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武后執政時期,任用過許多酷吏,其中知名的有二十七人,最著名的有索元禮、周興、來俊臣好多個。武后自己就是以誣告起家,最喜歡用誣陷謀逆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又好酷刑虐殺,因此她重用酷吏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武后執政初年,任用酷吏整治自己的政治對手,長孫無忌、褚遂良、李賢這些人都死於酷吏之手,但當時告密風氣初起,危害尚未彰顯。垂拱二年,武后下令在洛陽宮城前設置銅箱,任何人都可以告密,並規定,天下告密之人進京,可以免費享用驛站車馬和飲食。為了鼓勵民間告密的風氣,武后多次在洛陽親自接見那些農夫樵夫。文革的時候,紅衛兵坐火車進京免費,天安門廣場天天彩旗飄揚,一大堆人在等著最高領袖接見,那場面相信很多人都在電視劇裡見過。武后執政時代的洛陽就像文革時代的北京。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武后對於告密者所述之事的真相毫無興趣,但只要告密者所告之事符合當時的政治需要,就會破格提拔告密者為官,許多酷吏本身就是告密者出身。武后讓這些人掌管刑獄,那些被告就由他們來審,這種安排豈能有法制可言?酷吏們動用刑訊逼供,能活著出獄的人百無一二。告密之風盛行,經常有告密者一言合了聖意,從一介白丁提拔為臺閣重臣,升遷比狄仁傑快多了,更爽的是,即便誣告被拆穿也不用反坐,而且在告密期間還可以享受國家提供的車馬、住宅、飲食,簡直是零風險高回報。武后這麼整,天下奸猾之徒趨之若鶩,全國各地的地痞流氓都浩浩蕩蕩趕赴京城。垂拱二年設此告密制度以後,數月之間,親王宗室被誣告誅殺的有十二人,武后的嫡長孫李重潤、庶長孫李光順皆被酷吏誣告,受刑而死,其他未死的也都被流放嶺南。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著名的酷吏來俊臣的發家史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來俊臣,雍州萬年人,父親的名字很詭異,叫來操。這個來操是個賭徒,有個好友叫蔡本,是個很缺心眼的人。來操與蔡本妻子通姦,賭錢贏了蔡本許多錢,蔡本拿不出錢來,來操就把蔡本的妻子帶回家抵債。蔡本的妻子入來家時已經懷孕,過門不久生來俊臣。

來俊臣從小就是一個不事生產的遊民,少年時期就好吃懶做,以敲詐勒索偷奸耍滑為生。他在雍州老家做混混,時而敲詐,時而行竊,有一次在盜竊案中又有強姦民婦的事情,二罪並罰,入獄服刑。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來俊臣在牢裡不肯好好幹活,就動歪腦筋,經常向獄吏舉發某某人曾犯過某某罪行。按照當時的朝廷制度,即便是囚徒告密,也能得以休息不幹活,還能有點好吃的。來俊臣說的那些事都是捕風捉影隨口瞎編,官府查來查去也沒查出什麼東西來,來俊臣也不以為意,繼續瞎編。他在牢裡編的順嘴,把外面的雍州刺史王續給得罪了。王續根據他的舉報查了不少天,什麼都沒查出來,氣得把來俊臣重打一百大板,打得他死去活來。

王續也是個倒黴蛋,來俊臣還沒死,他就因為別的事得罪武后,被武后給砍了,來俊臣在獄中得知,心裡高興得不行。他抓住機遇,舉發王續謀逆,反正王續已經死了,死無對證,隨便他扯。他說自己因為揭發王續,所以被他下獄勞改,還被痛打,他的罪名都是王續栽贓陷害,純屬子虛烏有。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武后殺王續並不是依法辦事,而是擅自誅殺,並沒有讓人信服的罪名,此時來俊臣的舉報信到了,辦事的官員如獲至寶,進獻給武后,武后很高興,破例接待了這個罪囚。來俊臣很識相,對武后大表忠心,竟然從一個重案囚徒被提拔為侍御史、朝散大夫。這升遷速度比坐火箭還快,狄仁傑那些人根本沒法比。

