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都能寫出滿分作文:別再說生活平淡沒啥可寫!掌握5點


一草一木都能寫出滿分作文:別再說生活平淡沒啥可寫!掌握5點


01以質樸語言寫“鄉下人家”——表裡如一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第一句話:

鄉下人家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簷。

這第1句話,我們就可以感覺到作者的語言風格。

其實,無論是華麗還是樸素,只要達到他想要的這個效果,都是不錯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語言風格也是一樣。

作者語句比較質樸的,這種質樸的風格就特別適合寫鄉下人家。

這樣的語句,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鄉下農家風味的氛圍裡面去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注意幾個詞,第1個詞,總愛,總愛說明這種行為它不是單家的。這不是人家的一個什麼偏好,而是鄉下人家普遍的一種現象。

用詞的準確,從哪裡體現出來?就在一個句子當中的一個很常見,一個很普通的詞語裡面體現出來。

文章內容是什麼本色,就用什麼樣對應的語言去寫,這就是表裡如一。

02 從自然的角度描寫事物——順其自然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在屋後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蔭。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

這個寫作的角度就非常好。

為什麼這樣說呢?

完全反過來,從誰的角度,就是從事物的角度來寫,花兒怎麼樣,竹子怎麼樣,嫩筍怎麼樣。全都是它們自己做主的。

味道完不一樣了。

這句話如果換成有些同學來寫,可能會怎麼寫呢?鄉下人家屋前有什麼、有什麼——有芍藥,有雞冠花,有大麗菊;還有春筍。

這樣寫就顯得非常不自然。

寫景物也好,寫人物也罷,寫其他的動物植物,怎麼樣達到一個非常自然的狀態,要順著事物自己的自然天性特點和情態去寫。

你看這裡,竹子用“投下”,嫩筍用“探出”,這兩個詞,是一種自然的狀態。

一草一木都能寫出滿分作文:別再說生活平淡沒啥可寫!掌握5點


03 寫出自然景象的變化——變中求豐

來看這句:

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

很多同學說,老師我寫植物也好,寫動物也罷,很多時候總覺得好像一句話寫完了,我不知道再該寫什麼了是吧?

這裡介紹一個辦法。是什麼呢?

就是你要找到一個變化的狀態來寫,這樣你會發現你寫的植物、動物、及其他的事物,肯定是沒完沒了的,有寫不盡用不盡的素材。

為什麼?

因為你抓住“變化”這兩個字。是吧?你不要老想著,我眼前看到的這個狀態,你要想到植物、動物,它是會有一個變化過程的,這個過程中可寫的內容太多了。

你寫往後它怎麼變的時候,不同的內容就有了,就豐富了。


一草一木都能寫出滿分作文:別再說生活平淡沒啥可寫!掌握5點


04 從人與自然景物關係中寫出情感——景中有情

我們來看這句話:


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隻的。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他們的屋後倘若有一條小河,那麼在石橋旁邊,在綠樹蔭下,會見到一群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作者把這景物之間的一種關係,以及景物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寫出來了,讓我們感受到作者是把景物當朋友看,景物、動物呢,也把人看作是朋友。

這樣一種思維方法,在語文學科,就是一種形象思維。

它跟數學跟物理跟化學有區別,其實就體現在字裡行間。

好處是什麼呢?

你筆下的景物肯定是鮮活的,也包含著情感。這樣一來,文章的感人力量也就有了。

05 善用比較——突出特點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好,作者從一個比較的角度突出了蔬菜瓜果的“可愛”,和門前的一對石獅子或者豎著的大旗杆比。

當我們沒有辦法寫出某個事物的特點、優點的時候,怎麼辦?

比較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一比,就能夠發現事物跟事物的區別;也能突出事物的不同之處。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所構成的這個裝飾圖跟什麼呢?跟石獅子、旗杆來比,突出什麼特點?突出可愛的特點。

那很顯然,可愛是作者的一種主觀感受。有感受,文字才會有個性。

一草一木都能寫出滿分作文:別再說生活平淡沒啥可寫!掌握5點

簡單小結如下:

讀《鄉下人家》,我們知道要寫好世間萬物,可以有5點方法:

(1)以質樸語言寫“鄉下人家”——表裡如一

(2)從自然的角度描寫事物——順其自然

(3)寫出自然景象的變化——變中求豐

(4)從人與自然景物關係中寫出情感——景中有情

(5)善用比較——突出特點


你學會了嗎?我是餘老詩作文課。關注我,讓你的作文更優秀。



往期精選:

01

02

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