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和發揚!河津幹板腔傳統曲藝放光芒

“黨員幹部起帶頭,全民動員防疫情。群防群控作貢獻,打勝防控阻擊戰……”疫情期間,我市大街小巷的流動宣傳車上,不斷傳來有關疫情防控的幹板腔段子。這些段子曲調朗朗上口,內容簡單明瞭,深受群眾喜愛,濃濃的鄉音開啟了接地氣的防控宣傳新模式。

市曲藝幹板腔協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本藝術門類群眾喜聞樂見的獨特優勢,廣泛開展了一系列演出活動,充分利用這一載體宣傳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基層,舉辦了一系列有聲勢、有特色、有影響的幹板腔專場演出活動,成為我市宣傳戰線上的“輕騎兵”。2019年被選為“山西省基層理論宣講聯繫示範點”(運城市僅有兩家)。

幹板腔又名撂幹嘴,是我市地方曲種,2014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主要發源於我市北坡沿山一帶,至今流傳數百年。我市民間高手雲集,代代相傳。曲藝幹板腔協會現有會員600餘人,多數人的身份都是農民。他們土生土長,渾身充滿鄉土氣息。作品詼諧幽默中盡顯智慧,表演如核桃滾坡乾淨利落。為了打造出更多的幹板腔精品,協會根據實際,紮實開展教育培訓活動,每年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會、業務培訓會,全面提升會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協會主席董朝元出生在幹板腔發源地河津北坡的樊村鎮固鎮村,自幼耳濡目染,深受老一代人的影響。他的嗓音洪亮,思維敏捷,連編帶表,出口成章。四十多年來,他自編自演幹板腔段子200多個,成了當地有名的“鐵嘴”。作為會長,他堅持身先士卒,國家每有大事、喜事,他都會第一時間創作表演,用作品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弘揚真善美,鞭撻假醜惡。

協會常務副主席李建民原是一名農村主幹,工作之餘堅持幹板腔創作。卸任後,他根據新聞內容,現編現表,開啟河津幹板腔播報新聞先河。在他們的帶動下,協會內部形成了良好的風氣,目前,協會已有150餘人創作過幹板腔段子,作品達1000多個,內容涉及面廣,出現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好作品,如《喜迎黨的十九大》《大家都提金點子》《巧收禮》《再婚風波》《一代名將董其武》等。協會編輯出版的《河津幹板腔選集》一、二卷,收錄經典作品200多個,並與新華書店聯合舉辦幹板腔講座十餘場,受眾學生近千人。

近年來,河津電視臺和曲藝幹板腔協會聯合推出了幹板腔專欄,邀請專業演員進行指導,使這一民間藝術登上了大雅之堂,走進了千家萬戶。同時積極改革創新,將原來的單口表演、群口表演與小品、相聲、微電影等有機結合起來,大大豐富了表演形式,賦予了幹板腔新的內涵。協會還與宣傳、組織、紀檢、工會、住建、交通、司法等多部門合作,舉辦專場演出,巡迴下鄉,進村入企,先後演出300餘場次。每年舉辦幹板腔春晚,每月一期幹板腔專欄,先後有600餘人登臺表演。

去年冬季,運城電視臺還專門開辦了《河津幹板腔》欄目,在河東大地廣泛推廣。山西晚報黃河行欄目組在河津採訪時,連續三次對幹板腔進行了直播,省城文化公司拍攝的幹板腔微電影《菜驢誕生記》在全國二青會上進行了展播,編劇任瑾瑤榮獲最佳編劇獎,李建民、任紅芳分別榮獲最佳男女主角獎。董朝元成為中國山西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楊玉林、董朝元榮獲運城曲協終身榮譽獎,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任羅樂、市直工委原書記董滿元長期擔任協會名譽主席。

小舞臺,大世面,頂天立地莊稼漢;新段子、大文章,溢彩流光幹板腔。如今的幹板腔紅遍了古耿大地,希望河津幹板腔能夠紅遍河東、紅遍三晉,更好地服務黨和政府工作大局,弘揚新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旋律,以特色文化為己任,譜寫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