來俊臣很能搞事,他善於揣摩武后的心理,一旦發現武后想對付誰,立刻就先發制人,將那人誣陷下獄。他最喜歡搞株連九族的事情,凡是他經手的案子,家中無論老幼都要株連,連五服之外的遠親都要攀扯進來,連同一坊的鄰居都要牽連,動輒入獄數千人,一殺就是幾百戶人家。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武后搞政治恐怖主義,來俊臣得勢,朝中士大夫們懾於暴政,都不敢指責他。他與王弘義、侯恩止等人結黨,專門搞冤案,無論春夏秋冬,殺人不斷,刑部大牢裡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在烤人肉串。當時監獄設在麗景門,王弘義笑稱此門是閻羅殿,凡入這扇門的囚徒能活著出去的百無一二。

來俊臣為了提高酷吏隊伍的業務能力,組織黨羽朱南山、王弘義等人,編寫了一本小冊子,叫《羅織經》,這本書完整地規定了一整套羅織犯人入罪的套路,凡是入了麗景門的囚徒,大家就按照這本工作手冊來構陷。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來俊臣還認真鑽研業務,設計了許多刑具。比如有一種刑具叫“突地吼”,是一種枷鎖,讓犯人戴上之後掛在一根軸上不停地轉,在原地轉個一萬圈,興奮得根本停不下來。還有一種枷叫“見即承”,是一種鐵圈,圈內全是倒刺,這要是戴在脖子上,片刻就會流血身亡。為什麼叫“見即承”呢?據說這東西只要往犯人面前一放,問他什麼罪他都會立即承認。來俊臣搞了幾十種這樣的重大科技發明,深得武后賞識,每次有新發明就呈現圖樣給武后看,武后就會給他發獎金。來俊臣是武后時代刑獄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多次領過政府津貼。

來俊臣本與狄仁傑素不相識,雙方聞名而已,但來俊臣早就對狄仁傑懷恨在心,一直在等機會謀害他。為什麼來俊臣恨狄仁傑呢?其實都是名氣惹的禍。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大家都認為來俊臣是一個奸詐小人,但來俊臣自己卻不這麼想。在他看來,他就是大唐的名偵探柯南,走哪都死一條街的人,任何案子到他手裡,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謀逆。他辦案如此高效,為武后解決了許多不聽話的人,經他手死掉的人已經過萬,為帝國的繁榮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但是為毛大家都說狄仁傑是神探呢?難道大家都眼瞎了嗎?這讓來俊臣很不服氣,非得找個時候跟狄仁傑對練一輪,一定要分個高下輸贏!

公元692年,剛做了三個月宰相的狄仁傑與五名大臣一起被捕入獄,罪名又是謀逆,誣告者就是來俊臣指使的親信王弘義,審理此案的法官就是來俊臣本人。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來俊臣這個案子是請示過武曌的。狄仁傑、李遊道、袁智宏等人都是新上任不久的宰相,都是重臣,來俊臣對武后說:“臣請求陛下賜一紙敕書,只要他們承認自己的謀逆罪行,就減免其他族人的死罪。這樣既讓他們的族人有了一線生機,也顯示了陛下慈悲為懷的本心,讓這些人都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啊!”武后覺得來俊臣這個思路挺讚的,立刻賜下敕書,並表彰來俊臣“雖然做的是刑獄工作,但卻是一個有悲憫之心的好人啊!”

