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現嗎?美國傾倒數十萬加侖牛奶至下水道,為啥不做慈善?

在人類的歷史上長河,歷史不會重演,沒有完全相同的事件,但歷史總會驚人的相似。

01 歷史在重演嗎

隨著疫情在美國發酵,大量人們失業,截止這周,美國的失業人數(加上上週的)已達到1000多萬人。

昨日又有視頻流出: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奶農們不得不將數十萬加侖的牛奶倒入下水道。數十萬加侖是個什麼概念?

1加侖約等3.7854118升,如果50萬加侖就是接近200萬升,1升牛奶2斤多一點兒,也就是400多萬斤牛奶倒入了下水道。


歷史重現嗎?美國傾倒數十萬加侖牛奶至下水道,為啥不做慈善?

這一幕是否似曾相識?

02 似曾相識的一幕

多少人的記憶裡,在中學的課本中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兒子:房子裡太冷了,生火吧!

媽媽:沒有煤。

兒子:為什麼沒有煤?

媽媽:因為你爸爸失業了,家裡沒有錢買煤。

兒子:爸爸為什麼失業了?

媽媽:因為煤太多了。

當時老師講美國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會把牛奶倒掉,也不會給窮人喝。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在疫情期間,多少流浪者無家可歸,缺衣少食?

看看疫情之中美國那些窮人的住處,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們的住處吧!睡在了停車場,是真的?

歷史重現嗎?美國傾倒數十萬加侖牛奶至下水道,為啥不做慈善?

拉斯維加斯的市政人員表示實屬“無奈之舉”,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因為收容流浪者的收容所因為疫情的影響,被迫關閉了。

03 為什麼牛奶寧可倒掉也不分給窮人

牛奶倒掉了多可惜,為什麼不免費發給窮人呢?還落個好名聲?

一是集群效應使得當地人不缺牛奶:就象我們平時逛街,喜歡商場林立街。飯館也一樣,都喜歡開在一條街上。而事實也證明:很多相同或類似的企業聚集在一起是可讓一個地區快速富起來的,比單打獨鬥要好得多。

雖說彼此可能會形成一定競爭,但彼此也會有技術互補,產業鏈上的銜接,消息溝通等,從而減少交易成本,克服或構築市場壁壘,取得協作經濟效益。

奶農們往往聚集在一起,那麼這個地區大多是以養奶牛和供奶為生,可以想象在這裡是

不需要互相購買牛奶了,只能把牛奶運送到較遠的地方才能賣出價格,獲得利潤。

二是牛奶從奶牛身體出來到常溫保質期通常只有不到7天的時間。

如果把這些要免費發放給那些窮人,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想必早已屯好的一週甚至幾周的食品,這其中當然包括了牛奶。包裝,運輸,司機工資等成本,這部分費用誰來出?奶農們已經損失慘重了。

據報道,一些奶農抱怨說,因為疫情的爆發,今年牛奶的價格已經下降到無利可圖的地步,而此時正值即將到來的種植季節,急需資金的。

三是從供需視角看,現在是供給大於需求,這個時候,畢竟牛奶象糧食那樣是必須用品,保命要緊,奶農只好降價,但價格持續下降會加劇牛奶價格的下降趨勢,等到跌到利潤臨界點,那是賣得越多,賠的越多。

而且從現在來看,美國的疫情拐點信號還沒有出現,想來需求還是在不斷減少的。如果是倒掉了,就可以減少供給,在某種程度上抑制價格的下跌。

聯想到1931年---1934年在美國的發生的倒牛奶事件中,奶農們達成協議統一制定價格,防止之間的惡意競爭。

但為了生存,總有一些奶農想以低一點我的價格來吸引客戶。於是出現了這樣的場景:奶農不是自己倒自家的牛奶,而是倒其他奶農的牛奶,理由是:“他們以低價出售牛奶”。


歷史重現嗎?美國傾倒數十萬加侖牛奶至下水道,為啥不做慈善?

正如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在《詭辯與真相》一書中指出,“聯邦政府僅在1933年就購買了600萬頭豬,然後將其毀滅。數量巨大的農產品葬於耕犁之下,就是為了讓其退出市場從而把價格維持在官方所規定的水平上,因為同樣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

大家想一想,如果把本該倒掉的牛奶用來做慈善,送給窮人的話,就會讓本來就萎縮牛奶市場更變得更小,牛奶更是賣不出去了,奶農的生活也就徹底無以為繼了,牛奶業會徹底垮掉。

現在來看,有什麼辦法阻止倒奶行為,只有讓政府買單!這不看政府的治理能力了。

現在該州相關部門正在督促美國農業部購買多餘的牛奶,用於慈善項目。

1929年的那段世界歷史會重現嗎?不會吧,因為我們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今天的中國不是當年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