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機會窗口”引爆1500個群,“千群共振”吸引50萬觀眾

在最“土”的行業裡用當下最時髦的營銷方式,引來50多萬人在線圍觀,讓贊助廠家讚不絕口,這就是《農資與市場》首創,馬鈴薯農業投入品線上訂貨會的轟動效果!


他是怎麼做到的?我們一起來聽聽農資與市場總編馮衛東帶來的分享。

15天“機會窗口”引爆1500個群,“千群共振”吸引50萬觀眾

馮衛東

《農資與市場》雜誌社首席專家

《銷售與市場·農資與市場》雜誌社總編

《銷售與市場》雜誌社高級研究員


今年武漢的疫情,給很多行業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包括我們傳媒行業影響也非常大。我們很多的線下活動,都按下了暫停鍵,都不能如期的召開。針對疫情,我們也採取了一些自救措施,並提出了三個關鍵詞:不等待,不消極,不放棄。


我們先是在2月11日開始做了十天的連續性直播,累計有70多萬的流量。但當我們直播10天之後,發現熱度和流量出現了問題,新鮮勁已經過去了,機會窗口在關閉,這時候我們不得不調整策略,將直播與傳統的招商會相結合,推出了我們農資行業的首場線上訂貨會。


這場線上訂貨會的效果超乎了我們想象,15天的時間內組建了1500多個群,直播當天有50多萬觀眾在線圍觀,吸引了17家廠家贊助,並收集了7000多份精準客戶資料。


這次活動在農資圈尤其是馬鈴薯圈起到了非常好的引爆效果,接下來我就重點分享一下這次活動的操作過程。


第一步:找準定位與賣點


首先是活動的定位,我們選擇了馬鈴薯這一作物品類,為什麼?因為馬鈴薯的種植時間在每年的四月底,而在三月份與馬鈴薯相關的種苗、肥料、農藥等市場銷售工作就陸續開展了,所以我們直播的時間跟馬鈴薯的種植準備時間剛好吻合。


其次就是策劃會議的亮點,也就是本次活動有哪些賣點?


我們找到了四個賣點:

第一個叫“最創新”,主要是形式創新,農資行業的線上招商會前所未有;

第二個叫“最場景”,我們熟悉的直播,場景都是很簡單的,一張辦公桌,一架攝像機就可以了,但這次我們專門租了一個攝影棚,在場景體驗上特別好;

第三個叫“最勢能”,在策劃之初,我們就提出了要實現千群共振;

第四個叫“最招商”,線上招商跟線下招商的區別是什麼呢?我們叫精準直達。在整個線上招商會的過程中,我們通過過程的抽獎、會後抽獎,一直吸引著用戶不要離開,會後通過獎品兌現和用戶資料跟蹤,實現了很好的招商效果。


第二步:千群共振,預熱推廣


會議的推廣,我們主要是抓住了三塊兒:

第一個叫薯圈兒2020。就是每個作物都有個圈子,每個品類都有個圈子;

第二個是找到了130位推廣大使

第三個叫薯圈徵文,我們在馬鈴薯這個圈子裡做徵文活動。


這其中的一個關鍵動作就是藉助了這130位推廣大使和我們員工的連接勢能,最終實現了千群共振。

15天“機會窗口”引爆1500個群,“千群共振”吸引50萬觀眾

這130位推廣大使都是馬鈴薯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我們要求他們每人建一個群,130位推廣大使就會建130個群。建群的過程中,其中有一個我們鄭州萬邦市場的馬鈴薯銷售商孫老師,一下子給我們拉來300個馬鈴薯群。


我們雜誌社自己又建了50個馬鈴薯的群,我們還要求自己的業務人員每個人通過不同的手段,要拓展馬鈴薯圈兒50個群。我們單位有20個人,如果一個人拓展50個馬鈴薯的圈子群,加起來就有1000個群了,而實際效果遠超出了我們想象,最終我們通過組建和連接的形式,引來了1500多個群。


通過這三個抓手,尤其是這1500多個群的滾動傳播,我們這次活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和熱度。從內蒙到河北、山東、河南、雲南、廣東等等,整個種馬鈴薯圈的人都知道了,也都瞭解到在3月11號,將有一個線上馬鈴薯的招商會。


第三步:高密度,有節奏


我們的推廣形式沒有什麼特別的,也是大家常用的圖片、視頻、文章。


我認為關鍵是要重複加強。圖片的量要大,視頻的量要大,文章的量要大。


我們為130位推廣大使每人都錄了一個15秒內的推廣視頻,為每位大使都製作了推廣海報,然後高頻率的去發。除此之外,我們在11天的時間裡,寫了將近100多篇關於馬鈴薯的文章做推廣。

