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資治通鑑》,共賞歷史精彩——怎樣讀出自己的思想和趣味

【觀歷史·知古今】《資治通鑑》是一部兩百九十四卷的煌煌鉅著,放在書架上也是長長的一排。我們怎樣讀才能不至於一股腦接受他人現成飯菜,開發出自己思想裡的礦藏與趣味呢?蒐羅資料,“大隱隱於雲”的觀點比較有借鑑意義:

同學《資治通鑑》,共賞歷史精彩——怎樣讀出自己的思想和趣味


第一,虛心虔誠。面對歷經千百年歷史淘洗和沉澱的古籍經典,我們都應該放空自我,攜虔誠敬仰之心拜讀領悟。在這些書籍面前,我們都是小學生,都需要努力學習追求進步。虛心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方法。我們要想融入到古籍中有所思考有所得,就要靜心,靜“方運得精神”。

同學《資治通鑑》,共賞歷史精彩——怎樣讀出自己的思想和趣味

讀書須精神,亦須聰明,更須靜


第二,耐心恆毅。《資治通鑑》是一部煌煌鉅著,想要短平快的讀完是不現實的,需要有切實可行的計劃和執行計劃的決心與毅力。相對來說,計劃定的不妨寬鬆,但執行要嚴格,只超不延,避免計劃冒進磨掉了讀書的興致。讀《資治通鑑》要像自己出去遊玩一樣,用愜意的心情切入,讓一字一行都映入眼簾,讀有所獲。另外,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軸線,同一人物、事物在不同階段會被分割為片段,同時同一時間點會發生並列的多件事,出現多個人,雖缺少趣味,但能釐清時間脈絡和歷史趨勢,把握不同人、事的交互關係。所以,更加需要我們耐心,一字一句一行的仔細讀。

同學《資治通鑑》,共賞歷史精彩——怎樣讀出自己的思想和趣味

資治通鑑共十六紀294卷,約300多萬字


第三,細心研讀。“我們心中一無成見,又很有耐心,只是做好了讀《通鑑》的準備功夫。真正要讀出《通鑑》的滋味與樂趣,得讀到《通鑑》的好處,還得要加上「細心」,就是很用心地去想、去思考、去體會、去感受書中的史事、人物、情景、精神等等,而不只是知道書上寫些什麼而已。”讀歷史,最忌諱強記。讀史最好的方法是融入,發揮想象力,設身處地的“觀察”、“經歷”、“體會”。關於《資治通鑑》的解讀有許多版本,我覺得我們需要在讀懂原著的基礎上再去讀他們,因為很多白話文版本都是根據現代人讀書的習慣出版的,刪減掉旁徵博引的註解、精美絕倫的圖畫,原著所剩不多;加上每個版本都會有自己的評論、觀點,在自己沒有讀懂原著之前只能被動接受他人思想,就抹殺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同學《資治通鑑》,共賞歷史精彩——怎樣讀出自己的思想和趣味

虔心讀書,耐心體會,細心品味

有一百個讀者,就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唯物觀,把握準確的時代發展脈絡,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思想解讀《資治通鑑》裡的人、事、理、情以及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