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发扬!河津干板腔传统曲艺放光芒

“党员干部起带头,全民动员防疫情。群防群控作贡献,打胜防控阻击战……”疫情期间,我市大街小巷的流动宣传车上,不断传来有关疫情防控的干板腔段子。这些段子曲调朗朗上口,内容简单明了,深受群众喜爱,浓浓的乡音开启了接地气的防控宣传新模式。

市曲艺干板腔协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本艺术门类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演出活动,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宣传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基层,举办了一系列有声势、有特色、有影响的干板腔专场演出活动,成为我市宣传战线上的“轻骑兵”。2019年被选为“山西省基层理论宣讲联系示范点”(运城市仅有两家)。

干板腔又名撂干嘴,是我市地方曲种,2014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主要发源于我市北坡沿山一带,至今流传数百年。我市民间高手云集,代代相传。曲艺干板腔协会现有会员600余人,多数人的身份都是农民。他们土生土长,浑身充满乡土气息。作品诙谐幽默中尽显智慧,表演如核桃滚坡干净利落。为了打造出更多的干板腔精品,协会根据实际,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每年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业务培训会,全面提升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协会主席董朝元出生在干板腔发源地河津北坡的樊村镇固镇村,自幼耳濡目染,深受老一代人的影响。他的嗓音洪亮,思维敏捷,连编带表,出口成章。四十多年来,他自编自演干板腔段子200多个,成了当地有名的“铁嘴”。作为会长,他坚持身先士卒,国家每有大事、喜事,他都会第一时间创作表演,用作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建民原是一名农村主干,工作之余坚持干板腔创作。卸任后,他根据新闻内容,现编现表,开启河津干板腔播报新闻先河。在他们的带动下,协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风气,目前,协会已有150余人创作过干板腔段子,作品达1000多个,内容涉及面广,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如《喜迎党的十九大》《大家都提金点子》《巧收礼》《再婚风波》《一代名将董其武》等。协会编辑出版的《河津干板腔选集》一、二卷,收录经典作品200多个,并与新华书店联合举办干板腔讲座十余场,受众学生近千人。

近年来,河津电视台和曲艺干板腔协会联合推出了干板腔专栏,邀请专业演员进行指导,使这一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积极改革创新,将原来的单口表演、群口表演与小品、相声、微电影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表演形式,赋予了干板腔新的内涵。协会还与宣传、组织、纪检、工会、住建、交通、司法等多部门合作,举办专场演出,巡回下乡,进村入企,先后演出300余场次。每年举办干板腔春晚,每月一期干板腔专栏,先后有600余人登台表演。

去年冬季,运城电视台还专门开办了《河津干板腔》栏目,在河东大地广泛推广。山西晚报黄河行栏目组在河津采访时,连续三次对干板腔进行了直播,省城文化公司拍摄的干板腔微电影《菜驴诞生记》在全国二青会上进行了展播,编剧任瑾瑶荣获最佳编剧奖,李建民、任红芳分别荣获最佳男女主角奖。董朝元成为中国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杨玉林、董朝元荣获运城曲协终身荣誉奖,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任罗乐、市直工委原书记董满元长期担任协会名誉主席。

小舞台,大世面,顶天立地庄稼汉;新段子、大文章,溢彩流光干板腔。如今的干板腔红遍了古耿大地,希望河津干板腔能够红遍河东、红遍三晋,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弘扬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以特色文化为己任,谱写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