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鎮:用赤子情懷打造美麗鄉村

故事追溯到2017年4月28日。

  在這之前,被溝頭村群眾戲稱為“早酒協會”的村民,隔三差五的醉酒後到鎮政府、村部鬧事;溝頭村還是新莊鎮當地有名的“貧困村”、“後進村”、“問題村”,村各項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群眾對村裡的問題積怨已久、抱怨很多。

  兩年過去了,如今的溝頭村強勢逆襲,實現從“問題村”、“上訪村”到“示範村”、“幸福村”的華麗轉身。

  

新莊鎮:用赤子情懷打造美麗鄉村

  一幅美麗鄉村新時代畫卷正在溝頭村大地徐徐展開:村容村貌秀麗多姿,一座座農家小院乾淨整潔,廣場上的老人和孩子悠閒自在,荷塘裡荷影綽綽,村兩委由原來的人心渙散變成了現如今的齊心協力,扶貧小組長的工作隊伍壯大了、工作能力提升了,而且是任勞任怨,各自然村互幫互助、齊頭並進。“早酒協會”自然解散,那些吵著爭當貧困戶的、罵著扶貧不公平的、鬧著要上訪的群眾不見了;還有些由於鄰里糾紛,婆媳關係惡化要求評理論非的老百姓也少了,他們有的在扶貧工廠找到了一技之長,有的當上了保潔員,有的參加了互助崗,有的參加了村公益崗位,有的實現了居家就業......

  在溝頭村被評為脫貧示範村、省市級美麗鄉村以來,溝頭村迎來了一批批觀摩團,送走了一群群參觀者,來的人絡繹不絕,走時讚不絕口。

  這一切變化要從該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健身上說起。2017年4月28日,楊健從市紀委、監察委選派到新莊鎮溝頭村擔任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兩年來,他以赤子之心和無私奉獻詮釋使命與擔當、踐行黨的莊嚴承諾,用實際行動書寫溝頭村完美蝶變的歷史。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溝頭村下轄5個自然村,全村共有778戶、3098人,耕地面積4291畝。全村共有黨員69人。

  剛到溝頭村,楊健就立下一個目標:在三年駐村期間努力打造出一個“不走的駐村工作隊”。他想通過工作隊的努力,有效激發村“兩委”幹部、黨員和後備人才的生機與活力,有力凝聚村班子更強的戰鬥力。

  楊健按照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要求,確保了“三會一課”等制度有效落實,他樹立了“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理念,積極強化基層黨建制度建設,努力建立服務型黨組織。換屆選舉期間,他和工作隊逐戶摸排村換屆人選,對符合條件的分別談話。走訪在家的黨員、群眾代表和部分群眾,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順利通過換屆換出溝頭村的新班子、新氣象。

  楊健帶領村班子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配齊配強村紀檢員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他廣泛開展“五個一”活動,組織開展好每月25號黨員活動日、工作隊員上黨課等活動。他倡導並實施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每週聯席會議制度,重大問題集體研究、集體決策,進一步整合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的力量,使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更加鞏固,切實解決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

  “楊書記來了,我們幹勁大,以前村裡很多好事都難成,經過楊書記耐心細緻的做工作,現在都解決了。我們都願意跟著楊書記幹!”溝頭村主任李令選表態道。

  脫貧攻堅 一個不落

  楊健說:“既然組織派我們來了,脫貧致富就一個都不能落下”。他認真組織開展扶貧對象動態調整、“重補促”專項整改行動和脫貧攻堅大排查工作,認真落實“七個不落一個不少”,和工作隊逐戶核實,為建檔立卡外48戶“六類重點人群”建立一戶一檔。溝頭村工作隊每月開展1次“扶貧政策集中宣講”和“面對面”說扶貧活動,每天固定時間利用村村通廣播詳細講解孝善基金、互助崗、動態調整等政策。

  

新莊鎮:用赤子情懷打造美麗鄉村

  “楊書記經常到我家裡來,與我拉家常,給我講政策.....”溝頭村貧困戶李令成說道。

  楊健和他的隊員們每週每人15戶,入戶核查扶貧手冊,詢問收入、生產、生活情況,切實掌握貧困戶真實信息,瞭解民情民意和需求,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並記錄在幫扶臺賬裡,他們用一本幫扶工作臺賬架起幫扶連心橋,切實提高幫扶工作的實效性和群眾滿意度。

  楊健按照“七要七有”和“五淨一規範”要求,組織開展全村“清潔文明家庭戶”評選活動,通過愛心超市積分卡,被授予“清潔文明家庭戶”榮譽稱號的,可兌換一定積分到愛心超市免費領取生活必需品,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村莊清潔行動的熱情。

