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前幾年

法官辭職當律師,一度引發關注

當下,他們卻有了不一樣的選擇

不做律師了,考到法院了

不要問為什麼

對於他們來說

這就是選擇,更是追求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這期我們採訪了

四位法院人

從執業律師到法院幹警

這樣的轉身

讓他們更懂律師也更懂法官


見習人員:萬里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萬里當律師時的工作照

我,一個大齡文藝男青年,當過9年律師,去年剛考入平陽法院,還是“萌新”一枚。從事律師職業時,我負責破產管理人業務。我發現,以往接受債權申報工作就像法院的立案,債權審查就像法院的審判,處置破產財產和進行債權分配就像法院的執行。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在立案窗口整理材料的他

進院後,我在平陽法院鰲江法庭從事立案工作。當律師時,想方設法讓法院把案子立起來,來法院後,發現立案也需要多方面考慮:比如這個案件是否有調解的可能性,調解是否更有利於矛盾化解,立案的案由是否和律師提出的一致,真實的法律關係是怎樣的,這些都需要我們來進行判斷。

對我來說,律師的經歷,讓我能夠更好地處理現在以及將來的法院工作。


書記員:倪雅婷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曾經的倪律師帶著材料去立案

來到平陽法院,是意外之喜。“意外”在於,在踏入法院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能有成為法官的機會;“喜”在於,法官比我想象中更有意義也更具挑戰性。

影視作品中的律師總是豪情萬丈、揮斥方遒,畢業後我也邁入了律師行業,有激動、有失落、有歡聲、有淚雨。3年的執業生涯讓我對律師有了更加實在的感悟,卸下那些絢麗的外表,律師是負重前行的捍衛者。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在法院執行局工作的她

進入法院後,我品嚐到了法律的另外一種滋味。曾經以為的高高在上者,可能比任何人都更“接地氣”,因為真相存在於下鄉調查的每一寸土地;曾經以為的安逸者,可能比任何人都要辛苦,因為源源不斷的案件都是責任和壓力;曾經以為的不近人情者,可能比任何人都有同理心,因為除了真相他們更希望事了。

《阿甘正傳》裡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嚐到哪種滋味”。於我而言,法院更像一盒黑巧克力,初入口時苦卻回味甘甜,我期待法院給予我的成長,也期待我能給予法院的貢獻。


書記員:葉澤威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當律師時,當事人贈送錦旗

“請不要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現在宣佈法庭紀律……”一位年輕人身著西裝,戴著法徽,繫著藍色領帶,筆直地站立在書記員席,莊重地宣讀法庭紀律。對,這個年輕人就是我,一位人民法院的書記員。

曾經的我是一名律師,基於和當事人簽訂的法律服務合同為其服務,更多時候要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儘可能地為當事人爭取更多的利益。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庭審時的照片

作為書記員,與先前當律師時的價值觀及追求有很大不同,無論是文書送達、庭審記錄、調查取證、撰寫文書,都要保持中立態度,用公正、公平去詮釋法律權威。

律師從業經歷對當前工作有不小幫助。因為做過律師,我對審判流程更加熟悉,也更加清晰地知道律師的代理意見及目的,在與律師及當事人溝通中也更得心應手。


法官助理:葉成潔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坐在辯護席的他

2016年11月28日,是父親的生日,也是他從瑞安法院退休之日,更是我結束律師生涯,向平陽法院報到之日。那一日,年少時的夢綻放了。

在三年的律師時光裡,我代理過不少民事、執行以及非訴案件,也做過刑事辯護,為如今的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礎。對一些審判輔助工作,如庭審準備、文書起草,能更快上手。從事律師工作時,需與當事人打交道,這讓我深知當事人的心理,進入法院後,面對機動車糾紛、離婚糾紛等民事案件均能做好調解工作,把握好當事人心理,積極化解矛盾。

#人物#從律師到法官的職業流動,並非“逆行”

為村民講解法律知識

我還擔任過公司、電影院、村(社區)、學校的法律顧問,定期為顧問單位開展法律講座。這也為日後代表法院講法進禮堂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燭,薪終將燃盡。火,卻已傳承,永不停息!”繼承父志,為了公平正義,我甘做法治“麥田的守望者”。


後記

法學家說:“法律是一個帶有許多大廳、房間、凹角、拐角的大廈,在同一時間裡想用一盞探照燈照亮每一間房間、凹角和拐角是極為困難的。”在法治大廈的複雜系統中,法官和律師扮演著彼此不同的角色,但在點亮法治燈塔的大方向上,一直是同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