北疫情最緊急的時候,駕駛鋼鐵雄鷹,跨越山川河流,第一時間將最緊急、最稀缺的抗疫物資,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每一次起飛,都面對著未知的考驗;每一起降落,都承載著生的希望;每一次利刃出鞘,只為用無畏的勇氣,擊潰病魔。
逆風而行,克服航路種種艱難
疫情,猝不及防。緊急時,全省交通實行嚴厲管控,陸路運輸不便。如何迅速將抗疫物資送達醫護人員手中?全國各地多家通航企業的直升機飛行員主動請纓,慨然出征。
2月1日上午11時,駐勤武漢的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接到任務:運送急需的防疫物資到襄陽和宜昌。這是湖北首次採取直升機空運的方式運送防疫物資。
首航,沒有現成航路可以遵循、不確定天氣因素隨時產生險情、臨時備降點缺乏專業人員指揮……箇中危險,飛行員們深諳,卻無人退縮。
“不怕是假的,但在阻擊疫情中退卻,我們會羞愧。”接到首航任務的張自成、鍾建文兩位機長與機組成員們,連飯也來不及吃,立即從駐地趕往機場。一小時後,兩架米-171型大型直升機先後起飛,趕往武漢光谷一處醫藥物流基地,各自裝載2.5噸防疫物資,兵分兩路飛往目的地。
如果備降點設在宜昌機場,直升機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揮下降落,可機場距離醫院較遠,會耽誤運送物資的時間。當負責此次調度任務的指揮員朱學忠試探著向飛往宜昌的機長張自成提出,可否降落在沒有專業人員指揮、無地面引導設備、只能靠目視著陸、空間不大的場地時,張自成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放心吧!我技術過硬,保證完成任務!”從手持電臺中聽到張自成的回答,朱學忠熱淚盈眶。
義無反顧,挑戰飛行極限
依靠嚴謹細緻的判斷力、果敢專業的執行力、不畏艱險的創新力,飛行員們不斷挑戰直升機飛行的最大極限。
2月1日16時30分,800件防護服在仙桃彭場鎮加急生產完成。擁有小型直升機的金匯通航公司接到通知:立刻把防護服從仙桃運到武漢。
半小時後,機長王俊君駕駛AW109 Trekker救援直升機起飛。直升機必須在日落前返航,才能保證安全。該直升機日常巡航速度是每小時220公里,為了保證任務安全順利完成,王俊君把速度提升到每小時280公里,幾乎達到理論最高時速。
24分鐘後,王俊君到達目的地上空。然而,臨時備降點位於一條寬為20米的馬路上,兩側豎著間隔約3米的路燈,路況複雜、場地狹小,直升機降落難度大。100米、50米、30米……直升機按照每秒0.5米的速度緩緩下降。王俊君緊盯著顯示直升機據地高度的儀器,穩穩控制下降速度;副機長劉雲查看四周,確保螺旋槳與燈杆保持安全間距。從接近約7米高的燈杆頂開始,直升機懸停3次才安全降落。此時,兩人身上已溼透。
“這是我飛行12年來最驚險的降落。”王俊君說。8分鐘後,防護服被裝上飛機,王俊君駕機返航武漢,速度依然是每小時280公里,這是他首次全程用接近極限速度完成任務。
這一切,只因為“時間就是生命,每個人都在快一分、搶一秒”。
2月3日18時,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機長田軍打算從宜昌返回武漢,此時的氣象條件不是特別理想。可只有當天返航,才能保證次日物資轉運任務正常進行。基於自己是空軍部隊退役特級飛行員,有過夜航經歷,以及直升機有夜航設備,田軍果斷駕機起飛,憑著高超的飛行技術,夜航2小時安全返漢。
非常時期,挑戰隨時出現。2月16日,武當山航空護林站出動B-7829直升機,給武漢、荊州、黃石等醫院運送抗疫物資,飛行任務涉及2省5個機場,全程飛行7小時40分、航程1100公里,是該航站首次跨省、多機場起降連續作業。
全力以赴,不負前線殷切期盼
是什麼樣的勇氣,激勵這群空中戰鷹克服困難、挑戰極限? 3月22日,在漢南機場停機坪上,曾是退役軍人的張自成、田軍等回答:“雖然脫下軍裝,但軍人的血性永遠都在,國家需要之時,我們義無反顧,堅決完成任務。”
湖北人民的掌聲,是對飛行員最好的獎勵。
2月9日,田軍駕駛直升機從安徽到黃石,到達目的地上空時,接收方臨時修改了備降點。田軍正著急如何從空中尋找備降點,看到下方一片空地上站著一些人,就知道在等他。飛機剛一降落,現場響起一陣掌聲。
每一次出色完成任務,都是心血與汗水的凝結。
從上交請戰書的那天起,張自成和同事們一直處於備戰狀態:試飛飛機、研讀地圖定航線,瞭解航線一帶天氣……只要一聲令下,隨時能上。“現在儘管地面物流秩序逐步恢復,飛行任務減少,但我們時刻準備出發!”
閱讀更多 長江快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