  楊健多方努力、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嚴格項目審批程序。2018年溝頭村共實施到村項目4個、到戶項目211個,到村到戶扶貧資金687.83萬元。他積極與宿州市科協和縣科協溝通協調,在溝頭村創建“科普中國·鄉村e站”。

  楊健認真從村集體經濟基礎、區位特點、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溝頭村通過農機租賃、資產收益、扶貧工廠和恆溫冷庫入股等方式,2018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4.64萬元。

  2014年,溝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66戶497人,貧困發生率16%。2017年底,全村已脫貧243戶447人,村集體經濟收入9.36萬元,順利通過省第三方評估,實現村脫貧摘帽。2018年村集體收入14.65萬元,未脫貧困戶16戶2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以下。

  心繫群眾 為民造福

  衛生室為什麼沒有動工?陳大爺的危房改造怎麼還沒弄好?這家低保該不該享受。

  楊健坦言,自駐村後,由於時間短工作緊,他只能加班加點推進工作進度。他心裡時刻裝著群眾,每天不論白天還是傍晚,經常走村串戶,瞭解民情,聽取呼聲。“楊書記是我們溝頭村最受歡迎的人,村裡人有啥困難,都是直接找他,向他諮詢政策、反映困難。”86歲的貧困戶王書雲高興地說道。

  近年來,在楊健的帶領下,溝頭村積極以"五清一改"為突破口、以“乾淨整潔、習慣養成”為基本遵循,共清理畜禽糞便4000m⊃;、秸稈雜物9餘噸、塘溝渠清淤1200m⊃;,拆除旱廁29個、破危房屋30個、畜禽圈舍800餘方、亂搭亂建14個。溝頭村以縣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和市縣級自主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為契機,在村內安裝路燈224盞,新建花壇57個,拆除危房30個,硬化道路5條、3300米,新建公廁7個,實施改水改廁400戶,新建村民遊園廣場1處,綠化亮化道路16.11公里。溝頭村逢土必綠,見縫栽綠。通過“小菜園”、“小果園”等形式有效綠化提升村莊環境。現如今,溝頭村房前屋後共栽種棗樹、杏樹、石榴樹共計6000餘顆,坑塘四周栽種垂柳500餘顆。另外,該村王集中心村已被列入2019年度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一幅美麗畫卷正在溝頭大地徐徐展開。

  楊健積極協調引進資金29萬元,建設了總面積 144平方米的溝頭村公共服務中心,現如今為民服務大廳、圖書室、老年活動室、會議室、扶貧辦公室等一應俱全。楊健積極協調引進資金27萬元,新建村文化大舞臺1座,並建設面積2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他還爭取項目資金投資33萬元,新建一座260平方米村衛生室。

  人間至德忠和孝,世間大美信與誠。家和萬事興,孝道是根本。楊健利用項目資金在村內主幹道設置文化長廊,每條主幹道分別孝道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愛留守人員等主題。

  “溝頭村,是寶地,立規約,要牢記”,亮麗顯眼的《溝頭村村規民約》在村裡隨處可見。他組織整理了溝頭村村史,譜寫了村歌《醉美我家鄉》。另外,他還充分發揮該村紅白喜事理事會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移風易俗活動,評選10名“好媳婦”,10戶“文明家庭戶”,村民曹會真被評為全縣“巾幗脫貧之星”。

  群眾的口碑是最高的獎賞。楊健堅持親情駐村,矛盾在一線解決,人心在一線凝聚,他和他的隊員們緊緊圍繞“抓鐵有痕,落地有聲”的工作理念,有效提升群眾知曉率和滿意度。在工作隊月度考核中,工作隊知曉率和滿意度均為100%。

  2018年以來,溝頭村先後榮獲“全市脫貧攻堅示範村”、“全市優秀駐村工作隊”、“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縣雙先鋒村”(在全縣253個行政村中名列第二名)等榮譽稱號。2018年11月初,安徽省委副書記信長星到溝頭村開展“五級書記大走訪”,對該村抓黨建促脫貧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其駐村扶貧的做法和事蹟先後被宿州市電視臺、安徽日報、人民網、國務院扶貧辦網站等中央省市媒體宣傳報道。

  兩年多的時間說長不長,但楊健留在溝頭村的故事是永遠說不完的話題。

  “新時代的歌聲,已經奏響,百花齊放,袖子擼起來,驚醒了我的小村莊。中國夢,多響亮,哦,溝頭村的人民幹勁漲,美夢圓,新篇章,溝頭村的人民幸福長”。

  在走訪貧困戶時,楊健常說這樣一句:“脫貧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覺,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難的日子都能熬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