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秦人大約從公元前900年東周孝王封贏非子於秦邑(今天甘肅天水一帶)開始進入歷史的視野,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一統天下時至,前後大約700年時間,披荊斬棘,一路東進,為了秦人的“生存夢”,為了偉大的“秦國夢”,為了華夏的“統一夢”,無數親人流血犧牲,35代國君無一昏聵,個個勵精圖治,終於達到了中國政治的極致,登上了世界歷史的巔峰。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當秦王朝脫胎於古老而雄健的秦國之時,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經過“歷史考驗”“人民選擇”,“政治先進”“基因良好”的王朝,僅僅只有15年的國祚(zuò,運)。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自信滿滿地要將王朝統治傳之萬世,結果僅傳了一世,到其子秦二世胡亥時,便土崩瓦解。秦王朝的少年“夭折”,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秦孝公推動商鞅變法,政策變了,思路變了,秦國國力也開始飛速向前發展,之後的秦國國君“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於宇內”,拼了命地“踩油門”,到秦始皇時期,秦王朝(秦國)這輛嚴重超負荷的重型卡車又嚴重超速,已經超出了安全界線,幾近失控。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於是,教科書便告訴我們:由於秦國暴政導致人民揭竿起義,最終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秦王朝的滅亡,真的是“暴政”所致嗎?根據歷史記載判斷,由於高度的“法治化”,秦王朝的政治過於“苛”,所謂的“苛政猛於虎”,卻不“暴”。“苛”即很細微,就是管得太細緻了。既然如此,秦王朝的滅亡就另有其因。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原因之一是長期征戰使民生凋敝。征戰是秦人的常態。雖然秦人很勇猛,勝多敗少,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是客觀規律。長期的戰爭,特別是秦王朝建立前10年吞併六國的戰爭,使秦國到了所能承載負荷的極限狀態,整個社會結構都非常危弱,稍有不慎便土崩瓦解。事實上,秦國大量的精壯男子命喪疆場,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勞動力嚴重缺乏,大量土地無人耕種,從根本上動搖了國家經濟基礎,老百姓生活非常艱難,對新建立的王朝沒有認同和歸屬感,民心已經不在。秦王朝建立前的秦人,是在拼最後一滴血。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原因之二是大興土木雪上加霜。秦王朝建立後,秦始皇既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天下苦秦久矣”的嚴峻現實,也沒有對洶洶湧動的原六國形勢加以介懷,在“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之後,秦始皇沒有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改善生存狀態,緩解社會矛盾,而是開始無度地徵發民力,大興土木,修築長城耗百萬之工,建秦直道又使民力無數,如果說這些工程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和平安寧的日子、為了國家長治久安的國防工程的話,空前絕後地徵調70萬之眾,為自己修築驪山陵墓,就有點變本加厲,自取滅亡了。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原因之三是六國舊部各懷異志。從根本上講,秦國一統的天下之時,便出現了“六國實”而“秦國弱”的局面。秦國儘管從軍事上消滅了六國的有生力量,在短短的10年中,使六國在政治上屈服於秦國,疆域上、形式上統一了,但這只是表象,六國舊部各懷異志,而且實力雄厚。而事實上,在秦國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財力,竭盡全力把“秦國”變成“秦王朝”之後,蜇伏的六國男兒、雄厚的財力物力、洶洶的反秦之心,才隨著“陳勝吳廣起義”,朝著不爭氣的“秦二世”爆發了出來,此時可謂是“有仇的報仇,有怨的報怨”,很快就斷了秦王朝的生機。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原因之四是統治集團驕奢淫逸。秦孝公之後百餘年,秦國的每一代國君都是雄才英主,直到秦始皇建立秦王朝,這可謂是秦國的幸運之事。但福禍相依,秦始皇可以處理好“征戰狀態”下秦國的決擇,但卻沒能處理好“和平狀態“下的王朝戰略,盲目自信的秦始皇,認為命運會一直會青睞秦人和自己的子子孫孫,把精力放在訪仙求道上,而沒有真正思考秦王朝今後的發展問題。於是,焚書坑儒、築陵驪山,趙高專權、指鹿為馬,胡亥玩劣、朝政荒亂,文武百官殘遭遇迫害,對秦王朝政治失去信心,章邯在“被趙高所殺”和“對王朝不忠”之間,選擇了後者,率20萬秦軍精銳投降項羽,秦王朝的氣數已盡。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原因之五是軍事鬥爭渙散無力。“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軍隊是政權的工具。秦軍曾經是一支有共同追求的強大武裝力量,在秦國統治集團的領導下所向披靡,做為工具非常乘手。但隨著秦王朝建立和政治上陷入混亂黑暗,這支軍隊便沒有了靈魂,在維護秦王朝的統治地位上,也就顯得渙散無力,毫無當年的勇猛英武可言。秦王朝危難之際,30萬跟隨蒙恬北伐匈奴的“長城兵團”遠在北方未能集結,50萬隨屠睢和趙佗南征百越的“趙佗兵團”,直接轉成了趙佗乘秦之危自立為王、建立南越國的工具,離心離德使這支秦軍並未北上靖國之難。與商紂王類似,秦二世只好臨時徵用還在修建秦始皇陵的囚徒去應對中原風雲,這便是章邯率領的20萬主力部隊。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秦王朝無論曾經如何強大、如何輝煌,都已經淹沒在歷史的煙塵之中,其建立經歷了35代國君、700年滄桑,由無數秦人用生命和鮮血鑄就;而其滅亡則只在秦二世繼位後的短短3年之間,一切便灰飛煙滅。儘管我們從5個方面深思和汲取王朝更替的教訓,但秦王朝真正滅亡的原因或許只有一點,即:“天命不在”!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天”有三重:一重為“道”,即規律;二重為“人”,即民心;三重為“善”,即良知。天命,就是這三者的結合。秦王朝從建立之初已經偏離了天地萬物的自然之道,不能順應民心這個執政之根本,做事已經喪失了基本的良知,秦不亡才是沒有天理。

歷700年經35代國君所建立的秦王朝,為什麼僅二世而亡?

任何政權、組織、集體,其存在的意義,都是按一定的規律儘可能廣泛地滿足其成員的善的需求,如果偏離了這一根本,滅亡是必然而且迅速的,會有更適合的形式來代替。這也是人類探索相處之道的基本原則,讀史者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