15天“機會窗口”引爆1500個群,“千群共振”吸引50萬觀眾

一是推廣要有高密度,二是要控制節奏。


第四步:完美場景,做足體驗


這次會議的呈現比一般的線上直播要好的太多了,特別有現場感,其實我們就是把線下的產品招商會搬到了線上,我們租用了專業的攝影棚,專業的這種場地來進行會議的完美呈現。


流程大致分為6個環節:產品秀場、產品寶貝、乾貨分享、媒體背書、大咖出鏡、領導賀詞。

15天“機會窗口”引爆1500個群,“千群共振”吸引50萬觀眾

我們找了專業的禮儀小姐和模特做產品的展示和發佈,並啟用了兩組主持人來串場。第一個是整個會議的全過程客串的主持人,對這個主持人的要求就是大氣、官方、正式,有大型的正式招商會的感覺。另外一組用了兩個主持人,我們找的是在電視臺做電視購物的這種風格。一男一女的搭配,在整個播報的過程中,讓人感覺有一種在電視上看購物欄目的感覺。因為這場活動我們有17家贊助商的產品需要發佈,既然是個招商會,所以要做出產品招商、產品發佈的這種味道、這種感覺。


第五步:延續熱度,持續跟蹤


會後進行了大量的跟蹤服務的一些工作,主要有兩塊:


一是中獎人員獎品的兌現。活動中,我們每一個小時,都會有一個現場的幸運觀眾的大抽獎,沒有空獎,當然我們贈送的獎品都是參與單位的一些產品。會後我們就把這些中獎人員的資料和聯繫方式交到聯辦單位手中,由他們寄送獎品。

其中有一個企業,一共寄出去1700份樣品,他們滿意度特別高,其實通過這場會議,通過抽獎的形式,他們找到了1700個準客戶。


二是後臺客戶資料的分類追蹤。我們會後對前期收到的7000多份意向客戶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哪些是生產企業?渠道商?種植大戶?然後將整理好的資料交給我們的廣告商和贊助企業,他們再根據自己的屬性、情況分類,從7000多個客戶資料裡挑出自己認為比較合適的客戶做跟蹤。

聽這些合作企業反饋,他們的收穫都非常滿意,都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會後跟蹤,其實大多是為了廣告客戶,讓他的效果會更好。

我們會後宣傳又寫了6篇文章,對會議進行總結,進一步放大了本次活動的影響力。


最後總結一下,這次活動的成功,有兩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叫“機會窗口”。

其實現在我們正在策劃第二場招商會議,但熱度已經遠遠不如我們3月11號這一場,因為機會窗口即將關閉,疫情在變弱,很多人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都在出差了,沒有時間去看了。

第二關鍵詞叫“千群共振”。

充分利用線上的力量進行引流裂變,達到千群共振,所以才有了這麼大的傳播勢能和流量。


劉春雄院長點評


機會窗口很重要,除此之外,我還想強調幾點:


一、內容的系統性。我們很多人做事,一場一場的做,但是之間有什麼關聯呢?

那我現在見的好的都是內容上有關聯的。有關聯就是這次聽的好了,那下一次還會在期待。所以他的客戶穩定性是比較高的。


二、三度空間打通。不要只看到千群共振,更要看到馮總他們的線下拓展能力。他們原來線下能力是很強的,每次做會議的時候都要去做地推,都要去零售店,或者大戶那裡。有了之前線下的基礎,所以他們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拉起一千多個群,才能夠把社區發動起來,實現共振。線下的強關係,很重要。


三、直播路徑的選擇。它這個直播某種程度上是個B端和C端結合的直播。所以他走的是社群的路徑,通過社群邀請的方式實現裂變,這個和我們的網紅直播那種裂變和平臺給你流量是不一樣的。這個社群路徑,粘性是非常強的。


四、行業擊穿。

我反覆強調傳播一定要形成交叉覆蓋。

覆蓋我們分為兩種:一種叫轟動式,一個叫滾動式。

滾動式的就是分區域的,一個縣或者一個省來做。


馮總這個我們可以認為是行業轟動式的。把整個行業的產業鏈全部調動起來了,所以如果說他這次有17個贊助商,其他贊助商在猶豫的話,我想下個月4月3號他中南五省的這種活動贊助商會可能會更多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