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阿飛正傳》是讓張國榮獲得真正影帝稱號的電影!

劇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我聽別人說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

有人說,這部電影像極了張國榮的一生。2003年4月1日,他也像這隻飛累了的無腳小鳥一樣,在中環文華東方酒店24樓飛身躍下,他實在太累,飛不動了,選擇了落地,終年46歲。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其實這種鳥還有一個名字:極樂鳥,願哥哥在去往極樂世界中,快樂的生活,不會再有病痛的折磨。

屈指算來,他竟然離開我們十七年了!

是什麼原因,讓他一躍成謎呢?

1956年9月12日,一個叫張發宗的小男孩出生在香港一個富裕的家庭,張國榮是他出道後改的名字。父親張活海是有名的裁縫,當時被稱為“裁縫之王”,馬龍.白蘭度和加里格蘭特這樣的大明星,都曾經請他做過衣服。

母親潘玉華,一共生了10個孩子,其中有三個不幸夭折,張國榮是最小的那個,被人稱為“十仔”。更巧的是,張國榮與去世的九哥是同一天生日,被戲稱是九哥轉世再生。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富裕人家的小兒子,應該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但張國榮的實際情況是:雖然兄弟姐妹眾多,但和哥哥姐姐年齡差很大,幾乎沒怎麼一起玩耍。父母都忙著做生意,也沒時間管孩子,他和兄弟姐妹們從小是外婆和保姆一起帶大。

他的父親又是一個花花公子,不僅娶了兩房太太,而且還風流韻事不斷。婚姻的不幸,讓他媽媽也忽略了一直祈求母愛的小兒子。雖然張國榮一直把母親稱為“生命中的摯愛”,但實際上母子關係非常生疏。

張國榮的姐姐曾經說過:弟弟是個極度渴望被寵愛的人,但在有生之年,這份渴望一直沒有得到滿足。

真是應了那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張國榮13歲的時候,被母親安排去英國讀書,離開了沒有溫暖的家。他按照父親的願望,在英國的利茲大學讀紡織專業,因為他父親希望他學成歸來,繼承自己的事業。

多年以後,在回憶他離開的時候,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去英國的時候,感覺是快點讓我離開這裡,我根本不想留在香港。也許是童年受到的影響,我一點傷感都沒有,一點留戀都沒有。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但在他大一的時候,他父親因為飲酒過度中風,併發了病危通知書,張國榮不得不回到香港。還好後來父親轉危為安,但他的學業就此中斷,再也沒回英國。

回到香港,他可能與父母分開的時間太長了,發現根本不能在一起生活。於是,他從家裡搬了出來,為了謀生,他做過律師助理、賣球鞋、賣牛仔褲等雜工。

業餘時間,他和朋友一起組建樂隊,自娛自樂,他發現,自己做音樂的時候最快樂。

【02】

1977年,20歲的張國榮報名參加了香港麗的電視臺亞洲歌唱大賽,憑藉英文歌曲《美國派》獲得第二名。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這次歌唱比賽改變了張國榮的一生,獲獎之後,他和麗的電視臺簽了五年合約,成了綜合節目主持人。從此,正式進入娛樂圈。

當時獲獎,還是莫文蔚上臺給他送的花。她稱自己是張國榮的第一個粉絲,她說:“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是參加麗的電視臺歌唱比賽,當時我媽媽是那家電視臺的高層,每逢大型節目,要有小朋友上臺獻花,便有我的份。當時哥哥出場唱歌,一身白衣白褲,好靚仔。他唱一首英文歌,很有型,很精彩。”

哥哥這個叫法,據說有兩個出處:一種說法是,在《倩女幽魂》裡邊,女鬼小倩把書生寧採臣喚作哥哥;另一種說法和林青霞有關,在拍攝《白髮魔女傳》的時候,張國榮見到上好妝的林青霞,就笑著說:姐姐你好美啊!林青霞立刻回了一句:哥哥你好帥哦!從此以後,林青霞成了姐姐,張國榮就順理成章成了哥哥。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這個叫法,是他成名之後的叫法,他在沒有成名之前,圈裡人習慣叫他榮少。

1981年,張國榮在電影《失業生》裡扮演榮少。說到這部電影,不得不說他的兩個搭檔,陳百強和鍾保羅。這三個人當年都是英俊瀟灑的少年才俊,又因為共同出演過兩部比較有影響影片,一度被稱為“三劍俠”,和“中環三太子”。

但世事難料,1989年,貴為香港金牌主持人的鐘保羅,年僅30歲離奇墜樓身亡。1993年,35歲的陳百強,昏迷17個月後,不幸逝世在瑪麗醫院。但沒想到,10年之後,瑪麗醫院也成了張國榮最後一站,三個人的命運是如此的相似,真是天妒英才!

不由得想起一句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1983年,張國榮遇到了一生的好友兼經紀人陳淑芬,聽從她的建議,推出唱片《風繼續吹》,這張唱片給他帶來轉機。

1984年,憑《monica》暫露頭角,為了這一天,他已經整整奮鬥了八年。這首歌是他歌手生涯的分水嶺,第二年,又憑藉《不羈的風》獲得了勁歌金曲獎殊榮。

1985年,他在紅館連開10場個人演唱會,場場爆滿。

1986年,繼續紅館連開12場個人演唱會,場場爆滿。

同年,和周潤發一起主演電影《英雄本色》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1987年,出演《倩女幽魂》,他飾演的寧採臣至今無人超越。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1988年,出演《胭脂扣》被提名香港金像獎影帝。