來俊臣來審狄仁傑,把刑具一擺,敕書一念,笑著對狄仁傑說:“狄大人,有人說你謀反,是真的嗎?你要好好招供啊,我這人最不愛動刑了,太血腥,受不了。”狄仁傑很誠懇地說:“大周革命,萬物維新,唐氏舊臣,甘從誅戮。謀反是實情!”來俊臣愣了半天說:“靠!你這麼能吹牛逼,把我思路都打亂了!”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旁邊的判官王德壽見有點冷場,插嘴湊趣說:“狄大人肯招認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剛才陛下的詔書你也聽見了,大人這主動招供,死罪是沒有了。大人也是搞刑獄出身的人,咱們都是同道中人,做我們這行的都是受人驅使,只想求通過案子爬爬臺階,升個一官半職而已。狄大人既然肯招,索性招個痛快吧。您從前和禮部侍郎楊執柔共過事,還煩請大人把這個案子往楊大人那邊扯一扯,讓他也到這裡來招供一下,你看如何?”

楊執柔是誰?其實說起來也是武曌的親戚。武后的親媽姓楊,楊執柔就是武后母親的孃家人。武后當初將兩個同父哥哥殺死,又誣陷殺死了兩個堂兄,她自己的本家近親活著的很少了,因此提拔了好多遠親,楊執柔就是其中之一。不過楊執柔為人正派,和武后根本不是一條心,武后也看他不順眼了。後來神龍政變時,楊執柔立場堅定地匡復李唐,並誅殺了武后的男寵張易之,立下功勞,被封為河東郡公。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王德壽想請狄仁傑攀咬楊執柔,狄仁傑冷笑著說:“去你妹的,你看我像做這種事的人嗎?今日之事,唯死而已!”說著就一頭撞在柱子上,頭破血流,暈過去了。

狄仁傑既然承認謀反,這個案子已經沒什麼好審了,無非簽字畫押,等待行刑日的到來。狄仁傑重傷,來俊臣、王德壽都對他不再嚴防,狄仁傑趁機將一封給武后的信寫在一塊衣服殘片上,藏在棉衣裡。

過了一陣子,他對王德壽說:“天氣越來越熱了,棉衣穿不住,請通知我家人送幾件單衣來。”王德壽一時大意,答應了他的請求。狄家人趁送衣物的時候,將原先的棉衣取走,這封信落在狄仁傑兒子狄光遠手中。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其實我很想知道這封信到底寫了些什麼,但是史書上沒有留下記載,很遺憾。當時狄仁傑已經招供謀反,狄光遠是罪犯家屬,本來無法得到武后的親自召見,但他按照狄仁傑的指示,不知道用了怎麼個計策,與武后見了一面。倘若只是單純地鳴冤,我覺得以我對武后的瞭解,這種訴苦信是一點用都沒有的。狄仁傑的這封信應該是說中了武后的某件心事,然而才讓狄光遠得到了召見,並且讓武后赦免了他那子虛烏有的罪行。

當時武后看了信,就把來俊臣叫來說:“你說狄仁傑已經招供,那為什麼他兒子說他在獄裡被虐待呢?”來俊臣說:“冤枉啊,陛下!他們這樣的人哪裡肯服罪呢?他們雖然住在牢裡,但我都是好吃好喝地伺候著他們呢,連他們的頭巾衣帶都沒碰過!”

酷吏來俊臣與神探狄仁傑

武后派通事舍人周琳去牢裡看看,來俊臣臨時搞了一套衣服讓狄仁傑穿上,周琳不敢看狄仁傑,之對著牆壁唯唯諾諾了半天就要走。來俊臣讓人假冒狄仁傑等人寫了一封謝死表,讓周琳帶給武后。武后接到這份文書,看了看,不說話。

當時中書侍郎樂思誨的兒子才八九歲,在司農寺做差役。樂思誨當初也是被來俊臣誣陷謀反所害,這會兒武后已經知道樂思誨是無辜的。有一天武后召見樂思誨的這個兒子,問他:“來俊臣這人為人如何?”這孩子說:“那個人是天下第一壞啊!那些招供書都是他自己編的,他還有一本《羅織經》,裡面還收錄了範文呢!”武后把那些招供書拿來一對比,果然都是一個模子寫出來的套路文,於是召見狄仁傑。君臣密談了一番,武后赦免了狄仁傑及其他五人的死罪,但都把他們貶斥到地方上任職,狄仁傑去彭澤做了縣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