但出名之後,麻煩也接踵而來。當時早早出道的譚詠麟已經是一線巨星,而張國榮因《風繼續吹》、《Monica》兩首歌迅速爆紅,引起譚粉的不滿。1984年,開始了長達五年的“譚張爭霸”,他們的巔峰對決,貫穿了整個80年代中後期。

張國榮曾經收到對方粉絲寄來的冥紙、冥樓,新買的車也被劃傷。

只要他們兩人同時出現的場面,必定是掌聲與噓聲齊飛。

1987年,兩家的粉絲上演了一出全武行。

1987年,在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張國榮一曲《有誰共鳴》還沒唱完,臺下的歌迷已經亂成一團,後面還大打出手,他本人被困場館裡面,6個小時都脫不了身。這一切,讓他們都感到厭倦。在1989年,一年之內,兩人宣佈先後退出歌壇。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03】

張國榮從影25年,演了幾十部電影,《胭脂扣》《金枝玉葉》《東邪西毒》《霸王別姬》都是經典之作。

但是他每次都是陰差陽錯與獲獎無緣,34屆金馬獎,盛裝出席,到現場才知道得票為0,理由《春江乍洩》的表演是本色出演。

他在金像獎和金馬獎上,一共被提名13次,只有一次獲獎,偏偏那次他又沒能夠出席。

1990年,他出演《阿飛正傳》,被稱為香港最出色的電影之一。這部戲獲得金像獎影帝,但他沒有出席領獎。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阿飛正傳》是一個追尋與失落的故事,有人說,像極了張國榮的一生,特別是戲中人那份對母愛的渴求。電影中的旭仔,終其一生,都在瘋狂地尋找他的生母,但最後一無所獲。

現實中的張國榮,也很少得到母親的關愛。

成名之後,他想彌補童年留下的遺憾,因為他一直沒有跟母親正常住一起好好生活過,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然後他買了房子,接了媽媽搬來一起住,並且不停的買禮物給她和帶去高級餐廳吃飯。但是他沒想到,他越是這樣,他媽媽越是往後退,越跟他保持距離。這應該是“近鄉情怯”的感受吧。

張國榮雖然有成千上萬的歌迷、影迷追捧和熱愛,但他真正渴望的卻是母親的關愛。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問候,都可以讓他感動痛哭。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在一次訪談欄目中,張國榮回憶說:“那一次,是我真正和我媽有一點溝通的時候。那時候是我最倒黴的時候,還在邵氏拍片,剛好又和我的愛人吵架,鬧分手。之後我直接開車回家,一邊開車邊哭,當時流行一首歌《舊夢不須記》,我就一路聽著這首歌,一路回家。然後一直哭著上樓,我媽那天剛巧在我這裡,我一開門進去,她就見到我哭,她說:回來啦。我說:是的。然後我就進房間。她就來敲門說:仔啊,你別這樣,你這樣我會很傷心的。我聽了這一句話,哭得更傷心了。那時候的感覺是,原來阿媽是在意我的。”

極度渴望寵愛的張國榮,因為母親的一句問候,也因為童年時代母愛的匱乏,這一次得到極大的滿足。

1995年,張國榮復出歌壇,但宣佈不領取任何獎項。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1996年12月,在紅館跨越97演唱會上,他唱了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並當著大家的面,說:“媽媽,我今晚在這裡送一首歌給你,和另外一位我覺得在我生命裡很重要的一位好朋友,也就是你的乾兒子。在我最失意的時候,經濟最差的時候,他可以把他所有的工資,幾個月的工資借給我渡過難關。你知道我在說誰,當然就是我的好朋友唐先生。在這裡,我要將首歌送給這兩位我摯愛的朋友和我的親人。”演唱會之後,他公開了與唐先生的情侶關係。

他們公開關係之後,因為香港狗仔隊的狂熱追蹤,唐先生三次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不被外界認可的感情,註定是困難重重。

從性格分析學來解讀張國榮的生命數字,生命數33/6,表現數字72/9,內驅數字16/7。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33/6,是一個卓越數字,比平常數字有著雙倍的能量。兩個3代表了他有極高的藝術天賦,單純、靈動、多變,聰明、敏感;生命數與內驅數都有6,代表忠誠、孝順、有愛、樂於付出、追求完美,在乎家庭關係,極度渴望家庭的溫暖和寵愛;表現數字7,代表了他在演技方面是用心來揣摩的,深度研究的,加上6的完美主義,所以拍攝了很多經典的角色,至今無人超越。

9數代表智慧、博愛和高尚,他出了名以後,一直都是親切和善的,也一直很低調,所以也是很多人喜歡他的原因。

他的內驅7,會經常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中,不僅是童年,就算成名後,他都是孤獨的,儘管有了唐先生,他還是患上了抑鬱症。

他把母親和唐先生稱為至愛的人,但是,他渴望母親給予他的愛,一生都求而不得;而唐先生,得到了,卻得不到世人的正眼看待。心中百種滋味,五味雜陳,只有當事人才能深刻體會了。

當年,哥哥張國榮“一躍”成謎的真相,讓人嘆息

少年時代的親情缺失,感情生活不被接受,各種輿論還有巨大的壓力,還有他自己追求完美的單純個性。這一切,就像一個個沉重的包袱,讓張國榮不堪重負。

風雨滄桑,星途坎坷,人生悲歡,耗盡了張國榮的熱情。終於,他選擇了2003年的愚人節,像《阿飛正傳》裡那隻無腳鳥一樣,選擇了落地!

在他的葬禮上,歌迷站了幾條街,唐先生含淚送行,輓聯寫著:“阿仔,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摯愛唐鶴德挽。”

雖斯人已逝,但經典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